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永遠的0--The Eternal Zero

永远的/永遠/

7.3 / 2,198人    Japan:144分鐘

導演: 山崎貴
編劇: 山崎貴 林民夫
演員: 岡田准一 三浦春馬 井上真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屁孩的遊樂場

2015-05-05 08:31:23

這片為什麼會火起來的真正原因!


注意此文無劇透。
永遠之0是由作家百田尚樹寫的小說,這部小說出版以後漸漸為人們所熟知,先是小說銷量一路攀升,而作為此部作品的電影也在之前上影,票房同樣也是一路報喜,而電影中的幾個主要演員是由岡田准一、井上真央、三浦春馬等出演,更使此電影倍受關注。
雖些片中、韓兩地因特殊因受到很大的聲討,但筆者先把這個放一下,單以作品本身內容希望能分析一下此作在日本非常走紅的原因,筆者因是准一演技的認同者,所以更希望此作品能讓更多人了解,但不想為此吵架。
說到「永遠之0」在日本非常走紅,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這是個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原作小說最近已達近400萬部的銷量,電影票房更是4星期連續第一了,小說幾年前出版時雖默默無聞,後經無數讀者口耳相傳一路長賣成為今天的百萬級作品。但有人會反應說「人氣作品的出現有什麼奇怪的,這不是常有的事嗎?」,人氣作品的出現確是常有的事,但要知道此作品的所涉及的作品類型在日本這個市場是不怎麼能受眾的類型,這種能類型的作品能大賣就像上面說過的,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
---為什麼是不受眾的類型?作品的類型是什麼?
首先要說一下,日本人對影視觀賞作品的喜好,一般來說他們對關於「涉及過多軍官僚、政治家們關係並過度美化他們的作品一向都不太感冒,根據以前的一些作品的低收比如:女神的報酬(涉及美化日本官員層)、官僚們的夏天(名字已知內容)、命運之人(官僚的勾深斗覺)、就算是大投入的不毛地帶(美化前作戰軍官)和坂上之雲(同理)等等都一樣低收,就算是之前與永遠之0差不多提材的吾為君亡也因作者的背景與作品內同樣出現過度美化日軍官而使票房慘敗。可能在一般觀眾的認識里都不怎麼認為這些人是正面的角色吧。
那為什麼永遠之0那麼火,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作品的主線,這日本人非常都喜的劇種家族愛與約定。
---約定與家族愛
為了家人、約定的遵守這些溫暖人心又使人掉淚的內容,一直以來都是日本人口味,圍繞這幾個關鍵字來創作的作品每年都不厭其多。說下題外話,其實不單在日本就算在外國也是同樣,看中國那些公益廣告翻來覆去都只是這幾手,但每次都受樂就可想而知。永遠之0的主線是說一個為遵守與妻子的約定「絕對要活著回來見女兒」的二戰的飛行員的故事,作品不單只有家族愛,再在裡面加上懸疑的懸念,這更是打動日觀眾原因之一,前幾年的收視大熱劇「家政婦三田」就是正好是合理利用了家族愛+懸疑這個組合了。
---家族愛+懸疑
作品中一直就帶著很多懸念,如:1.主角是一個被戰友稱為「海軍第一懦夫」的零戰飛行員,但他同時也是個天才,那道底是什麼呢? 2.不是與妻子約好一定要回去的嗎?為什麼沒有回去呢?3.主角本人明明非常痛恨軍官僚們所命令的自殺特攻行為,多次拒絕特攻並有過為此抗軍令而被長官當眾暴打也不服從的經歷,而他本人也對戰友、學生們說不要特攻,儘量活下來,大家不是為他們(戰爭發動的軍官僚)而生存,自己的生命是為了家人而存在,日本已註定要敗了之類的說話,但什麼到了終戰前幾天居然自願當上自殺特攻呢? 4.主角從神態上來看為什麼前後居然判約兩人呢?(這裡要稱讚准一的出色的演技) 5.最後很多人在欣賞過程會產生的疑問「主角是不是會生存下來呢?」。以上這些懸疑都是作者設下的,有些在作品中有直接得到答案的,但也有不直接給出的,這些都交給觀眾們通過作品之前與主角們的經歷來解答,這是用了沒有直觀表達,但觸動觀眾內心的手法。
雖然沒有正面的描與表達場面與獨白,但很通過聯想很容易就了解起來並關聯在一起。觀眾們看完作品後,會聯想著主角到底是帶怎樣複雜的心情坐上零戰21的。另外,會聯想從惡人手裡救下主角妻子的一定是那個人了。還有,聯想到戰後當妻子被告知有人找她,並在第一眼就看到一個穿著屬於明明已死了的那個人的衣服的軍人來找她時,她那一瞬的心情。還有還有,最重要的是,只有電影版中加插的「主角最後微笑」的意思的思考。把這些交給了觀眾,欣賞完作品後就還能繼續回味,從而更加代入主角這個角色中,其實在作品中構成是讓日主流觀眾層喜歡認同的對立角色局面設定,可以說在單指對立局面構成上,作者很取巧地用了那部在日本被稱為國民影視的作品所用到的對立局面構成,通過作品中主角與主反派惡人們的對立,從而表達出了,對過去與現在的現實生活中那些處於反派同樣立場的人與事的不滿。那國民影視是什麼?不就是跳躍大搜查線嘛。
