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ATERSEVEN

2015-05-02 10:52:04

從極度的女性視角闡述如何走出童年陰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看了夜間最後一場,人很少,看的很舒服,這是一部很適合這個時間段靜靜在電影院看的片子。

整部片子的結構非常完整,雖然乍一看彷彿零星散落的情節組成了整部影片,但實際卻是由很多的細節不斷暗示與串聯而完整的表達了想要表達的內容,張艾嘉給我們講了一個非常平淡卻動人的故事。電影主要講了三個角色走出童年陰影的過程,但最終卻映射到了每一個角色以及觀者的身上。

第一部份:角色定位
影片設計了不同生活層面和階級的角色,讓觀眾很容易產生共鳴。
阿妹:一個自由藝術家。藝術家往往被定位在一個脫離普通人思想層面的位置,本片中的阿妹也是一樣。但在脫離的同時她又面臨著與其他人同樣的問題。
阿翔:拳擊手。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設定,或許因為拳擊這個運動本身就很有對外表現的特點。
阿南:導遊。非常親民的一項工作。
爸爸和媽媽:小店老闆與服務生。非常普通的社會低收入階級。
這幾個角色在影片中都在不斷的和自我內心鬥爭,但卻有截然不同的對外表現。在影片中,也通過不同的手法進行了表達:阿妹主要通過自我掙扎與思考,阿翔主要通過與女友和教練的矛盾表達,阿南主要通過與他人接觸的細節表達,而爸爸和媽媽則主要通過和子女與對方的關係來表達。

第二部份:性格暗示
張艾嘉在影片裡面將很多的性格暗示放在前,而將引發這些暗示的因素放在後面揭曉。
阿妹:開篇頭一段阿妹去找阿翔之後,在路邊嘔吐的時候看到了沒有影子的男人,暗示了阿妹對懷孕的恐懼與自我懷疑。之後和心理醫生講述自己對母親的看法與不理解,同時從男友阿翔那邊也感受到不被理解,暗示了母親不被父親理解而做出的選擇對她的生活造成的影響。後來心理醫生的問題:你不告訴阿翔你懷孕了是擔心阿翔會離開還是害怕生孩子?暗示了母親難產而死對她的影響。
阿翔:影片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阿翔與女友之間的矛盾,臨近比賽,但自己眼睛的傷勢卻越來越嚴重,隱瞞了女友和教練,所有的活動都是在暗示小時候父親的話與行為對他造成的影響。
阿南:作為導遊帶著遊客前來自己的故鄉,遇見神父,交談中提到父親的死與幻覺中見到母親,暗示了對於兒時母親離去的不理解以及父親對他造成的不自信。
媽媽與爸爸:從一開始媽媽講的故事,到後來爸爸對阿南講的話,都暗示了之後他們分別做出的選擇。媽媽不斷的表達出對自由的嚮往,同時還把這種嚮往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爸爸本身就表現出一種不自信與矛盾,一方面無法理解媽媽的想法,同時卻希望阿南可以讀書而不至於走上自己的路。

第三部份:美人魚
美人魚這個元素貫穿了整個影片,媽媽說:「我的故事講來講去其實都只有一個故事」,也就是美人魚的故事,同時阿南在媽媽講完故事之後偷偷告訴阿妹:「媽媽騙我們,世界上根本沒有美人魚」,而阿妹則回答:「媽媽說有就有。」 這種不確定是否相信,但同時又非常嚮往的感覺,實際就是電影中每一個人物對於自我想法的一種態度。

第四部份:幻覺
電影中阿南和阿妹都多次出現過幻覺。並且兩人都不記得爸爸和媽媽死的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
阿翔:爸爸死的前一天夜裡,因為颱風而被困在台北,誤打誤撞進入了一間酒吧。幾杯酒下肚之後就彷彿變了一個人,忘記了自己的不自信,盡情的娛樂起來,但後來回到自己的角色之後卻又立即拾起了骨子裡的性格:無論明天我是誰,都非常感謝你陪我過這一晚。之後便是夢到自己與母親的對話,他對母親提出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你更偏愛女兒對嗎?你希望你兒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阿妹:從開篇阿妹就開始不斷出現幻覺,沒影子的人,地鐵裡面的背影。後來和阿翔吃麵的時候彷彿看到自己,從而回憶起媽媽死的那一天的情景。
所有的幻覺其實最終都是起因於先前的一些經歷,這段經歷或許本人都不記得了,但其造成的影響卻仍不斷的出現在生命中。
阿翔在影片後半段中在碼頭釣魚時,也出現了幻覺,但不同於阿南和阿妹的幻覺,這段是阿翔對自我進行認知的一個過程。他創造了一個不認識的大叔,大叔與他分享了一些故事,從不了解到漸漸熟絡,最終發覺這實際是自己腦中塑造出來的父親,於是父親說:來吧,讓我看看你到底是沒有天賦還是教練故意那麼說讓你死心?兩個人練了幾把拳之後阿翔擊中了父親,然後終於達到了自我認知的最後: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有在努力練拳。

本片中的角色基本沒有和社會環境的衝突,都是一種思想的糾結和對自我認知的不斷改變,這在我看來是一種極有女性特色的表現方式,表達結果也細膩而婉轉,但從娛樂性上來講,或許男性觀眾會覺得很無聊吧。雖然《萬物生長》實在和本片不是一個級別的,但是錯開檔還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一部是極度的男性視角,一部是極度的女性視角,前者在票房上必定會更佔優勢。

另:和教練衝突的那場戲張孝全演的真的很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