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有你真好--The Way Home

爱回家/外婆的家/回家路上

7.7 / 5,945人    80分鐘 | Argentina:89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Canada:8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


演員: 金乙粉 俞承豪 導演: 李廷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評客

2015-05-10 23:48:14

再多的懺悔,都無法彌補對你的愧疚 ——韓國催淚溫情片《外婆的家》


01
「外婆,如果你病了,就發個空信給我,我就知道是你,就會趕過來看你,好嗎?」小男孩相宇臨別前哭著對啞巴外婆說的這句話,弄哭了外婆,也弄哭了我,這是全片中最讓人感動的一幕,也讓我對這個玩鬧調皮的孩子感動些許欣慰。
 
是的,他其實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只是生在單親家庭和母親經常的打罵造就他任性,自私,孤僻以及些許自卑的性格。畢竟他是個孩子,孩子能有多壞呢?我們小時不也這樣嗎?童行無忌,可以理解。
 
於是我原諒了小男孩的一些惡行。把外婆唯一的鞋子扔掉,偷走外婆的銀簪,罵外婆啞巴白痴,推老人撞到石頭上,不願意和外婆同車回家……是的,看到這些你也許和我一樣恨不得抽他幾個嘴巴,但想想我們曾經也這樣過任性過,如今我們嬌生慣養的城市孩子更是變本加厲,對比之下,相宇的行為不過是一些小惡而已。
 
我一直以為,惡的環境才會滋生惡的言行。影片中簡單樸素得令人心疼的外婆絕對是人性的另一面:隱忍、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與人為善、不貪別人便宜。
 
然而,她卻是個滿頭白髮的77歲啞巴老婆婆。獨自一人生活在破敗的小山村,每天佝僂著身子踽踽地走在石子山路上,自己挑水、洗衣、做手工、種南瓜到集市賣。因為年歲已高,風燭殘年,沒法好好照顧自己,因此顯得骯髒、凌亂和衰老。生活的艱辛磨平了她的意志,逆來順受的本性更讓她面無表情,就是這張滿是皺紋的核桃一般的臉會讓我們的心像被錐子刺著般的疼。
 
02
7歲的孩子相宇不懂。
 
由於母親暫時失業,他被無奈地留在外婆身邊。陌生的婆婆和小孩開始了相依的生活。一切開始有了對照。初次見面,外婆用枯槁,粗糙,骯髒的手摸了一下他的頭,他厭惡地嫌髒,還罵她老啞巴,還往外婆的鞋子裡撒尿,可以看出小孩本能的抗拒和那種生活在城市裡的優越感,這從他後來厭惡鄰居小孩,踢小孩的小狗可以看出。其實相宇並非嬌生慣養的孩子,母親經常打罵他,讓他內心有了間雜著優越和自卑的多種情緒,註定他只能欺負更弱的弱者,比如他的外婆。
 
好吧,承認他只是孩子。一切的行為都可以被短暫原諒,如果他原本心地善良——也許吧,如果從遺傳學角度,這麼好的外婆應當也有個好的外甥——於是我們看到了他微小的變化,下雨天收了衣服,一開始只是收了自己的那幾件,想了一會後,把外婆的衣服也收了,等天晴了,他又把衣服曬出去,卻搞錯了位置,他不想讓外婆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多天真的孩子呀,這也讓我對他有了點好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小男孩相宇逐漸被外婆質樸而無私的點滴溫情感化,於是他開始知道愧疚,知道虧欠,知道感恩了。儘管他還是做了很多傻事,推翻了水煮的雞,偷走外婆的簪子,讓外婆獨自走路回家,抱怨外婆把他的頭剪得難看。
 
03
也許天下所有的外婆都是這樣的,對隔代的愛總是這麼無私。面對這樣的外甥,依然無怨無悔,儘量滿足外甥的要求,她真的太窮了,連買電池的錢都拿不出來。很多人可能質疑那個女兒的不孝,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只買了一套內衣和一盒營養品給母親,如果你設身處地想想,也許會了解她作為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的艱難,失業、單身媽媽、未老先衰,當然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我很能理解那種貧窮,才能感同身受地噙著眼淚看完全片。片子中外婆的愛是人性中最無私的愛,是比母愛更深邃更不求回報的愛,讓你沒法不為之動容。
 
