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桑格里

2015-03-30 06:17:53

借到神筆,卻無法力透紙背


杭州i電影展播放了這部影片。去的時候看了簡介,以為和《十二怒漢》多少會有差別,但是發現情節幾乎沒有什麼差異,製作方說購買了版權得以翻拍。《十二怒漢》被好幾個國家翻拍過,基本都是叫好叫座,這得益於一個好劇本,以及非常簡單省錢的場景佈置。

《十二怒漢》充分證明:一個好的劇本是多麼重要;一個影片不需要duang duang的特效同樣也可以驚艷四座;電影有了思想高度得以永流傳。

《十二公民》中為了讓發生在中國的故事更符合常識和規範,也加入了不少中國元素和特點。

1.話劇味道更濃。可能因為導演徐昂畢業後就進入北京人藝,本片啟用的主演何冰也是人藝演員。當然《十二怒漢》本身也是來源於話劇。但是中國版無論是從演員技巧、語調還是拍攝手法,一開場就是一股揮之不去的話劇感。而美版的演員則把話劇感弱化了。

2.色調、氣氛相對於原版要溫暖、緩和。可能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好把階級矛盾等上升為主要矛盾了。原版是黑白,說較色調其實不太準確。美版不管何種身份,都是清一色的西裝。而且當時處於一個四十平的封閉空間,氛圍更加壓抑,背景是雷陣雨前的喧囂,這讓十二個人的交鋒更顯得激烈,所以色調應該還是單一的冷色系。而中國版的場景處於一個非常大的類似於倉庫的大教室中,鏡頭掃過,添加了很多雜物箱、飲水機,給人一種雜亂卻有氣息的畫面,更重要的是,這個教室有很多扇敞亮的窗戶,陽光從外面灑進來,即使下雨也不會顯得壓抑。十二個人物根據自身角色,都穿了各色合適的衣服,給人的色調比較溫暖、隨和。

3.多了一首一尾使得故事發生在中國合理化。開頭其實是給廣電的一個交代,這只是一個政法大學的學生作業,12個家長(姑且這麼稱呼)是為了能讓學生補考順利通過。結尾一小部份同樣是為了過審,但是很大部份是導演發揮。

中國是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陪審團制度完全不同,陪審團制度之下的美版是對真實案情具有決定作用的一擊,所以觀眾跟隨著演員進入到那種緊張的狀態之下;但是中國的這個陪審團制度審判,且不論11位家長對這一制度知多少,更重要的是那種對生命的的敬畏感就少了很多,雖然何冰飾演的主角作為檢察官(影片最後交代)一直在強調:他們的一句話,可能決定一個20歲孩子的生死。但是在影院,很多觀眾對演員的一些交鋒發出不少笑聲,源於台詞,也源於一些角色的行為。這多少也表明這場審判並無實際意義,對10位家長來說這場審判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補考順利,對1個被拉來充數的小賣部老闆來說他只希望小賣部能順利開下去掙錢。

4.角色設置讓整部影片帶著明顯的京味。北京的哥、北京土著、房地產商人、醫生、57年打成右派的老人、學校警衛、小賣部老闆、政法系研究生、被冤坐過牢的男人、數學能力好的中產、一個立場不堅定者、主角(檢察官);而原告從貧民窟孩子變成了富二代,這多少會讓人想到目前中國各種登上社會版頭條的新聞,富二代殺妻、富二代車禍逃逸等,甚至不是富二代只要帶上這個標籤,無一例外都能博得眼球,榮登部落格熱搜,引起民眾討論,這也是影片開頭就交代的背景之一。

所以這些設置也都是合理的,甚至導演有為老闆(房地產商)和乾女兒、富二代等標籤洗白的味道。導演這種引導個人認為非常需要,目前國內不少案件、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唐慧案、張高平案、藥家鑫案、李天一案、郭美美案等等,很多都是民眾廣泛討論引起重視,這值得肯定,但是某些案件也容易帶上媒介審判的烙印。

主角設置成檢察官,能夠引導其他11位朝著法律上的證據來定案,同時也是對中國司法界的褒揚。(廣電同意打上龍標,就不要罵它了。說明國內的很多敏感社會熱點他們也注意到了,並讓體現了。)

不少角色的表現方式都比較單一,不夠飽滿。警衛(河南人)是考政法大學落榜的孩子,多少還有些勵志。土著對河南人的吐槽也讓河南人躺著也中槍。影片中小賣部老闆比較市儈,同時他說無罪的時候的辯白有些無力,本身他只需參與補充人數,而無其他利益關係了。幾乎都是一陣宣洩之後,把有罪改為無罪,所有的角色形象都在發洩中塑造(這也是很容易被認為話劇的原因),但是發洩開始的導火線又讓人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5.完美的中國式結尾。最後判定青年無罪,因為這場審判仍然無力,所以文字旁白交代真兇落網,就是完美的中國式結尾了。並且,雨過天晴之後,最後家長和孩子、房地產商和女友、警衛和小賣部老闆的互動,多少都帶著一種親情、愛情、人情等的訴說,這是導演所要表現的,卻和原版表現對生命的尊重的神聖感相去甚遠。

這就是影片失敗的地方。只是借了外衣,卻無法傳遞精神。

但是不管發行方、導演的初衷如何(當時有一套很官方的說法),有心力去拍這個仍然值得支持,在票房當道的今天不容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