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馬發光

2015-04-05 17:03:20

心魔才是每個人最大的敵人



新聞報導里我們經常看到,某地某精神病患者不是挾持人質就是製造了一起驚人的滅門案,之所以這樣的新聞能夠震撼到我們,是因為當下社會中的每個人在高強度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人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只是每個人病的程度不同。電影《暴瘋語》就是通過一對特殊的「醫患關係」聚焦現代都市的壓力問題,從而呼籲社會關注精神健康,讓人知道心魔才是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如果你戰勝不了自己的心魔,那你將離精神病人就已經很近了。

《暴瘋語》閱畢,筆者認為,其實就整部電影而言,是劉青雲和黃曉明之間的兩人戲,其餘配角完全就是綠葉,起到推進故事發展和過度的作用。兩大影帝級主要在一部片子的長度里施展各自的才華及演技,讓這部懸疑電影讓人看得腦洞大開、緊張刺激。戲骨劉青雲一改往日溫暖體貼的男神形象,在《暴瘋語》中首次嘗試留起長髮,不修邊幅的他眼神滴血、鬍子拉碴,劉青雲自己覺得「很帥很有型」。而首次挑戰心理醫生角色的黃曉明,研究了大量資料才敢披掛上陣,入戲太深甚至一度暴郁厭世。戲中黃曉明前後表現反差巨大,可謂演藝生涯中一大突破。

相信你跟筆者一樣對鮑起靜老太太印象深刻,她的眼神是用來嚇人的,她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現都會有讓人背後冒冷汗的感覺,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詭異眼神,整個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驚嚇到。出場不多,但每次都是驚鴻一瞥,讓觀眾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屆台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當之無愧。 作為一部懸疑題材,影片在配樂和畫面上的營造,有些許驚悚片的路數。更難得的是,《暴瘋語》除了這些外在噱頭,懸疑情節能夠做到環環相扣,前半段設埋伏,後半段解伏筆,沒有此前懸疑片常為人詬病的脫節胡扯等有辱智商的情節,觀眾是被尊重的。

影片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劇本創意很好,探討社會心理壓力和人性的鏡面問題,劉青雲和黃曉明互為影子,從劉青雲身上可以投射出黃曉明的壓力,從黃曉明身上也可以投射出劉青雲的無奈,醫生與病人身份置換問題的再創作,編劇的重點核心是「鏡像效應」,劇情精彩,尤其是後段,劉青雲和黃曉明兩位演員表演是電影亮點,最後長桌互飆戲頗為精彩。

如今,人人都處亞健康,而普通大眾的心理疾患也成越演越烈之勢。但對大多數人來講,都沒能引發足夠重視,直至悲劇釀成,災難上演。誠然,這種心理疾患部份需要藥物的治療、輔助,但可以預見的是,並非所有的心理精神疾患都能被藥物釋緩,治癒,而且,很多時候,藥物往往還會加劇病症的誘發,造成雪上加霜的杯具。在這種情況下心理疏導與疏通就顯得極為刻不容緩,為了迎合觀賞需求以及滿足作為電影的最基本需求,影片在情節的設置上固然會藝術化加工,但其深透折析出來的問題本質,在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只有除去心魔,才能健康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