當你看到外婆冒著大雨提著用針線手工換來的大公雞,回家不顧自己身體的疲勞立即給外甥做「肯德基」時,
當你看到她發現外甥偷了銀簪只是默默地用一根生鏽的小勺挽髮髻時,
當你看到她在山路口的風中等迷路的外甥回家的情景時,
當你看到她為了給外甥買電池而不捨花錢而走路回家時,
當你看到她不會說話只能用手勢在胸中劃出對不起時,
你也許會如我一樣被某種無以名狀的情緒牽引,我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動,如果你不會感動,請你略過我這篇評論,因為我們不是同類人。
 
小孩最終完全被這無聲的善良的外婆感動了。於是他教外婆寫「我生病了」和「想念你」,其實外婆是不可能學會的,於是他說了「外婆,如果你病了,就發個空信給我,我就知道是你,就會趕過來看你,好嗎?」
 
這時,我終於欣慰地看到小孩心地善良的一面展現出來了,這次難得的鄉下經歷或許是他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在這裡他學會了愛,感恩和善良。
 
他給外婆穿好所有的線,將最愛的明信片寫好地址留給外婆,臨別時愧疚地不忍看外婆一眼卻在車子發動瞬間迅速跑到車尾,在胸前做著外婆經常給他做的手勢「對不起」……這一幕,音樂響起,溫暖而惆悵。
 
結尾是外婆送走外甥後,獨自一個人佝僂著身子沿著曲折的山路回破敗的家,留下無盡的對外甥的思念。我真的很希望,外甥很快就會來看她,「年前還會回來的」這是女兒臨別時的承諾,或許是安慰,或許是真話,都不太重要了。
 
04
真的感謝導演能用這麼簡單的鏡頭語言為我們展示這樣的溫暖,讓我們重溫童年、親情和感動。片中外婆的扮演者金亦芬是個非職業演員,1926年出生,是導演從拍攝地選出來的。不得不佩服導演的眼光,這個外婆也許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中最柔軟的東西,因而它能刺痛我們內心深處,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流下淚水,能讓我們懺悔曾經的小惡,就足夠了,不是嗎?據說在韓國這部片子讓幾百萬人流淚,只是我們沒法看到官方的引進片,遺憾的是,我們自己也無法拍出這樣的高水準溫情片。
 
好的片子看了幾遍後還能感動。和許多其他感動人的影片一樣,那些關於親情,老人,離別,死亡和愛的電影總是感動人心的。每一次內心狂熱、迷失或者慌亂時,我都會選一些感人至深的片子來看,比如《入殮師》,比如《天堂電影院》,比如《暖春》,比如《中央車站》,再比如這部韓國電影《外婆的家》。
 
我是帶著愧疚和心痛看完整部影片的,和相宇一樣,我小時也有這麼一個「外婆」,她就是我奶奶。我的奶奶和影片中的外婆同齡,都是1926年出生。一樣的心地善良,一樣的隱忍無私。和影片中的很多場景相似,我小時也是不聽話的孩子,任性,跋扈,經常發點小脾氣,奶奶除了偶爾的嘮叨之外,更多的是無微不至的包容和疼愛,自小她就包容我的一切小惡。她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而從不求回報,或許天下的祖輩都是如此吧,只是他們做了那麼多,我們回報了多少?也許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如今奶奶走了,那些幼時積攢下的愧疚和虧欠再也無法彌補,留下無盡的遺憾。唯有愛和感恩能化解內心的愧疚,她們也願意看到我們如此。
 
影片中除了讓人唏噓的婆甥情,也刻畫了鄉下人的質樸和溫暖,那些場景我同樣熟悉和感動。外婆去看望同樣老邁的摔傷膝蓋的老婆婆,說了一句「死之前再見一面」,令人扼腕;外婆帶著相宇去看那位相宇迷路時用自行車載他回家的老爺爺,這是最淳樸的感恩的表達方式;鄉村小男孩不計被捉弄的前嫌制服了瘋牛救了相宇一命,所有這一切都是令我感動的,因為我似曾相識。據說這是導演的自傳體影片,也許她也有那樣的成長經歷,才能拍出這麼感人至深的影片。
 
我連續看了三遍,每一遍都能刺痛我心底的思念和虧欠,無論承不承認,它所呈現的情感都在那裡。只因有同樣的感受,才能真正深陷其中。
 
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的傷痛和不幸,幸好用《外婆的家》這樣的好片子療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