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ingshu

2015-04-09 06:47:01

恐懼失憶的尼克 Cave給自己造了一個記憶檔案館


原文刊於《外灘畫報》,轉載請註明


今年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影片《地球兩萬日》(20,000 Days on Earth)於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澳洲天才搖滾藝人、詞曲作者和詩人尼克 Cave在地球上第兩萬天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角不是別人,就是尼克 Cave本人。

跟隨導演Iain Forsyth和Jane Pollard的鏡頭,我們和尼克 Cave一起坐上車,開啟了一場穿越英法澳的時空旅程。

影片開始於精彩的三分鐘蒙太奇:從尼克 Cave誕辰起的大聲啼哭,穿梭至現年56歲的瘦削西裝男背影,伴隨著一側數字從0翻到20000,緊接著黑屏;畫面再亮起時,他已經和妻子Susie Cave躺在了英國南部布萊頓鎮的公寓床上。

「我起床,我寫作,我進食,我看電視。這就是我在地球上的第兩萬天。」這是尼克 Cave自己的回答。

當然了,除此之外,他還一直在寫歌練歌、與友踐約、開著車到處轉,以及去拜訪他的心理醫生。英國精神分析學家Darian Leader問他最恐懼什麼,他沉思片刻,答:失去記憶。

「我們即是回憶。你靈魂深處與你生存的唯一理由皆被回憶捆綁。」他知道對任何作家而言,記憶是創意之源。關於過去的知識是我們抵達當下的唯一路徑。他那些敘述性的歌曲組成著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毫無例外是由「值得我們花畢生精力追求、原始而珍貴、並定義了我們整個人生的記憶」所創造的。

《洛麗塔》的朗讀者

然而,閱歷再豐富的人,也並非能堂而皇之地與人分享所有記憶,尤其是內心受創的那部份。19歲的時候,尼克 Cave的父親因一場車禍過世;戲劇性的是,彼時的Cave正因為盜竊被抓,關在警局裡等待母親前來保釋。Darian Leader試圖探討關於他父親的死。「我當年19歲。」Cave不再沉著鬆弛,話語間的停頓不自然地延長了:「父親的死是出乎意料的,震動了整個家庭。」接著是一段緊張又冰冷的沉默。Darian Leader就此打住:「我們不說了吧?」

即便如此,他始終願意分享的關於父親的記憶,是在他即將邁入12歲之際,父親為他朗讀的《洛麗塔》第一章。「當他大聲朗讀《洛麗塔》時,我覺得他變成了另一個男人。他昇華了。我彷彿被引入了這個神秘的世界:一個充滿性、成年人和藝術的世界……」以致於2011年在英國舉辦的「世界讀書夜」上,尼克 Cave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納博科夫的這本經典,也是他的性啟蒙讀物。

記憶檔案館的主人

尼克 Cave對記錄記憶的執著,驅使他開設了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檔案庫。你可以從成排的資料中找到他的人生的點滴軌跡。他讀著30年前為「尼克 Cave紀念館」寫下的遺囑,不禁忍俊:「我從來都是個自命不凡的混蛋。」40年的起伏跌宕、塵埃落定濃縮在幾排架子上的圖片和筆記本里,這種可丈量和數據化的生命,看起來未免因過於計算而缺失經歷本身的不確定性。但對於害怕失去記憶的Cave而言,他的安全感來自於記憶的觸手可得,因此,這樣一所奢侈的私人檔案庫,對這個人而言變得如此不可或缺。

墜入情網的男人

1997年,在剛與英國著名搖滾女星PJ Harvey分手後, 尼克 Cave出了一張以這段感情為靈感的暢銷專輯《The Boatman’s Call》。

然而此後不久,他就遇見了現在的妻子——Vivienne Westwood的前繆斯、英國模特Susie Bick。 Cave在影片裡這樣形容他與Susie的初遇:「我第一次遇見Susie是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裡。當她走近——那些我過往多年迷戀的事物,影星的照片,穿著Billabong泳衣的珍妮·艾格特,在特萊維噴泉裡的安妮塔·艾克伯格……世界小姐大賽,瑪麗蓮·夢露、珍妮佛·瓊絲和波德·瑞克……莫斯科大劇院的芭蕾舞者和俄羅斯的體操運動員……旺加拉塔泳池裡的年輕女孩躺在熱混凝土路面上,那些我聽見、看到和讀過的……所有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靜脈注射情色數據……一切的一切交匯在那一瞬間,在一次猛烈的大爆炸後,我淪陷了。就是這樣。」

安妮塔·艾克伯格的噴泉鏡頭,出自於費里尼的電影《甜蜜的生活》,這也是安妮塔·艾克伯格最廣為人知的角色——風情萬種的瑞典裔美國女星希爾維婭。巧合的是,劇中瘋狂愛慕她的記者馬賽羅也曾表達過與女神觸電的感受:「希爾維婭,你真是萬千寵愛於一身。你是夏娃、你是母親、妹妹、情人、朋友、天使、撒旦、地球、家……對了,就是這種感覺:家!」——尼克 Cave和費里尼對女性的崇拜如出一轍,對的愛情是活化經驗的催化劑,所有看似徒勞的歷史,都在為這一刻的厚積薄發而小心綢繆著。

舞台上的變革者

影片過半,尼克 Cave開著他的捷豹在布萊頓鎮穿行。過程中,多名他的合作夥伴或者好友一一顯形:演員雷·溫斯通,歌手凱莉·米洛和前「壞種子」成員Blixa Bargeld。他們坐在Cave的車子裡,和他閒扯著人生。凱莉·米洛曾和尼克 Cave合作過溫柔藏殺意的暢銷金曲《野玫瑰長在何方》,他們聊起台前幕後,默契更添:「舞台是可以令你變革的地方。」就像尼克 Cave之前和心理醫生談起人權運動時期最重要的女歌手妮娜·賽門一次讓他難忘的演出那樣:「她那殺氣騰騰的眼神直接把觀眾瞪服了。她把嘴裡的口香糖粘在了鋼琴下方。緊接著,她整個身子撲到了鋼琴鍵盤上,開始了驚濤駭浪、風馳電掣的演奏。這樣的演出是具有變革性的。」然而,看過尼克 Cave演出的人都知道,這種舞台上的俘虜力與變革性,也完全應驗在了他自己身上。

近幾年來,螢幕上不乏搖滾樂傳奇人物的紀錄電影,但《地球兩萬日》與其他影片的不同之處在於, 尼克 Cave的神秘並未在影片映畢後被解開。一個半小時的蒙太奇、音樂、話語,反倒展現出尼克 Cave更令人產生疑惑的複雜性,紀錄片的確不應該是只是檔案記述,就像尼克 Cave的那些記憶檔案,當然僅是一個天才根源的冰山一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