電影訊息
失蹤人口 [美]--Gone Baby Gone

失踪宝贝/失踪人口/宝贝失踪了

7.6 / 295,297人    114分鐘

導演: 班艾佛列克
編劇: 班艾佛列克 Aaron Stockard
演員: 凱西艾佛列克 蜜雪兒莫娜漢 摩根佛里曼 艾德哈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suku

2015-03-29 08:51:14

所謂生活就是循環往復週而復始


昨晚寫完作業心血來潮看了Gone Baby Gone,不曾想憂鬱了一整天。

第一次聽說這片子是因為本阿弗萊克處女作,後來看到丹尼斯勒翰原作改編稍稍動了一下心,後來也許是偶然想起了,索性就下載下來了。確是一部獨立佳作。

卡西阿弗萊克和他哥相同卻也不大相同,都生得俊俏,但大本因為高大的身軀和長年面癱的表演給人略顯笨拙的感覺,小卡西的娃娃臉和豐富的表演則令他顯得格外精明。

卡西在劇中化作私家偵探Patrick,操著一口含糊不清的南方口音,不會過份的熱情卻也從不一臉冷淡,頗有些馬修麥康納的影子(對了他倆在interstellar里演父子)。

故事依舊發生在勒翰筆下的波士頓。

私家偵探Patrick和女友Angie接受委託調查兒童失蹤案件,然而經過一番調查後結局卻出乎人的意料。 Patrick是個精明的傢伙,他推測出了女孩失蹤的真相,最終在法不容情的想法之下,把孩子送還給母親——一個對女兒不管不顧的癮君子,整天把孩子交給別人,天天縱情毒品和菸酒中的女人。這樣一部犯罪片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一顆探討「何為正義」的心。

所有人都無比痛恨那個殺了小男孩的戀童癖,認為他倒在Patrick槍下罪有應得,同時幾乎所有人都在忽略Amanda的母親有多麼不負責任的事實。(媒體只是一味渲染這個母親如何「悲痛」,旁觀者不在乎女孩失蹤的事。)

只有那幾個「好人」關心這個孩子的未來。

然而這幾個「好人」卻也兩死兩人獄,這個頗為完美的對小女孩的「營救」計劃徹底宣告失敗,一切又回到起點。

結尾Patrick指著Amanda的娃娃問,那個是米拉貝爾嗎?
女孩否定了,說,這個是安娜貝爾。

對於Amanda來說,這場歷程也只是換了一個娃娃而已,像她的母親換了一件衣服,換了一個約會對象然後繼續逍遙。生活回到了起點。

Patrick只是一臉的茫然,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錯了。儘管他知道自己一系列行為害了四個好人,自己也失去了女友和甜蜜的日子,也許若干年後,會有一個沾染毒癮的紋身女人哭著拉住他說「正是你當年的報警電話毀了我的人生」,又也許不會。

生活還得繼續,它不會有絲毫停歇。只不過所有人都意識不到,生活不是直線,而是一個圓環,循環往復,週而復始,就像電影標題——Gone Baby Gone,原本是「再見,寶貝,再見」,倒也可以引申為失蹤的孩子再次失蹤了,第一次失蹤是從母親那裡失蹤,第二次失蹤則是孩子從美好安寧的生活中——從「愛」里失蹤。

這樣的事情也必將再次發生,因為它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它隨著生活一同,循環著,繼續著,循環著,繼續著。

突然就有些憂鬱,孩子是純潔的、無辜的、單純的,大人們都知道傷害孩子是最可恥最沒人性的,他們卻不知道孩子們的命運早已在他們有意無意的抉擇中被悄然改變。這些孩子失去光明的未來,就是大人們對他們最大的傷害。

人們為什麼總是這麼不負責任?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是這樣。
比如我今天突然發現人們常說「現實就是如此」或是「沒辦法只能是這樣」,這是多麼的不負責任的回答,這是一種多麼不在乎聽者的說法。

自以為對一切深有體會,看到了所謂「黑暗且現實的」真相,隨意的、自私的回應著別人的苦悶。
以為是安慰,實際是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但是人就是這樣不是嗎,人們就是這樣習慣於無意識地傷害他人。
這就是生活——人們循環往復、週而復始地——取悅自己,傷害他人。


P.s.本阿弗萊克的文藝范一開,誰都擋不住。優秀的導演處女作,大本早已為《逃離德黑蘭》的成功鋪好了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