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錦莊

2015-05-04 20:34:25

《十二公民》:十二個人就有十二種偏見


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20世紀最偉大的法律電影《十二怒漢》,但由於中國並沒有原作中的「陪審員制度」,所以影片進行了中國本土化改編,通過模擬法庭對飽受爭議的「富二代弒父案」進行審理,12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陪審員——身份分別有醫生、房地產商、警衛、教授、保險推銷員等對案件進行最終「審判」。去年10月,這部電影斬獲第九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馬可•奧列留」金獎。

國內首部戲劇電影

電影《十二公民》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青年導演徐昂執導,也是他首次導演的電影作品。12位北京人藝及國家話劇院的實力派演員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米鐵增、高冬平、張永強、李光復、王剛、班贊、劉輝、雷佳領銜聯袂主演。
原劇本《十二怒漢》文本帶著很強的懸念,一環扣一環,所以要求表演者一氣呵成,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加上《十二怒漢》至今已是全球改編最多的電影之一,各個優秀版本珠玉在前,故此次中國版壓力不少。由於導演以及演員都是戲劇界中人,電影在正式拍攝前也像舞台劇一樣經過了近20天封閉式排練,到正式拍攝當天,12位演員竟無一人攜帶劇本, 流暢地進行了演出,這種做法也有別於現今的電影拍攝。
在昨天的電影點映中,影片讓在場的觀眾彷彿置身於話劇現場。因為這部電影中涵蓋了戲劇的表現形式,整部電影沒有多變的場景,只在一個「模擬法庭」的主場景,這在其他商業電影中是不可思議的做法。據了解,這個場景是現實中北京798藝術中心的一家知名展覽館,在影片順利拍攝完成之後,由於密閉空間戲的剪輯難度很大,後期花費了一整年的時間,最後請到前法國真實電影節主席杜阿梅女士擔綱剪輯指導,才敲定簡潔大氣的最終定剪版。
而且《十二公民》劇本文學性強,完全以針鋒相對的對話推動劇情發展,電影先從陪審團11:1幾乎一邊倒的判決開始,隨著12個人對案情疑點的爭議,最終陪審團觀點的完全逆轉,反高潮,引發觀眾對法律的嚴肅與公正的深刻思考。這種的敘事手法也是話劇常用的。
這部電影的演員常演出話劇,把舞台劇的戲劇張力帶到電影裡面。「模擬法庭」中12人圍坐,話語連珠,你說一句我說一句,針鋒相對,沒有浪費一個鏡頭。但是話劇形式的表演方式去表達電影未免給人過於煽情的感覺。

不同人有不同偏見

電影《十二公民》原著《十二怒漢》被不同國家都搬上過螢幕,但由於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大家相似的故事的表達內容也不盡相同。
最初的美國版《十二怒漢》,講述的是在貧民窟長大的18歲少年因為涉嫌殺害自己的父親被告上法庭;1991年日本版《十二個溫柔的日本人》通過一樁弱女子殺前夫案,在一定程度上探討了女性權益的保護問題,也是唯一囊括了女性陪審員的一部;2007年俄羅斯版《十二怒漢大審判》說的是車臣男孩被指控謀殺自己俄羅斯軍官的繼父;至於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審理的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富二代弒父」案。從而亦可窺探出不同國家所要反映的偏見也有所不同:美國的偏見是種族歧視,日本的偏見是女性地位;俄羅斯的偏見則是車臣問題;中國的偏見是「富二代」。
而且電影《十二公民》與之前的不同版本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陪審員都是採用不同的性格以及社會角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然後針對同一件事作出的不同反應,顯現出大家的不同偏見。與其說這部電影是講法律和公平,不如說它披著司法的外套,訴說人性的偏見。
《十二公民》的重要角色「8號陪審員」扮演者何冰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普遍充滿怨氣,我們沒有陪審員制度,但在網路上,類似的爭論每天都在發生。大家交換意見時前三句還能好好說,到第四句就罵起來了。我希望大家看了電影,至少能有話好好說。

《十二公民》點映期間是各大影片競爭激烈的五一檔期,國內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的矛盾再次凸顯出來。我留意到張艾嘉導演的《唸唸》和王小帥導演的《闖入者》僅僅只得到1%左右的排片,而且都是不好的時段為主,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低分但排片量相當可觀的《左耳》和《何以笙蕭默》等國產青春片。這部戲劇電影《十二公民》沒有明星光環,文學藝術成份較重,上映前後均有進口大片,
希望上映時不要淪為炮灰。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