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runkcoffee

2015-05-02 07:16:23

慢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等待了近一個月的張艾嘉新作終於上映。上映時間一拖再拖,一讓再讓並沒有帶來最後的完滿,上映之日場次少的可憐,且多被安排在上午場和夜場。進了放映廳,觀眾也寥寥無幾,只集中在最後幾排幾個座位。

影片開頭便是育美坐在一片灰藍的天空下,那天空還是乾淨的藍,只是有淡淡的雲,一瞬間讓我想起《心動》里最後的天空。故事就這樣慢慢地展開……

讓我第一次流淚的場景,是阿翔教練知道他眼傷後堅決禁止他參賽,阿翔不惜跪下求教練,教練卻說出真相「不是你不夠努力,其實你根本不是那塊料」。夢想被打碎的這一刻,阿翔也用手打碎了玻璃奪門而出。每個人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最怕的都是別人說你沒有天分,而不是說你不夠努力,相反,「不夠努力」這句話我們還很喜歡用來自己說自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起初都相信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是有做某件事情的天分的。所以我們寧願把沒有達到目標這件事歸咎於自己主觀還不夠努力。有的人可能到死都不願承認自己是平凡的。阿翔平靜下來又很快回到了事情發生現場,一聲不響地把地上的碎玻璃小心翼翼地掃起來,清理乾淨。無可奈何的事情,就接受吧。接受平凡的自己,也是一種勇氣。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並對自己做過的行為負責。

育美的畫被風吹到地鐵軌道,育美不顧一切地追著畫跑,最後發現已經追不到的臉上表情。那也是一種心痛卻不得不捨掉的平靜。還有育男在夢裡跟媽媽和解,阿翔在海邊和幻想中的爸爸和解,都讓人心酸,最後又歸於平靜。

童年的陰影,少年的孤獨,成年後要承擔的責任,這一切都需要慢慢去經歷,去感受,然後前行。就讓往事都隨風去吧,我們總會慢漫長大。長大,是一個如此慢慢的過程。你不能心急,也無法逃避。忍受痛苦的過程是因為你逃不開,只有誠實面對自己,你才能看清楚真正的心結和心底最深處的渴望。只有真正和過去和解,原諒別人也原諒自己,才能繼續前行。

在很多事情都講求速度和高效的今天,在勵志成功學類書籍被放大吹捧的當下,又有多少人能安靜下來,放慢腳步,和內心的自己對話?看了張艾嘉近期的所有訪談,感受到她的安靜與堅持。四十歲的張艾嘉看懂愛情,拍了《心動》;如今過了六十歲的張艾嘉讀懂人世間的愛,拍出《唸唸》。在我第一次知道《唸唸》的英文譯名是Murmur Of The Hearts時,就立刻想到《心動》的Tempting Heart,都關乎於心,從tempt到murmur,是否也意味著一種從動到靜的心態的轉變,意味著成長呢?張艾嘉用了十六年完成了從懷念初戀到回歸家庭的轉變,你呢?

就讓我們對待成長的過程慢一點,再慢一點。不要急著想要成功,急著結婚生子,急著趕上人生的每一步。慢一點,遇到瓶頸時,安靜下來看清自己的內心,過去有什麼羈絆,勇敢誠實地去面對,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念一念一切就過去了。試著用愛和它們相處,感受和自己的過去擁抱。曾經渴望的那份溫暖,會找到的。嗯。慢慢的。

昨天和《唸唸》同時上映的王小帥導演的《闖入者》也一樣遭遇無排片或場次少的問題,王導發部落格說「我知道,我的觀眾在哪裡」。《唸唸》其實也一樣,就像開頭我說的,雖然我看的那場只有後排幾個觀眾,但我知道他們一定和我一樣,是為了來看一部好電影,是為了得到一次心靈的洗滌。我們沒有一個人買爆米花甚至吃任何東西,大家就這樣安靜地感受著《唸唸》,慢慢的,度過了這119分鐘。懂的人,自然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