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她的私密日記--The Private Lives of Pippa Lee

皮帕李的私生活/李太的秘密生活(港)/更年私生活

6.3 / 14,234人    98分鐘 | Germany:93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蕾貝卡米勒
編劇: 蕾貝卡米勒
演員: 羅蘋萊特 米克拜德 亞倫阿金 薇諾娜瑞德 Ryan McDonal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內在的眼睛

2015-04-17 08:24:28

一個女人要走多遠的路,才能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皮帕•李是一個成功的出版商的妻子。作為丈夫的賢內助,她保持著姣好的容貌,優雅的姿態,是個令人稱羨的女人。然而,所有的危機在她和丈夫搬入老年退休公寓之後爆發出來。每天早晨醒來,她發現自己的廚房被搞得一團糟,彷彿有人曾在這搞過party.一開始,她懷疑是別人或者是處於老年痴呆症初期的丈夫,於是她在廚房安裝了攝影頭。不過,錄像結果讓她大吃一驚,那個半夜起來到廚房去暴飲暴食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她很驚恐,叫醒熟睡的丈夫,說是自己像動物一樣半夜在廚房吃東西。丈夫安慰她,夜遊症沒有那麼糟,至少不像老年痴呆症一樣可怕吧。這個情節,就像皮帕•李現有的平整生活意外翹起的一角,經由它,掀起了她過去的生活經歷。在她優雅的中產階級生活的表面,埋藏著不為人知的往事。
      出生時,她滿身絨毛,醫生說這是返祖現象,母親卻以為她是怪物。後來,那層絨毛褪掉,母親發現她是個美人,開始無比寵愛她。母親的精力非常充沛,情緒卻極不穩定。等皮帕十幾歲時,才意外得知母親一直服食興奮劑,也才明白為什麼長久以來自己無法接觸到真正的母親。她希望母親戒掉興奮劑,甚至不惜以自己服食興奮劑的方式來規勸。然而,母親卻為女兒的共同墮落而非常欣喜,這使皮帕意識到母親並不真正愛自己,因而逃離了這個只能拉自己墮向深淵的家庭。她躲到了善解人意的姨媽家裡,並為姨媽的同性戀伴侶著迷。然而姨媽的伴侶卻讓她參與拍攝同性戀題材的藝術照,被姨媽撞到後,她又離開了姨媽的家。從此,她過著無比墮落的生活,嗑藥、隨意性交,與一幫小混混待在一起。直到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後來成為她丈夫的李先生邂逅。當時,她還是一副小太妹的模樣,李先生卻發現了她身上的「美」,認為她「聰明、美麗,卻從不張揚」。作為一個內心清純的女孩,她為這樣欣賞自己的成熟紳士的男士所吸引,正像她自己所說的,「我想要被保護。(I want to be sheltered at last.)」。雖然李先生當時已婚,但兩人還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有一次,當李先生帶她與當時的妻子共進午餐時,後者卻在大家面前飲彈自盡,並在死前說了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男人總是想娶容易駕馭的女人,直到最後只能和蠢貨一起終老,這很有意思吧?」後來,皮帕嫁給了李先生,也終於成長為電影最開始出現的那個優雅美貌的的中產階級白人妻子。雖然電影裡皮帕的解釋是「我心甘情願地把自己交給他,像個悔罪者一樣……每一天我都好好表現,為了洗刷過去。」但是,我的理解卻並非如此。我認為,無論有沒有莫妮卡•貝魯奇所扮演的李先生的前妻,皮帕都會走上同樣的路。
      她過去的生活動盪不安,缺乏安全感,當她發現一個成熟男性,能夠帶給她看起來「有希望」的生活時,她便毫不猶豫地投入了他的懷抱。然而,就此她錯過了獨立成長的機會。而李先生,雖然欣賞皮帕作為女孩時的清純不羈,但當她成為他的妻子,他還是需要她扮演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而皮帕也很好地完成了丈夫對於自己的角色期待——對內完成照料男人、生兒育女的任務,對外保持美麗優雅的形象。
掩蓋的慾望,總是從其他地方不經意間呈現出來。由於過去自欺太深,皮帕表現一直很「正常」。而多年來她壓抑的慾望,終於通過夢遊中的暴食等顯現出來。鄰居家一個老「男孩」幫助她完成了尋找自我的過程。這個男孩35歲,婚姻失敗,沒有工作,住在房車裡,讓母親深為操心和傷心。母親曾信任和藹可親的皮帕,托她來勸說他,卻未曾想到,兩人在後來一次次的偶遇中,逐漸觸碰到對方真實的自我。皮帕為男孩的率真所打動。他拒絕接受成人認可的生活,他也拒絕虛偽。男孩告訴她,她一直過著「自欺欺人」的生活。
       故事的下一個轉折點,是皮帕發現了丈夫的偷情。丈夫為了拒絕承認自己的衰老和臨近死亡,竟然和朋友的尚不懂事的一味信任「激情」的年輕妻子搞起了婚外戀。發現了這一樁,皮帕終於放下了自己的心理包袱。原來,這些年來看起來成功成熟而不容置疑的丈夫也只是個拒絕「衰老」的孩子,而自己,已在不經意間成長,可以面對真實的生活和自己,也終於可以不再做一個附庸的妻子。她決定與丈夫離婚。而丈夫,卻在她準備離開之際心臟病猝發,轟然倒地。
       在丈夫已被診斷為腦死亡後中,皮帕與一雙兒女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女兒一向叛逆,在皮帕看來她很不喜歡自己,而兒子一直很好相處。脆弱的時刻,家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皮帕知道了女兒的拒絕,其實是因為從來觸摸不到真實的自己。如同當年,她觸摸不到真實的母親。當年母親用「嗑藥」的方式來試圖保持完美形象,而自己卻嘗試著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而唯獨不敢去做真實的自己。影片的最後,皮帕在順從子女、搬去跟兒孫同住的生活與過自己的生活之間,選擇了後者。她選擇與鄰居家的老男孩一起進行一次旅行。兒子為此表示不解,而女兒卻贊同母親的解放:「她為我們付出了大半生,你不覺得她應該放個假嗎?」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貫穿女權主義思考的電影。從前,我一直羨慕在女性解放方面,西方走在了東方的前面。然而,這部電影講述的卻是這樣的故事:一個女人在自己尚未成熟之時,選擇了一個已經成型的男人。她原本有希望成長為自己,卻將二十多年的美好時光,耽擱在了做「賢妻良母」的生活里。她把別人給她的一個夢,當成了自己的夢。在別人的意見面前,她選擇了順從。還好,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她終於幡然醒悟。還不晚。
       魯迅問:娜拉出走之後怎樣?而我想說:每一個女人,何嘗不是娜拉?在丈夫、父母、兒女、自己之間,你常常聽從的是誰?你是否常常忽視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去追求別人給你的安全感?如果準備出走,重要的,不是震碎身後的那扇門,而是震碎心裡的那扇門,這需要有真誠面對自己,孤身挑戰生活的勇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