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上求生記--All Is Lost

一切尽失/海上求生记(台)/一无所有

6.9 / 84,569人    106分鐘

導演: J·C·陳多爾
編劇: J·C·陳多爾
演員: 勞勃瑞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NT1FLAG

2015-04-11 01:29:06

遠不是求生電影


聽說這是青年導演的作品,邊看電影邊記錄,以下幾點或許可以建構起我對導演意圖的猜想:

1.沒有個性的人
除了結婚戒指之外,沒有對主角個性和過去的描述,也沒有內心台詞或旁白(除了電影開始晦澀地那段),即——主角是匿名的,他是代表著人類和『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有著感情共鳴作用的角色。
如果一定要歸納其個性,角色「個性」是在醒來之後所做的行為被描繪出的:熟練、沉默。這裡的個性是一種微觀的具體方法論,而和靈魂無關,所以總的來說,這是個沒有個性的人。

2.沒有目標的人
主角沒有目標,或者說沒有來自於外界的希望,沒有家人需要懷念,沒有獲得指引他的求救信號(在船沉後,他好像有了目標,但不強烈),沒有希望即沒有方向,影片不旨在讓觀眾因外界的救援情節而著急(影片中根本沒有外在世界),也不意圖讓觀眾通過行為來進入角色內心來產生同情/同感,觀眾的感情皆建立在引起我們同感的主角的求生本能上,我們看到他作為我們人類的代表(匿名性讓他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人)與自然搏鬥,同作為人類的共性是影片喚起觀眾感情
的唯一來源,這樣來看,可以說影片是有深度的。

3.變化(或視角的獨特)
桅杆因風浪斷裂時,主角沒有聽到而我們聽到了,這是對前麵塑造的觀眾——主角統一主觀視角的背離,但也確定了觀眾在這其中奇妙的位置,既非全知的同情者亦非擔心的同乘客,觀眾進入了『觀眾——主角——自然』的關係圈中,這使觀眾進入了獨特的觀察者位置,也為影片後來的變化埋下伏筆。

4.沉船(或進入求生記錄)
船沉時,有明顯的長鏡頭與激起觀眾感情的音樂,這裡對船的眷戀表現主角成為著屈服於自然的求生者,在這之前,他是一個能在暴風雨來臨時安然刮鬍子的挑戰者,自然於主角來說是「可與之搏鬥的」,船的下沉就是最明顯的人類幹不過自然的比喻——在自然面前我們只能求生,一切的征服與平起平坐都是幻覺。
當然,不排除這是作者對於影片最昂貴道具的逝去表達的紀念,在片尾字幕中我看到他寫了關於亞利桑那號的感謝辭。

在這之後,淡水、地圖、釣魚儘管已經拍的相當免俗,但主角既然成為了求生者,生存的細節與地圖的方向難免佔據觀眾的注意,值得提出的是兩場遊輪經過的戲,可以說是生存希望的戲劇性體現,但誰又能說不是人類與人類之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呢,最後主角選擇自溺相當讓人無奈,但又在戲劇氣氛的情理之中,可以看出導演是為了觀眾更開心而讓老頭子喝了40秒海水還能游回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