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成人世界--Chappie

超能查派/超人类卓比(港)/成人世界(台)

6.8 / 273,020人    120分鐘

導演: 尼爾布洛姆坎普
編劇: 尼爾布洛姆坎普 泰芮塔契爾
演員: 沙托卡普利 戴夫帕托 休傑克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lein

2015-05-14 08:24:50

最怕死的Chappie,最混搭的Blomkamp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大陸的宣傳海報上有「人類進化轉折點」這樣一句話,看之前覺得不知所謂:一部講機器人的電影跟人類進化能扯上什麼關係?
看之後才明白原來導演已經為續集埋上了伏筆。
這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脫離故事主體(機器人)的宣傳語實際上已經將人類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命運緊密相連。
是人進化成機器,亦或是機器最終變成人?
導演Neill Blomkamp也許準備在可能有可能沒有的續集中為我們這些揪心於人類生死存亡的觀眾揭曉答案。

Blomkamp到底還是適合駕馭中低成本的帶有粗糙質感的「倫理」「髒」科幻。在歷經《第九區》、《極樂空間》兩部長片後,我似乎並沒有看到他的成長。他總是試圖探討人與機器的界限、人之為人、階層矛盾、種族主義等問題,但他又一次流於表面,跟《極》一樣本片在故事上有巨大的缺陷。
《第九區》之後,Blomkamp的劇本就再也沒有成熟過。看來沒有Peter 傑克森保駕護航的Blomkamp還是有些「難成氣候」呀。
他的作品中固然有自己逐漸清晰的風格烙印,但他也越來越逃不出自己的影子。比如《超能查派》裡的查派難道不是與《極樂空間》裡的機器人警察如出一轍嗎?再比如那個「駝鹿」難道不像《第九區》裡的外星科技嗎?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我並不滿意Blomkamp的這部作品,因為對於觀眾來說他是不負責任的:敘事散亂零碎,內容冗雜無序,表演僵硬呆板,人物同樣缺乏動機,人物轉變更令人摸不著頭腦。
比如前一秒還在密謀著搶劫運鈔車的殺馬特黑幫女下一秒就母性氾濫變身慈愛母親,上一場戲還在為搶劫運鈔車而欺騙「兒子」的紋身黑幫男下一場戲就良心發現為掩護「兒子」帶著「生父」離開而準備英勇獻身,那毅然決然的小眼神、那奮不顧身的高大身姿我迄今難忘。
Sigourney Weaver飾演的毫無存在感的總裁女士就不提了。而Hugh Jackman飾演的反派一樣是一個完全沒有性格的角色,他似乎很有「個性」——暴虐、好鬥、頑固,但他依舊單薄得可怕,他好像完全不會思考,因為除了讓他的戰爭機器為警察所用外他找不到任何讓它發揮作用的方法,除此之外他的人生彷彿沒有任何意義。而結尾高潮戲時休叔手握利器居然都被一個被他藐視為破銅爛鐵的機器人「輕鬆」打敗,這更讓我無法接受。戲份少沒有塑造空間?這不是理由。
本片以「上傳」成機器人的男主和Chappie準備復活殺馬特黑幫女為結束(又一部以眼睛的特寫為結束鏡頭的電影),導演的故事看似結束了,實則才剛剛開始。
在我看來,整整一部正片時長110分鐘的《超能查派》除了告訴觀眾人可以通過人工智慧得到永生之外基本什麼都沒講。尤其是Chappie從無知小白學習成長為腹黑機器人的段落又長又無聊,這再次說明了Blomkamp的節奏感的確存在一些問題。