---大搜查線式的對立局面
跳躍大搜查線在日可以說票房相當風光的一部作品,那它裡面的對立局面構成是什麼呢?很簡單,是基層與官僚們,通過作品否定那官僚權力們為了相互競爭而不顧基層與市民的作風。永遠之0也是同樣方式,在小說(電影版因片長原因進行了部份刪減)里通過不同方式痛訴了主角的對立方,對立方是誰?就是當是日本的軍官僚們,他們自認為是國家的菁英,通過控制權任意發動戰爭,在他們眼中只有戰爭與權力競爭,將戰火帶給百姓,官僚們對基層軍人們的姓命如同螞蟻一般,只會紙上談兵的他們無情地制定了無數讓基層軍人送死的作戰計劃,尾段時明知敗局已定了,還繼續命令軍人們進行特攻送死,士兵的生命不重要,戰艦、戰機才重要,因為造價高,而士兵的生命只是一張普通紙張的價值,理由是一張紅紙就能強召入伍。所以後來命令自殺攻擊、讓無數士兵餓死在餓島上等等,作品更是對了那些坐在大本營作不痛不癢作的此決定的權力們作出多次的否定,與吾為君亡不同的是,永遠之0沒有像前者一樣美化了那些戰爭主宰者,前者在最後為那些軍官僚們編寫了洗白的劇情,單是吾為君亡里那權力者像武士般切腹就是最好的例子,永遠之0沒有給那些權力主宰者洗白的情節,在劇情上連美軍也不是反派,反派主要就是那些官僚們。當然還有小段落是批判某些新聞媒體,可以說就是這個段落使作者百田尚樹從此被那報社視為眼中釘,最近還不惜捏造新聞讓原作者跟安倍參靖國一事扯上關係。
---某家新聞媒體的眼中釘
媒體是?對就是朝X日報新聞社。在小說中(電影版有刪減),作者通過其中角色表達了當年發動那戰爭的部份看法,認為發動場戰爭的,除了官僚們外,媒體都應責上責任,那時都媒體都順從著戰爭主宰者,並美化他們與軍國主義讓百姓們像被洗腦般順從起來,但戰爭完結後,朝X那媒體就像生怕之前的壞事讓人批判一樣,立刻把槍口來個180度,戰前那些被宣傳為英雄的軍人,現在變成罪人,作品中認為如果那家媒體為自保這樣也可在情理中,如果單指責戰爭主宰者們還好那也是應該的,但現在它是把全部軍人,包括無數被紅紙強徵入伍當炮灰使的人們,很多幸運地沒有被特攻而送命的士兵和已因戰爭無手無腳的士兵在戰場上沒有被人成人看待,回國後也在那媒體的宣傳下也沒被國民當作人看待,更可怕事很多士兵的家人也因為士兵的關係,被村里被進行了村八分(看過砂之器的同學應知道是什麼了),而且在作品中塑造一個那家媒體的記者,通過那人表達了該媒體的作風,那記者認為自殺特攻隊員們「全部」都是戰爭狂熱者,特攻隊員們全都是自願付上性命沒有被迫的。而為什麼該媒體會破天方地與他們現在的對手舊軍部們一樣看法,反覆強調是特攻是自願的呢?因為該媒體一向就給特攻隊員定義為現代的恐怖份子般存在,是狂熱戰爭者。所以如否定特攻是非常自願這個前提,他們給定義的恐怖份子就不攻自破。在小說中有一段那家媒體為原型的記者洋相大出的對罵場面(電影出版方可能也不想惹上那媒體所以刪減了)。當然除那家媒體,永遠之0也與宮崎駿扯了點關係,宮崎駿好像對此作也有些意見。
---永遠之0也與宮崎駿
早前動畫大師宮崎駿對永遠之0的炮轟,宮崎駿認為永遠之0里把戰機「零戰」神話化了,不應在電影裡把零戰過度賛美為賣點。實情是不知出於競爭心理還是一起宣傳了,因為宮崎駿之前的作品「起風了」同樣是與零戰有關的,並且以零戰賣點也不少。筆者認為永遠之0與起風了好像冪冪中有些聯繫著,先不說電影檔期是連著的,連劇情好像也點接著起風了的味道,因為打著反戰電影的起風了,但老實說反戰的元素是少得很的,要說的話,就只有最後主角所設計的零戰戰機英姿淋淋的飛際,但鏡頭一轉就出現主角的獨白「那些戰機一台也沒有回來」,用被全滅的零戰的型式來表達戰爭的殘浩,用來告訴世人不要戰爭,就是這個短短的片段,就用上了反戰電影的名稱,看後很多人想知道那些戰機是如何被全滅的?對不起起風了里沒有。但在之後上檔的電影永遠之0里恰好就是講述這段節,還讓零戰被打得更加爛,燒得更加為旺,如果說起風了能被稱為反戰電影的話,那永遠之0里跟起風了用了相同反戰原素並可以說倍以上的相同原素,那只能說是反戰電影的加強版了。可惜,現實中永遠之0與起風了也一樣受到想同的質疑:這電影是反戰電影還是軍國復活的美化電影?
---反戰電影或小說?
這個筆者也不好下定論,還是留給之後看完作品的同學們下論吧。還有電影版永遠之0的在宣傳與海報上的作品標語是「永遠之0,那是向上天許願的未來」就是說希望未來是永遠的0,那永遠之0是什麼呢?
永遠的0戰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