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柯筆哈迷

2015-04-14 04:38:27

《唸唸》:太在乎,唸唸不忘



文/柯筆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台灣電影,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大概是讀高中的時候吧,他每次從MP4中看完電影,我都會借過來看一遍,每每如此,我對台灣電影最初的印象及感覺,也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慢慢建立起來的。直到如今,我對台灣電影一直都有一種抹不去的情結,懷念青春尚且談不上,電影裡那種慢節奏和對生活最為平實的那種態度,是我一直所嚮往和欣賞的。或許每個人心中又有一個文藝青年的影子,我們模仿他們說話的語調、模仿電影裡的橋段,總覺得他們生活的世界是那麼的文藝清新,所以我們一直在被感染著。

  當然,台灣電影的類型片並不是侷限於一種,只是我個人最為有感覺的,便是那種講述人性中最真實、生活中最本質的故事,像《飲食男女》,像《童年往事》,像《一一》,也像前一陣剛剛看過的《唸唸》。並不是故作煽情的橋段才能擊潰淚腺,當你在看電影時感覺這並不像電影而可泣可嘆的時候,那時候流露的感覺才真的打動人,《唸唸》的慢節奏充滿了文藝,所以當我再看《唸唸》的時候,兩個小時的時間,並不覺得長,甚至還在回味之際,便要起身離場了。

  三個人生,三段故事,彼此微妙著,聯繫著,張艾嘉用近乎魔幻的手法,把並不精彩的故事刻畫的真實而殘酷,電影開頭,用美人魚的故事引入這段離別的開始,張手觸碰藍天,李心潔耳語邊的呢喃,讓人心裡真真發涼,潛在深水的美人魚,更是壓得人透不過氣。就是在這麼一個壓抑的氣氛下,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最為純粹的世界,就像之前所說的,《唸唸》本身並不像是一部電影,這種文藝片已經幾乎脫離了票房的束縛,只是想好好去表達親情、愛情、故鄉和夢想的感慨,綠島是一個離台東只有18海裡的小島,可是卻常常被人忽略,沒人知道綠島,也沒人會在意鄉下人。而兄妹的離散,面對父母的過世和各自人生的糾葛,卻也終究過著不安的生活。我們總能從這些故事中看到些什麼,感慨些什麼。

  都說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錯誤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可是人生哪有那麼多的道理可講,張孝全因為視網膜脫落不得不放棄了打拳,誰都誰錯誰又能說得清楚,張孝全跟教練爭辯的那組長鏡頭一氣呵成,憤怒與無奈都刻畫在了人物的心靈中,伴隨著一擊玻璃碎聲,那是夢碎的聲音,也是與父親唯一的情感寄託破碎的聲音。

  當我看到柯宇綸夢迴母親面前,張孝全面對著空氣卻幻想著與父親打拳,梁洛施一家三口跟哥哥團圓,那種內心的感慨真的忍不住,就像長時間被壓在水中突然浮出水面吸了一口氣,殘酷了整部電影的情緒突然變得釋然而又美好。電影中那個黃頭髮的男子總是會在關鍵時刻突然出現,然後再突然消失,如同上帝一般,他每次的出現都會給這對兄妹給以最真實的指引或提示,而他本身是不是幻覺是不是真實,都已經不重要了,張艾嘉在開始給了我們絕望,最後也給了我們希望。

  這部電影有首歌,也叫《唸唸》,裡邊唱道:「不在乎,卻不能忘,太在乎,唸唸不忘」。念往昔,念至親,念夢想,念自由,念和解,每個人生都有一段不可訴說的故事,唸唸,且不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