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ongbei

2015-04-04 17:30:00

《暴瘋語》病情鑑定報告


一樁兇殺案,帶出一位精神病人,然後引出一名精神病醫生,病人和醫生玩起了「到底誰有病」的猜謎遊戲。是的,《暴瘋語》又是一部以精神病為題材的片子。分裂一下,搞一下懸疑;雙重分裂,就搞雙重懸疑;躁鬱一下,又可搞點驚悚。由此,驚悚與懸疑,特別熱愛精神病與精神病人。《暴瘋語》的問題是,它講的是病人,但和片中人物一樣,它自己也像個病人。

自負棄療症。病人的第一反應,一般是抗拒,還會說:我沒病。該片同樣如此,打的是「懸疑燒腦」的旗號,實際上一點兒也不燒腦,不喜複雜情節的觀眾大可放心觀看。故事看上去給掄圓了,情節回頭想想也算正常,但怎麼掄圓的呢?全靠人物對白補的,講述過程一團糟,所以觀影全程一直很難受。劉青雲和黃曉明的角色反轉,硬得跟生米粒一樣。一場戲到下一場戲的過渡,多半是硬轉。正常的故事,不正常的敘述,病的是要命的里子。可笑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還給了它4項提名:男主(劉青雲)、女配(鮑起靜)、原創歌曲和新晉導演,這種鼓勵,只能加重類似電影的自負棄療症。不過,比其更次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竟入圍了10項提名。大家一起病吧,直到天荒地老。

類型分裂症。這等同於精神分裂。看過片的觀眾,可能會忘了所有情節,但一定會記得鮑起靜猙獰的表情和嚇人的眼神,還有夜晚躲在車場的劉青雲。在這些時刻,《暴瘋語》的類型身份,是恐怖片。當然,驚悚恐怖一向可以不分家,硬性拆分似是不合理診斷。但是,這片沒有柔性嫁接,從驚到恐沒有軟著陸,鮑阿姨的臉不定期突然出現,且喧賓奪主,游離於情節主線之外,恐得莫名其妙。一驚一乍的設計,一驚一乍的音效,更準確一點來說,它分裂出來的子類型,是頗具特色的國產恐怖片。

鏡頭多動症。這是病嗎?《神鬼認證》晃暈了全球動作片,婁燁、李玉等導演也是手持晃動死忠粉。相比之下,《暴瘋語》的鏡頭堪稱穩重。問題來了,它只是喜歡微晃,可為什麼令人不適呢?因為它的微晃,沒有充足的合理性,像多動患者一樣,無意識的多動行為,讓人不適卻不自知。在黃曉明和劉青雲的許多對話裡,微晃的鏡頭,沒有起到調節氛圍的作用,更多是導演對構圖概念不足、對鏡頭缺乏掌控能力的表現。

審美失調症。紅、黃、綠,三種主色系後期一調,畫面風格就定調了。《掃毒》、《竊聽風雲3》也是這德行,《暴瘋語》更糙、更難看一些。這種癥狀,在我泱泱大國,蔚為壯觀,主打色系各有不同,成色則有神似之處。長期觀看此類海報、視訊、影視,會對美產生免疫力,對什麼是合理、什麼是專業失去判斷力。在此需要表揚一下,關於《暴瘋語》最正常、最好的配件,是它的海報。

精神病患者需要關愛,而精神病般的電影,不應該寬容。有病,就得治。作為編劇和導演的李光耀,該把情節捋清,將風格統一。解決了基本問題,談論劉青雲、黃曉明或鮑起靜等演員的表演好壞,才是有意義的。

當里子敗壞到一定程度,好如劉青雲也拯救不了,差如黃曉明也不會破壞多少。而黃曉明在《暴瘋語》中的表現,算不上差,劉青雲的表現,也談不上好。他們的好或不好,無法改變這不是一部好電影的事實,所以就變得不重要了。【搜狐娛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