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火線追緝令--Seven

七宗罪/火线追缉令/7宗罪

8.6 / 1,801,068人    127分鐘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安德魯凱文沃克
演員: 摩根佛里曼 布萊德彼特 安德魯凱文沃克 葛妮絲派特洛 凱文史貝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桑卡卡夫

2015-05-11 17:02:31

《火線追緝令》——唯有無罪者可以拿起石頭


聖經里有一則家喻戶曉得故事:面對一個犯下淫蕩之罪的婦人和群情激昂要置之於死地的群眾,耶穌淡然說道,你們之中誰自認沒有罪的,就可以拿起石頭砸向這個罪人。於是眾人默默離去。
至少可以看出,在那個年代,人們依然可以勇於自省,而非沒羞沒臊厚顏無恥。當然,這個故事更多的體現了基督教浸潤在骨子裡的原罪精神——從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的那一刻起,就沒有人是完全無辜的。
按照我們先秦諸子的說法,這就是一個「性本惡」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心之中,都存在著善惡二元並存的複雜人性,沒有人會真正純潔的如同白紙一張。即便是善良的人,也免不了會有性格中潛在的負面。而從現實意義上來說,人的所謂「原罪」,也就來源於此了。
所以西方文明中從古希臘神學到基督教教義,逐漸陳列出七條損害個人靈性的原罪。既謂原罪,不但是所有罪惡的根源,更是從人的天性中帶來,沒人逃得過。
而當大衛.芬奇用一個離奇且難以預測的故事,將火線追緝令以啟示錄般的方式殘酷展現在觀眾面前時,我們不但會一如既往的從他的影像中感受絕望,也更加明白了人性這回事情。
凱文.史派西飾演的約翰.杜是影史上最殘酷的殺手之一。他用最殘忍和匪夷所思的方式虐殺自己心中的罪人,讓他們在絕望和恐懼中痛苦的死去;他還割下無辜孕婦的頭顱,讓那個罪惡的盒子成為壓垮米爾斯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卻又是最偉大的殉道者。為了心中的信仰,他可以毫不猶豫的捨棄生命,他對自己的罪像對待他人一樣毫不留情,甚至對自己精密設計的死亡結局,更像是一場弘大的以生命為代價的行為藝術秀。
我們無法斷言他究竟是一位先知般的智者,還是毫無人性的冷血變態,就像我們無法斷言他的最終目的是警醒世人,還是享受殺戮。或許在他看來,世間充滿著迷途的羔羊,每個人都懷著不可原諒的罪惡,所以,無論是以鮮血點醒迷夢中的人們,還是用血腥懲罰罪人,本來也沒有太大區別。
約翰.杜在英文有著「無名氏」的意思,選取這樣一個「藝名」,其意思大概正是如此:他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也是身懷原罪的碌碌眾生。而這兩個身份,都可以是你,是我,是世間的任何一個人。
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米爾斯,是整部電影裡最讓人同情的角色。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慘死已經是人倫慘劇,而他的衝動也勢必將毀掉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雖然他是「火線追緝令」里唯一沒有喪命的,但米爾斯的下半生,註定已經如同行屍走肉。
米爾斯的無辜,是禍從天降,無妄之災,但他所犯下的「憤怒」之罪,卻又實實在在是由自己的性格所決定。從他不聽勸阻踢開嫌疑犯的家門,他的衝動、易怒,早已一層層為自己埋下禍根,直至一腳踏入約翰.杜所設下的終極陷阱,永世深陷沉淪。
什麼是罪?不過人性而已。
整部電影充滿了黑色電影的意味,黑夜,大雨,昏黃的色調,迷離的人性。導演的巧妙構思讓七天、七雨和七罪相互勾連,浮世繪般描寫了世間的百態眾生和人性的罪業無間。觀眾在緊張到窒息的觀影體驗中,在腦海中或許會不自覺的產生宗教式的思考與內省。
看,約翰.杜的目的不但在螢幕內得逞,螢幕外的你我,不也或多或少的從這殘忍的殺戮中悟了些東西嗎?
作為本片三位主演之一,摩根.弗里曼扮演的威廉像一個睿智的哲人,冷眼旁觀著這突如其來的一切,用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宗案件,見證了一出盛大悲劇的誕生。
他既沒有約翰.杜般的憤世嫉俗,也沒有米爾斯般的衝動熱血,而是低調、冷靜,與世界和光同塵,與心魔握手言和。哪怕他的努力無法讓事情圓滿,至少也有值得稱道的耐心和細心。如果說約翰.杜代表毀滅,米爾斯代表迷途,那麼威廉,應該代表著這個世界的希望。
就像他最後那句台詞所昭示的意義——哪怕世界不那麼美好,至少,還要有人為它奮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