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心遺忘的節奏--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我心遗忘的节奏/我心跳跃/心跳停顿

7.2 / 20,579人    Germany:107分鐘 | Japan:108分鐘 | USA:108分鐘


演員: 何曼杜立斯 艾曼紐德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品說

2015-04-07 11:04:25

重拾你遺忘的節奏


        一直很喜歡法國電影的分格,強調敘事對白,表現手法側重寫實主義,淡化背景音樂,卻有意突出場景中聲響的運用,混合著低沉快節奏的法語風格-----咕嚕咕唧。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部電影,而是一部紀錄片,或者是誤入新聞現場,如同偶遇文學系的女大學生,乍一看是清湯白水,平凡無奇,聊了幾句才發現肚裡大有文章,令人耳目一心,越看越耐看,越看越迷人,禁不住生起了約炮的念頭。。。
        導演賈克歐狄亞的《我心遺忘的節奏》,是一部秉承一貫的法式片的風格,故事情節一擼到底,平鋪展開。但電影內容所蘊涵的鮮明的矛盾衝突的元素,卻緊扣人心,回味無窮。但是電影技術風格不是令我心動的重點,牽動心緒的是故事表達出的人文現象。
       《我心遺忘的節奏》的主人公從一個爭強好鬥,喋血街頭惡徒自我救贖成一個鋼琴演奏家。這條故事主線看似誇張矛盾,但是在寫實主義的電影敘事手法的表現下,卻顯自然真實。
        首先,音樂對於人性的感染力量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主人公托馬斯的母親是個鋼琴家,自小在音樂的氛圍中薰陶,音樂藝術的感知已融入了血液,成為人性的一部份。對於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講,作為生命來到這個世界,血液里,細胞里都帶著某種特殊的才能。有的人對音樂敏感,有的人對數字敏感,有的人對色彩敏感。。。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質是需要被發現,被引導才會全然釋放,從而獲得自我成就。但是大千世界能夠幸運地全然釋放人性本質的人是極少的。因為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客觀無常的世界。
       〈心靈捕手〉中的威爾是個與生俱來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但也同樣混跡街頭,打架斗歐,靠打零工維生,直到教授藍博發現。現實生活總是這樣和人性一直對抗著。許多人都或深或淺地可以感知到自我的本性才能,都強烈地渴望能夠從事本性驅動的事情,也即所謂的夢想。但大多數人都是在與現實生活的對抗中落敗,放棄了對強烈渴望的堅持。托馬斯的鋼琴家母親去世後,缺少了驅動本性的力量,而父親是個整天只知道逐利爭財的自私傢伙。他在與現實生活的對抗中落敗了,於是他也混跡街頭,成了靠暴力驅逐流浪者的所謂的房產從業者。
       其實無常的生活不一定總是和人性對抗的,偶爾她也會給你一個溫柔的擁抱。威爾遇到了教授藍博,托馬斯也偶遇了母親的鋼琴經紀人。「你本來很有才華的。。。我對你充滿期待」 -----經紀人幾句簡單的鼓勵讓托馬斯重新燃起了鋼琴夢,開始了本性的自我驅動。很多時候人性的改變都是從認同開始的,他人的認同以及自我的認同。而自我認同是最艱難,最痛苦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為自我認同後才會自我驅動本性的發展。
       當音樂的本能重新萌芽的時候,托馬斯的生活開始了充滿矛盾的改變了。他對細節開始敏感,先前他武斷地判斷父親的女朋友是個蕩婦,現在他可以敏感地察覺自己和老闆娘獨處的時候是彼此吸引的。他發現了愛,也更渴望愛。對用暴力驅趕房產住戶的工作越來越排斥了。自我驅動本能的痛苦,不僅來自要跟原來生活中的人和事做對抗,更來自要和自身做對抗。托馬斯要對抗父親和同事的反對,還要在練琴中不斷和自己對抗,戰勝自己的恐懼和焦躁。這種對抗的痛苦,電影也表達的相當的細緻,看著輔導托馬斯的中國鋼琴女老師,憋紅著連吼著越南腔的法語,個中滋味就可窺知一二了。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事態發展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托馬斯在不斷掙扎中和音樂和鋼琴越發融為一體了。只要找到本我,找到自我,人就會越發的理性。當托馬斯快抓爆了殺父仇人的蛋蛋時,而沒有選擇開槍殺他。這或許就是音樂所具有的美的力量,愛的力量。是人性本能的善。重新回到音樂廳鋼琴演奏現場時,托馬斯終於是完成了從一個街頭暴徒到鋼琴家的的自我救贖,自我實現的過程。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二次生命是從先前被現實生活的束縛中掙脫出來,發現自己本性,發現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某種天賦,然後追隨自己的本性開始重生之路。重生之日何時開始?或許是在你感受最強烈的幸福時候,也或許在你陷入最絕望的痛苦的時候。誰知道呢?重要的是當某種慾望強烈地推動著你的時候,就順勢跟隨著,就像托馬斯一樣耳機里放著電子樂,手指卻不由自主地在桌面上輕盈地彈節奏,口中配合著duan duan duan duan .....
        重生,就是 跟隨內心最強烈的慾望發現並重拾那遺忘的節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