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夜行者/独家腥闻(台)/头条杀机(港)

7.8 / 607,630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吉洛伊
編劇: 丹吉洛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蕾妮羅素 比爾派斯頓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波托西

2015-04-18 20:01:48

如何塑造一個惡棍


昨晚看完了慕名已久的《夜行者》。
正在讀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所以最近觀影時會用一些技術分析的視角。本片的劇本相當紮實,從第一個畫面到最後一個畫面,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的喘息,一氣呵成,行雲流水,沒有多餘的旁白絮叨炫技,每個鏡頭每個情節都是純乾貨,幹得漂亮。

最初和最後月亮,有點崇高冷峻的哲學意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兩個冷冰冰的鏡頭,為僅有五個主要人物的電影,架起了一個大的格局。

看了好幾篇很棒的影評,在這裡只討論關於人物塑造的一個問題:怎麼拍出一個優秀的壞人形象。

絕大多數的電影裡都有壞人,但是加一個限定條件,壞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能要少一半,如果壞人做主角,這個範圍馬上就會變成極少數的電影。

《夜行者》是其中之一,壞人,主角,形象飽滿。以此片為例,探討一下塑造惡棍的幾點關鍵。
1、卸掉所有道德評判的衝動,儘可能超然、客觀。
本片回到故事本身,卸下所有包袱,反而顯得人物異常真實可觸。

2、把握好事件推進的節奏,讓情勢成為劇情的主線,讓觀眾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人物臧否,只能等故事全部結束時,再回味。而那時,已與這個宇宙隔離,故而評價更容易客觀。
本片的每一步劇情演變就緊密銜接,劇情跌宕,價值切換目不暇接,除了最後的助手之死伏筆過於明顯外。觀眾雖然不是道德評判家,但如果壞人的故事不靠劇情而靠人性玩味和移情,那麼一定會出現難以代入,排斥接受的情況。

3、讓壞人的「壞」,惡棍的「惡」有緩衝地帶,因而變得可以克服。
人物前期的窘迫、資源的匱乏都使得後來利己和越界表現有了緩衝的餘地。中期的幾次打擊,讓人物有了一種「不得不發」的態勢。

4、把對「惡」的探討從個人道德範疇,上升到社會、背景及共犯,讓觀者感到靈魂深處的大毛怪在同一個頻率共振。
社會如此,環境如此,我們大家如此,他才如此。這個邏輯,是把一個壞人塑造飽滿的精髓。前期的境況,以及後期媒體對災難的趨之若鶩,大眾對血案新聞的圍觀獵奇,整個社會都是他的共犯。我們每天的點擊亦是在協同造勢。

5、最後一條,找一個好演員。
給吉倫哈爾的眼神跪了。
可攻可受,可無辜可邪惡,氣場切換自如,形象純粹又曖昧,恭喜變態聯盟又添新盟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