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即刻救援3--Taken 3

飓风营救/即刻救援(台)/救参小时(港)

6 / 204,772人    109分鐘 | Germany:115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奧利維爾米加頓
編劇: 盧貝松 勞勃馬克凱曼
演員: 連恩尼遜 瑪姬葛瑞思 芬姬詹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伊思督

2015-04-16 01:14:31

《颶風營救3》:呂克貝松也無法顛覆的「續不如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算是為了追憶七年前的感動而觀看《颶風營救3》。影片已經上映已有時日,依然有影迷們欣然買帳。對於動作驚悚娛樂片,基本不相信第二部可以保持水準,但還是抵擋不住對當年Taken驚艷感的餘波,以及對怪才呂克貝松出品電影的品牌效應的迷信,想關心一下連姆大叔這次又要遇到什麼大麻煩。

  當年看著連姆尼森鬱鬱寡歡地面對曾經的妻兒,將愛女之心娓娓道來時,差點兒以為選錯了一部家庭片,而就在要調整期待之時,又看他只身孤膽直搗綁匪老巢時,瞬間被編劇的巧設和導演的節奏摺服。血緣的強大內驅力,激發了這個看似懦弱男人的驚人能量,這位前特工憑著多年積累的智謀、手腕和功夫,把巴黎黑白兩道都搞得人仰馬翻,背後慈父情感的一面卻力透螢幕撲來。

  這是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僅僅是親情,危機,這兩個基本點的精彩處理,讓它註定引人入勝,這兩個元素必須巧妙結合,如果只顧親情,就成了催淚情感戲,而如果僅僅去拯救,則成了只求的炫目動作片。它們延續在Taken2和3上,烹製的兩樣主菜沒換,搭配起來依然能引起食客的原始慾望,但大餐的火候不再精準,以致於味道變淡。

  忍不住拿Taken和Taken3的開篇比較,看這兩個元素在同一系列電影中的節奏和走向,就能明白鋪陳親情線的經典模式。

  開頭5分多鐘,通過鋪陳主人公多年後頭一次參加女兒的生日聚會的前前後後,不僅僅把家庭關係統統講清楚,且資訊量極大,人物性格、動機以及對劇情的影響都含在內:

  1. 關係概貌:獨居男人獨自看女兒5歲時的生日錄影中清醒——他對女兒的感受還停留在她5歲時他還在女兒身邊時的樣子,對錯過女兒的成長兒歉疚和心痛;

  2. 情緒懸念:他在精心準備的禮物是什麼?多次去店裡,終於下單買下一台過時的卡拉OK機——他細膩,憂鬱,思想有些過時,但不忘支持女兒的夢想;

  3. 關係矛盾:來到熱鬧的豪華花園別墅的派對時與警衛和前妻的對話——他不再是監護人,前妻對他依然不滿和瞧不上眼,希望他和女兒保持距離,他卻固執堅持親手送禮物、現場開啟禮物、用業餘相機拍下照片,女兒早已長大,但在父親眼裡依然是小可愛,他們之間依然有著排他的秘密:女兒希望當歌手。

  4. 情感挫折:但這些努力都一下子顯得徒勞無力,繼父送的高大上的黑駿馬禮物,瞬間吸引女兒歡呼雀躍轉身離去,精心挑選的小禮物立顯簡陋被放在一旁,繼父一句「她不再是小女孩了」又狠狠補刀——他已經不能滿足女兒對父親的物質需求。

  5. 情感閉合:雖然氣勢急轉直下,他卻無視尷尬,在女兒生日紀錄冊上貼上剛剛洗出的照片後會心微笑——女兒即使讓他唏噓傷感,也依然被他視為珍寶,這次生日他完成了給自己的任務。

  即使以家庭瑣碎的前史現狀開篇,也是節奏凌厲,一氣呵成,同時情緒幾次反轉,並且定下調調:他將孤身悲情地一人面臨接下來因為女兒而生出的所有困難。

  之後,親情線依然圍繞女兒展開——退休後為了與女兒修復關係而在本地落腳;不願找普通工作餬口,卻為了能夠為見到女兒喜歡的歌星而接受演唱會的警衛工作;勉強同意女兒去巴黎但要求隨時向他通報並親自送女兒離開;沒按約定接到女兒電話而緊張起來向前妻詢問……一連串情節下來,父親對女兒的情感不斷加強,直到影片25分鐘左右女兒發出求救,一個強大父親終於站了起來,力壓前妻、繼父的氣場。大量親情關係鋪墊佔了整部片子的三分之一,層層推進自然而然,情緒水到渠成又產生逆轉的戲劇感,讓觀眾形成強大共鳴的同時,為他變身神勇特工、異國肉搏飛車而腎上腺素大增,最終落腳於女兒解救親人團聚,賺得觀眾眼淚和滿足感。

