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丑魚尼莫

2015-04-05 03:26:36

《暴瘋語》:仁心瘋魔,唯藥不破?


「藥吃了嗎?」可能是《暴瘋語》重復次數最多的對白台詞,在偶增影片笑點的同時,也陡升了影片的原色氛圍,使緊張感、壓抑感、抑鬱感倍添,從而大大強化了影片的暗黑、陰鬱氣質,與影像畫面一脈相承,與角色心界相映成輝,有效加持了影片的主題與立意。簡單五字(標點也算),數次重現,看似簡單的設計,卻有著足以深讀重解的價值,編劇、導演的誠意之心亦可窺見一斑。


這是一部以心理理療為主軸的風格大戲,它雜糅了驚悚、懸疑、恐怖等諸多邊緣元素,風格卻始終暗抑、冷郁,觀影過程鮮有笑鬧,因自始至終被一股陰森酷冷的氣息裹挾著。大氣不敢出,小吟不敢有,皆因為不知何時劇情就會突生巨變。所以,只能靜坐觀望,窺其心性,一如心理理療師對病人、患者的凝視、注目、微觀、細查一樣。雖然全程的觀影體驗都被抑抑鬱冷所左右,但觀影之後卻有一種暢快之感。尤其是在比照影中人物角色的心理疾患發現自己心魔無存,心性尤常的時候,那種快慰、愜意是言語難以形容的。


劉青雲飾演的是一個集各種心理疾患於一體的病人,偏執、狂躁、強迫、乖戾、暴烈、猜忌、精分......他疑影重重,諜心連連,因此作出驚世駭俗之舉。黃曉明出演他的主治醫生,一個有耐心、有責任,態度頗為認真的天使般男神,兩人因此結為好友。但隨著關係的進一步密切,在一番意外之後,一切又都驚異於臆想,影片高潮也接踵而至,讓人驚魂難定,煩心鮮安。


影片關注的話題雖然比較邊緣化,但在壓力日漸山大的當下,卻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眾所周知,亞健康負擔日見沉重的今天,普羅大眾的心理疾患也成越演越烈之勢。但對大多數人來講,都沒能引發足夠重視,直至悲劇釀成,災難上演。誠然,這種心理疾患部份需要藥物的治療、輔助,但可以預見的是,並非所有的心理精神疾患都能被藥物釋緩,治癒,而且,很多時候,藥物往往還會加劇病症的誘發,造成雪上加霜的杯具。在這種情況下心理疏導與疏通就顯得極為刻不容緩,與家人、朋友的優效交流與溝通也必要非常。為了迎合觀賞需求以及滿足作為電影的最基本需求,影片在情節的設置上固然會藝術化加工,但其深透折析出來的問題本質,在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也就是說:「暴瘋語」下,每個人都可能是患者,要命的是,本該給予病人合理救治的仁心醫生也可能痴癲瘋魔,直叫人猝不及防。



《暴瘋語》秉承了類型片的基準硬件,件方面即劇情的陳設鋪排、架構肢解則展示出了片方的深厚功底與灼灼誠意。影片演員的遴選講究非常。劉青雲的粗糙與黃曉明的細嫩讓兩人在外表上有著強烈的反差,但其實,兩人的內心世界都與各自的外表有著雲泥之別。正是有著這種粗細之搭,剛柔之配,才讓劇情在視覺有力衝擊的感官的同時,令內心世界也有著翻江倒海般的顛覆與驚懼,猛烈來襲的「暴瘋語」所引發了心魔效應才得以銘心刻魂。原以為黃曉明這種菜鳥級演技會被劉青雲這種影帝秒的灰都不剩,但黃曉明對角色的拿捏與塑造還是可圈可點的,至少強過他之前出演的諸多角色。作為影片配角,鮑起靜扮演的角色不僅有力的推動著劇情的狂飆突進,在演技的展示上亦驚喜頻頻。一顰一笑,一言一語,無不透射著影后應有的光彩與璀璨,叫人感佩萬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