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媽咪--Mommy

妈咪/亲爱妈咪(台)/慈母多恶儿(港)

8.1 / 48,870人    139分鐘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編劇: 札維耶多藍
演員: 蘇珊克雷蒙 安妮杜爾瓦勒 安托萬奧利弗波尼安 派帝姚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音樂不等於音樂

2015-04-28 02:51:33

親愛的媽咪:多蘭獨特的音樂品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加拿大天才導演哈維爾·多蘭(Xavier Dolan)一直非常重視電影配樂與電影場景、情感之間的關係表達。他的配樂總是別具一格,混合現代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以及搖滾樂,給電影畫面帶來了不同的情感色調,有時候配樂甚至直接參與了電影敘事,這些音樂與電影之所以能夠有恰到好處的結合,很大一部份原因來自導演獨特的音樂品味。
 
多蘭新片《親愛的媽咪》(Mommy)中的配樂就是上述觀點最好的例證。電影中的配樂歌曲由影片中斯蒂夫的父親在世時壓制的混音帶,與一些排行榜、廣播上的熱門單曲組成。不過這些熱門歌曲大多發行在2000年之後,剛好與多蘭在青春期聽音樂的口味一致。多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提到此片的配樂大都來自他自己非常喜愛的音樂人,如蒂朵(Dido)、席琳·迪翁(Celine Dion)、綠洲(Oasis)、拉娜·德雷(Lana Del Ray)、數烏鴉(Counting Crows)與艾菲爾65(Eiffel 65)等。
 
《Mommy》是多蘭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與羅蘭五年前在坎城導演雙周單元亮相的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構成對比。同樣講述單親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賴而又隔膜的母子關係。但不同於《我殺了我媽媽》的高度自傳屬性,《媽咪》更加寬厚和溫暖,情緒更加飽滿,幾乎可以看作是多蘭為自己處女作做出的一份愧意表達。本片入圍第67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與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並列評審團獎。雖然此片尚未在中國上映,不過很多多蘭的影迷已經通過其它渠道觀看此片。不少影迷高度評價了此片的電影原聲,甚至將多蘭電影中的配樂當成自己的聆聽指南。筆者在看過電影之後,梳理了一下電影中的原聲音樂對影片敘事的影響與補充。
 
1. Childhood -- Craig Armstrong
電影開場配樂使用了 Craig Armstrong 的《Childhood》。Craig Armstrong 是世界頂級的混音大師以及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他曾為《紅磨坊》、《永遠的蝙蝠俠》等電影主題曲作曲,還為巴茲·魯赫曼(Baz Luhrmann)廣受好評的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創作了電影原聲。
 
當然多蘭選擇 Craig Armstrong 的音樂當配樂,並不是基於 Craig Armstrong 的名氣,而是他的音樂非常適合這部電影。《Childhood》柔美而略帶一些傷感,絃樂聲若即若離,帶有濃重的陰鬱寥落之感,如夢似幻。剛好貼合了影片中安娜接斯蒂夫回家之前的那種心理感覺,對兒子未來的思考的某種感傷與擔心,緩慢的節奏給畫面增添很多美感。
 
2. Building a Mystery -- Sarah McLachlan
《Building a Mystery》是安娜在去接斯蒂夫的路上,出車禍時,電影中響起的音樂。音樂進入聲軌的時候,正是鄰居凱拉開車的畫面。當時的第一反應,配樂應該是凱拉在開車時播放的音樂,隨後音樂進行了一些處理,感覺又像是從安娜出車禍的車裡傳來的。直到目前為止這首歌到底是哪輛車播放的音樂,對我來說仍然是一個迷。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演唱者 Sarah McLachlan,她是一位極具天賦加拿大的創作歌手、音樂家。17歲與朋友組團出道,後因學業中斷了演藝事業。大學畢業之後推出了個人首張專輯《Touch》。她曾憑藉這首《Building a Mystery》榮獲1998年格萊美最佳女歌手獎,也曾為電影《天使之城》創作主題曲《Angel》。Sarah空靈清新的唱腔與融合了流行與搖滾的編曲令聽者耳目一新,其相當縹緲的歌聲卻流露出極為成熟的一面,令她成為加拿大新女性主義音樂的代言人。

3. White Flag -- Dido
安娜經過一系列繁瑣的手續之後,終於順利接到兒子。Dido 的《White Flag》隨之響起,雖然母子之間的談話極其簡單、直接。粗心的觀眾可能並不沒有多想為什麼會把這首歌放在這裡,仔細閱讀這首歌的歌詞你就會明白,電影中這首歌直接參與了電影情感的敘事。

母親不會因為兒子的錯誤而選擇拋棄他,她仍會一直愛他。面對生活的困難,她不會輕易的舉起白旗、投降,她會拼盡全力的讓斯蒂夫生活得更好。這首歌成為影片中母親所做一切事情的承諾。

完整內容連結:http://www.luoo.net/essay/461

版權所有禁止直接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