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也是柚子
2015-04-27 19:20:11
一步之遙前戲不足
1、炒作需謹慎,且炒且珍惜
雲山霧罩的《一步之遙》受到的排山倒海的差評,除了影片的作和姜文任性的絮絮叨叨的原因,也少不了王思聰的貢獻,不管是順水推舟還是心直口快,到最後都異化為電影的變相炒作。這樣的炒作營銷模式《一步之遙》不是第一例,別名《一公升眼淚》的《小時代》是個很典型的栗子,現如今對電影營銷而言,炒作已經成為了製片方那些小婊子們不可或缺的營銷伎倆了。
差評和吐槽下的電影可能會吸引一部份受眾去一探究竟貢獻票房,但是,從電影發展的長遠來看,到底能拉動多少票房,對最終票房起到反作用的風險有多大,最重要的是對電影本身的口碑會造成什麼樣無法挽回的影響,是需要認真考量的問題呢。
2、善待導演光環,愛護明星效應
如今,大導演和大明星對一部電影的最終票房和口碑影響力有多大?
當年08年奧運會結束後,開幕式的導演張藝謀美譽加身,隨後他導演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卻遭罵聲連連,除卻電影本身的不足,其中還包含了大眾對張藝謀導演的過高期待。如果換一個更小眾的導演,影評人們批評的語氣可能會更溫柔一些,甚至還有讚美的可能。姜文導演一直以來所受的期待也是一樣,他的才華橫溢有目共睹,葛優、舒淇、周韻和那英等明星的出演,再加上票房20億的豪言預測,《一步之遙》的調子就像姚明的身高一樣高了。
但是越是這樣,在電影營銷中往往因小失大。首先,在製作團隊的營銷中,往往因此忽視了去根據電影本身的特點和難點做鋪墊,對《一步之遙》而言,若是前期宣傳中,能多重視一下製造點受對眾影片可能會有的隱喻和玄機的期待,那麼去欣賞電影的觀眾是不是會少一些消化不良,增加一些代入感和共鳴,是不是就能給電影票房的持續性和耐力帶來積極的影響呢?
其次,在現下的電影市場,明星效應已經弱化了許多,基本上在影院上線的電影,有幾個家喻戶曉得演員是一部影片的標配了,越是當紅的明星當然在吸金方面戰鬥力更強一點,但隨著粉絲的分眾化,明星對票房的拉力差距越來越有限,畢竟這個世界還是理智粉多過腦殘粉的,如果明星的個人品牌和電影營銷能在宣傳中體現更好的融合,可能影片的閱讀量會更高一些呢。
3、一切平庸的網路宣傳,都不是好宣傳
受過朋友圈微商們的洗禮的我們都懂網路營銷是個啥,說得宏觀一點,我們很熟悉的部落格、微信長線營銷,以及線上和支付寶聯合掛鉤的利益模式,如今也已成為我國電影市場經營的普遍模式。眾所周知,在網路平台進行宣傳越來越成為電影票房的保證,一部影片資訊在網路上的瀏覽量、轉發量直觀得反映了影片的受關注度,同時也是片方信心的一大來源。然而,隨著網路宣傳的普遍化,一般化的宣傳模式就像那些味同嚼蠟的電視廣告一樣,越來越難以直達受眾的內心。這樣的宣傳下,實際轉化成購買力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2014年年底上映的《一步之遙》,其宣傳雖早從2013年3月左右便可在部落格上尋覓蹤跡,但其在部落格和微信等平台的宣傳循規蹈矩,無明顯的章法和核心。例如《一步之遙》在部落格上曾發起過「一步之遙一年之約」的討論話題,從話題的名字和與網友的互動內容來看,影片營銷的話題雖然掛上了「約定」的旗號,打起了明信片活動的情懷牌,還開啟了送門票和9塊9預售的土豪模式。
但是鼓搗了這麼多,我們發現《一步之遙》的部落格營銷方式與其他的國產影片相比,就像韓國整形醫院走出來的美女一樣,有很明顯的同質化傾向。並且,它在網路上所進行的造勢和鋪墊,無法和電影有深度的聯繫,就像「一年之約」這樣的討論話題居然是可以套用到大多數的電影的宣傳中的,可以想見,看過這樣的話題內容後,可愛的網友們的腦子裡只會剩下一個乾脆俐落的「約」字。所以啊,這樣的宣傳使電影缺乏標誌性更顯得平庸,對於《一步之遙》這樣一部魔幻主義色彩濃厚的新奇電影而言,好馬沒好鞍。
如果一部影片無法在網路浪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航行方式,那麼結果很可能就是迷失其中而被淹沒。現如今一部影片眾星聯袂、大咖雲集不再成為驚人的噱頭,同類型電影扎堆已成合圍之勢,網路宣傳普遍化模式化的情況下,一部電影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核心並牢牢把握,在一哄而上的宣傳中不迷失並尋求方式的突破,才是應該重視和努力的方向。
營銷說到底,只能是綠葉配紅花的角色,電影質量的提高才是可愛的影迷們(比如我)希望看到的,否則只是繡花枕頭一包草。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