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魚為

2015-04-06 23:57:11

《暴瘋語》:精神病都是演技派的藥


    華語影片甚少有製作純良的懸疑片,要嘛邏輯太多紕漏,要嘛誤入歧途,最後成了恐怖驚悚片,《暴瘋語》的出現,無論是從故事推演還是人物表演,都有同類型題材一個層級上的提升。即便縮小話語範圍,就以影片自身而論,其故事的繁複與演員的投入都無可挑剔,尤以黃曉明的表演,讓影片衍生出諸多亮點——劉青雲曾經在《神探》中有過精神病「病史」,這一次再度復發,儘管病情更為嚴重,但成全的反而是黃曉明「醫生」——作為一直作為被發好人卡形象的黃曉明,終於在「瘋子」的世界中,開啟了演技派的模式。

    以精神分裂症為主題的影片,總是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暴力」現象,這是一種對故事的推動能力以及對觀眾固有印象的破壞力,如何打破常規如何突破自我,這是一條捷徑,以前我覺得只有精神病才能拯救世界,現在覺得,精神病也能拯救影片——對於演員而言,「有病」有時候反而會成為拯救演技的良藥。

    所謂演技,莫過於詮釋人物過程中傳達出的認可與深刻程度,認可既有來自自己內心的,亦有同步與觀眾的,而深刻,取決於故事到底對人性的解讀的願望有多麼迫切——應該不會有太多人與我一樣,痴迷各種病態人物為主角的懸疑推理作品:《神探阿蒙》的主角是一個有極度強迫症與異常潔癖的鰥夫,《罪案第六感》中是一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心理遊戲》中是患有雙相型障礙症,性格反覆行為瘋狂的兄弟,《喪心病探》中則是嗜酒奢食性格暴躁有自毀傾向的胖子,甚至如《生活大爆炸》、《好漢兩個半》、《老媽》等情景喜劇的主人公,俱都是有病在身,所向披靡。

    那麼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病情,也就變成觀察故事的過程,病人的病情越嚴重,故事往往也就越撲朔迷離越精彩。看《搏擊俱樂部》時,這種感覺最明顯。影片《暴瘋語》則建立在多個病人之上,這種設定讓故事足夠多線與迷離,也有結局時殊途同歸的豁然開朗的欣喜。

    最先發病的是劉青雲,他讓觀眾對影片的基調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與適應,然後隨著黃曉明治療的跟進,一步步走向更為悚然的真相世界——個人以為,影片最精彩的開始是黃曉明在密室中裝上攝影頭以後,治療過程病人與醫生的較智較力,真正達到「燒腦」預設,單就一個問題,恐怕很少有人能給出更好的答案:如果你是病人,在面對面的情況下,你會把逼迫你服食的藥粒藏在什麼地方?

    不解越來越多,故事便越接近結局,影片在黃曉明對劉青雲的治療過程中進退衝突反轉,用越來越多的謎團去接近真相,這是影片頗為耐人尋味的地方,一如對人性的探究——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漸漸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有人則在分裂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精神分裂真是一種讓人感覺美好的病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