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23,41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圓十二

2015-04-01 02:06:48

李安的那張中國餐桌


在李安的眾多經典里,始終覺得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是很「有味道」的,當然《臥虎藏龍》、《色戒》那種講武俠諜戰的「大」故事李安也講的漂亮,但父親三部曲只講一個家庭,講一個中國父親,卻也像一張擺滿了各色美食的中國餐桌,看的人在螢幕前嚼一嚼,總能砸吧出酸甜苦辣,些許滋味。

讓我產生「有味道」這種感覺的原因大概是三部曲里有很多「餐桌」的戲。在李安的電影裡,餐桌飲食似乎代表了一種儀式,家庭的儀式,文化的儀式。「民以食為天」,在中國的家庭里,吃飯可是一件大事,李安要拍好一個中國家庭,自然繞不開那張「餐桌」。當然,一張餐桌上又不僅僅是食物那麼簡單,李安講家庭和父親,其實是在講矛盾和衝突,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傳統和現代的衝突,儒家價值觀和西方個人主義的衝突,講這些矛盾和衝突如何「擾亂」一個表面和平的家,所以李安的那張中國餐桌上,看到的就不僅僅是美食,而是文化,是矛盾和衝突。

(一)

在《飲食男女》里,餐桌是維繫家庭的儀式。曾將的大廚老朱為了維繫和幾個女兒的情感,定期做一頓豐盛的大餐將大家聚在一起,幾場餐桌吃飯的戲都有一種家庭的儀式化感覺。正如這部片子的名字一樣,整部電影其實就講了兩件事,飲食、和男女。關於吃,幾場老父親做飯和餐桌吃飯的戲表現的很多,尤其開篇一段堪稱李安版「舌尖上的中國」,讓螢幕外的我每次看都口水直流,感嘆著家裡有個一級大廚簡直是莫大的幸福。但幾場餐桌吃飯的戲,螢幕裡的主角們卻吃得不怎麼開心,一副食之無味的樣子,因為幾個女兒和老爸都各自有各自的心事,每個人都被「男女」之事困擾和牽扯著,個人的慾望與情感將他們拉扯,每個人都渴望著從這個「家」里逃離卻又有所顧忌和羈絆,餐桌上擺的是「飲食」,餐桌下不能說的是「男女」,表面上和平的家庭餐桌之外暗流洶湧,潛藏的矛盾和張力彷彿下一秒就要將這個家撕碎。

李安的餐桌在這裡是家庭矛盾的集中表現場所,通過這個最普通不過的家庭儀式,旁人一眼就能窺見這個家的矛盾和問題。「男女」之欲的牽扯讓這個家的餐桌雖有山珍海味,卻只能食之無味。最後一場全片最精彩的全家餐桌戲,老朱終於向所有人也向觀眾交代了自己壓抑了許久的那個關於男女的「大秘密」,於是「男女」和「飲食」這兩件事終於被光明正大地擺到了餐桌上,也讓矛盾和衝突集中爆發,讓螢幕外的觀眾恍然大悟的同時忍俊不禁。


記得一本書里看到:「《飲食男女》的片頭字幕中「飲食」二字用的宋明體的印刷體,李安說這代表文明,而「男女」二字就寫小篆,扭扭曲曲的象形字,好像慾火在那邊燒烤一樣。「飲食男女」四個字代表的就是人生的意思,「飲食」已經很進化,而「男女」卻很尷尬。」 所以尷尬的男女自然上不了檯面,也無法啟齒,他讓壓抑的廚師老朱失去了味覺。


故事的結尾空蕩蕩的家看似已經散了,可老朱卻終於找回了失去的味覺。正如老朱在片子說的那句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二)

《喜宴》裡的餐桌戲也很有意思,「喜宴」本身就是一場婚禮上的飯局,整部片也是圍繞這樣一場虛假的熱鬧的宴席展開,由於與傳統的婚禮習俗相聯繫,這場「宴」也就更加多了一些儀式化和傳統的中國文化的色彩。在美國的同性戀兒子為了滿足父母希望他娶妻生子傳宗接代的願望,不得已找了一個女性朋友領證假結婚,又不得已為了滿足父母的面子辦了一場傳統的中國式「喜宴」。喜宴上各種奇怪的花樣百出的讓人尷尬的傳統習俗,吵吵嚷嚷的打了雞血般起鬨的親朋好友,還有吃到一半才發現吃錯了人家的淡定賓客,李安把一場中國式的婚宴拍的生動有趣,估計每個參加過類似婚禮的人都體會過。最有的意思是李安在裡面打了個醬油,對著不理解這場面的外國客人說了一句,「你正見識到中國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雖說一語道破,卻有點說白了就不好玩了突兀感,但好在李安萌萌的也就原諒了他。


在中國有時候吃飯更多的是一種儀式,婚禮要吃飯、葬禮要吃飯、過生日要吃飯、官場上要吃飯、生孩子要吃飯、孩子滿月了要吃飯、孩子考上大學了也要吃飯……就像在片裡的父母眼裡,拿個結婚證不叫結婚,總要風風光光的吃個飯大宴賓客才算結了婚。《喜宴》裡的這場宴把傳統的儒家傳宗接代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也就更加表現了與同性戀兒子所代表的現代主義個人觀念之間的巨大的矛盾與衝突。這場鬧哄哄的喜宴也就帶了那麼一點無法調和又無法圓滿的悲涼鬧劇般的味道。

(三)

相比於前面兩部,《推手》裡面的餐桌戲份要少的很多,畢竟那兩部的劇情多少和吃有著直接的聯繫。不過在這部集中體現了中西方文化衝突的電影裡,還是能找到很多有關餐桌的細節,譬如中國老父親、外國媳婦和中國兒子在同一個桌上吃飯時,不同的食物、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思維觀念,在一張餐桌上就直接顯現了文化的衝突,而夾在東西方文化之間、傳統儒家孝道和個人家庭生活之間的兒子,顯然只剩下崩潰抓狂的份。後來在父親走失的導火線下,兒子終於完全崩潰,他氣急敗壞地掀翻了那張他們吃飯的桌子,砸碎了一堆碗和盤子。餐桌被掀翻,意味著「家」的崩潰,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矛盾像兩個拔河的人,在來來回回的撕扯中,終於在某一個點、把原本就脆弱維繫著的「家」給一下子扯斷了。

餐桌上體現不同的文化衝突讓我想起了之前一部法國喜劇片《岳父岳母真難當》,一個法國舊式傳統資產階級家庭中有四個女兒。三個女兒卻分別找了阿拉伯、猶太、中國丈夫……於是每次家庭聚餐都成了一個巨大爭吵鬧劇,笑話不斷。所以坐在一起吃飯其實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要說文化不同、就算是相同的一家人,也往往吃不到一起去,硬生生把一頓好飯吃沒了滋味,有時候想想過年時和不熟的親戚朋友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尷尬就明白了。

看了李安之後,琢磨琢磨,發現一張餐桌還真是挺有意思的地方,飲食、文化、家庭、矛盾和衝突,全都在那張桌子上了。其實一張餐桌就是一個家、一種文化,李安電影裡的那張中國餐桌,是不是也就是他所理解的中國的家、中國的文化、以及那個古老的傳統的家所要面對的,所有的矛盾與挑戰。



當然在吃貨眼裡,餐桌上看到的,永遠都是,好!吃!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