毋庸置疑,Blomkamp是一個有想法的導演,但他無法控制並平衡自己的想法來為作品本身服務。他本想在《超能查派》里傳達給觀眾他對人類未來的思索或者人與機器的存在主義哲學甚至意欲告訴觀眾怎樣去教育一個心智初開的小屁孩認識世界且使其不要變壞,但他依舊不懂得如何去協調一部作品中自己過盛的表達欲。《極樂空間》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一點。
通過本片,我同時看到了以下這些作品的影子:《第九區》、《極樂空間》、《超驗駭客》、《超體》、《機械戰警》、《人工智慧》、《機器管家》,甚至是《鐵臂阿童木》。可見導演的確不缺少想法。Blomkamp的作品有諸多問題,空洞卻不是其中一個。
然而電影是減法的藝術,而非加法的藝術。
電影就像一篇論文,觀點(通常)只有一個,但需要導演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去論證它;而最重要的並不是結論而是過程。這個理念是我從李安那裡學到的,他導演的電影大多也是如此;他的電影之所以好看,一是因為他往往巧妙地隱藏了自己的觀點迫使觀眾去感知、去思考,二是因為他的「論證過程」總是精彩絕倫、妙不可言。
我贊同徐皓峰老師的說法:「重要的不是你表達了什麼,而是你展示了什麼。」
Blomkamp表達了很多,但他自己似乎在文本階段就已經搞不清楚自己的故事核心是什麼了,於是他在拍攝階段只好這裡拍一點那裡拍一點之後再在後期製作時混剪在一起,——所以原本主打科幻的《超能查派》時而像黑幫片,時而像育兒科教片,時而像喜劇片也就見怪不怪了。
Blomkamp的腦子裡有太多他引以為傲的想法了,他實在是捨不得丟掉哪怕一個。這似乎是青年導演的通病。
而本片中導演的設計里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他賦予了Chappie以人性,Chappie又膽小又怯懦還怕死。這個我最見過的最怕死的機器人即便違逆了自己的創造者也要拼死活下來的行為是很打動人的一點,Chappie由此變得有血有肉起來,使觀眾不自覺地忽略了它只是一具鋼筋鐵骨而對它產生了認同感。

Blomkamp是一個偏風格化的導演。他的風格別人似乎也學不了。黑幫分子、暴力街區、貧民窟、南非殺馬特、髒亂差的街道、有骨沒皮的「廉價」機器人等等一些元素的混搭讓他的美學獨樹一幟。混搭原本不是問題,Quentin Tarantino和他的好基友Robert Rodriguez都是混搭高手,而Blomkamp的問題在於他的掌控力和執行力不夠,於是他混著混著自己就亂了陣腳,丟了分寸。

對於一部商業片而言,創意及故事還是相對次要的,節奏感、平衡感、分寸感才是最重要的。不幸的是,這三樣東西Blomkamp都有所欠缺。

因為《第九區》的光環,前年他的上一部作品《極樂空間》被我列為年度期待,但事實證明我果然是太年輕太單純了,Blomkamp任性地毀掉了我的信任,從此我便固執地覺得南非人都是騙子。這次我原本是不打算看這部片子的,Blomkamp給我留下的傷口還會在深夜裡隱隱作痛,只是因為電影票實在太便宜了居然只要4.6RMB,於是我抱著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心態就去了。
結果片子不算糟,只是如《極樂空間》一樣有想法但不成熟,畢竟——電影票很難更便宜了。

本片有很多不足,對於觀眾而言發現這些問題所在很容易,確實很容易——只要稍有閱片量的觀眾便能發現。那為什麼懂電影的人很多導演卻很少呢?因為絕大多數懂電影的人都只能發現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稀缺而有價值的。
跟解決這些缺陷比起來,發現這些缺陷真是太容易了。
我囉囉嗦嗦地寫了這麼多,也只能發現問題,完全沒有在劇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把握,更別提拍攝了。而在成片完成之前,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會是怎樣的。
電影即是風險。如羅登老師所說:「好電影是偶然的,壞電影是必然的。」
徐皓峰老師在《刀與星辰》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沒有人會承認電影是一項專業,因為每個人都會談事件、都會分析人物。人人都可以談電影,這令電影人的處境十分尷尬,尤其是拉投資的青年導演們。青年導演面對無數完善情節、完善人物的建議和評審意見,你無法說出:「我不接受,你說的是事,我說的是故事。」


Blomkamp的運氣依舊不太好,這次的《超能查派》前遭《玩命關頭7》後遇《復仇者聯盟2》,留給它的空間極其狹小。在中國上映5天卻只有7000萬也夠悲催的。而到目前為止全球票房也才進帳3100萬美元,然而它的預算卻「高達」4900萬美元。
見識到世界殘酷面目的我,默默地為Blomkamp點了一根蠟燭祭奠一下他死去的青春,好想寫一封信給他,告訴他:「我已經原諒你用《極樂空間》忽悠我了。」

片尾演職員表裡看到配樂居然是Hans Zimmer,我驚得一身冷汗,我只能自我安慰說原來大師也有寒暑假時完全忘了作業這回事只好在開學時應付老師的時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