  而3的開場,因為已經有了豐富的前史,編劇預設觀眾清楚一切,便沒有再去精雕細琢情感鋪墊。開篇前五分鐘則去大加渲染後面出現的俄羅斯黑幫幕後黑手,無疑是折衷——直接上家庭篇完全像1會顯得無甚新意,而先帶入番外的惡勢力就又會打亂經典節奏。於是等到終於回歸觀眾熟悉的家庭篇時,依然沿用生日梗勾起回憶。我們來看看這次的資訊量:

  1. 關係概貌:選巨型公仔作為禮物比之前的卡拉OK機更不合時宜——他不願承認女兒已經長大的事實。

  2. 關係矛盾:不知女兒即將成為人母卻還提及生孩子——女兒心神不定對他有怠慢,讓他難堪。

  3. 情感挫折:男友出現,打斷了父女相聚,詢問闖入二人世界的大熊貓——他不再是被繼父佔有父女情,而是面臨新的危機:被男友佔有了和女兒僅有的親密關係,自己變成闖入者。

  4. 情感閉合:男友述說女兒本身就是循規蹈矩,每天都要去買的冰箱第四排的桃子酸奶——算是女兒延續自己性格的安慰,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記得這個規律並在之後用其安排會面。

  這段親情線還算完整,但缺乏懸念,挫折不夠強烈,情感閉合也草草了事,且之後他開始和前妻見面一續前緣,再和前妻的丈夫談判成人感情,此時女兒已經不再是推動故事的主因。

  自此,親情線由父女情轉為夫妻情,在14分鐘時又讓女兒糾結說不說懷孕的事,節奏顯然亂了,而已經進行了20分鐘,夫妻情還沒有展現充足,就將發生逆轉事件。因為沒有如此鋪墊與前妻的感情,前妻的死如同影片一開始突然插入的情節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她的死就是為了讓連姆尼森陷入麻煩,而女兒在逆轉事件後的作用,也僅僅是父親一定會聯繫的人而成為警察監視的目標,結束時情感線落腳於女兒懷孕的事上,看似呼應開頭,實際上跟逆轉事件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前妻就像是白白死掉一樣輕如鴻毛。缺乏動人的情感作為支撐,讓後半部份的打戲就淪為了純粹的打戲。

  「續不如前」是定律,也恰恰最能顯示劇本差異。親情線支離破碎,即使讓主人公面臨危機,也難以形成鮮明的戲劇性。1並不是沒有夫妻情,兩人在共同面對女兒被綁架後,那種依賴與被依賴的情感還是真摯的,但不是推動劇情的情感。在3中前妻成為讓主人公陷入危機的動因,不僅沒有鋪墊,還直接讓她死掉,實在不是高招。

  此招失效並非夫妻情不如父女情深刻,羅素克勞在《危情三日》中對妻子愛,僅僅在開頭展示了7分鐘,平淡但卻高度集中,並且在之後不斷為被冤枉的妻子向法院申訴中持續展現,在最後上訴失敗後影片的第24分鐘,決定帶妻子越獄的那一刻爆發——親情線的鋪陳約佔五分之一,還穿插了主人公與兒子和父親的親情,並行不悖且更加讓「家人要在一起」的主旨更豐富動人。

  也並非只有動作片需要借親情來打底,硬科幻片《星際穿越》中,深刻的父女情也佔據了主人公上天之前大部份篇幅,並貫穿始終,最終落於影片結尾,已兒孫滿堂的女兒終於看到容顏未變的父親回來與她相見,各自完成了父女分開時的情感訴求。

  例子還有很多。好萊塢自不必說,日漸崛起的韓國電影,已經可以遊刃有餘地處理兩種以上元素的劇本了,如《太極旗飄揚》兄弟情+戰爭,《老男孩》父女情+驚悚,《恐怖直播》夫妻情+犯罪。反觀眼下國內市場上的許多電影劇作,能把一種元素精彩呈現,已經可以算成功之作。「親情」能夠和幾乎所有的類型發生化學反應,因為這是人類最純粹的情感,放之四海皆可共鳴,而如何處理這條線索就能看出差距,包括鋪陳的節奏,真實度,細膩程度,一切都是編劇需要仔細打磨的關鍵。(本文作者為勵粼:青年作家,編劇,居於北京。因蠍座出身由衷喜愛黑色古典故事和篇章,供職出版社期間編著《世界哥德小說選》、《安魂課》等文集,創作情感小說《天賦衣稟》,在輾轉於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世界500強企業的後,切身體驗都市各色人生的迷人魅力,開始挖掘現代生活不竭的故事源泉,由小說轉向影視劇劇本創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