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麥

2015-05-14 23:12:11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觀念之中


    在看《唸唸》這部電影時,正好手頭上在讀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所以這個電影,讓我想到的不是「唸唸不忘,必有迴響」,而是,其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觀念之中。

    育男、育美有一個特別的母親。這個母親看上去和其他綠島上的母親沒有什麼區別,每天在自家麵店忙活,氤氳著的白霧也沖不淡她的笑容。只是這個母親會和他們講海的女兒的故事,講述美人魚對於大海的嚮往……或許,從故事開講的那一剎那,一切就都悄悄走向了另外一條軌道。

    如故事所說的,像美人魚去到大海一樣,李心潔飾演的母親最終在風雨飄搖中離開了那個小島,去了大城市台北。她曾經說,要不是有這兩個小鬼,恐怕早就離開了綠島。只不過,即算有了這兩個小鬼,最後她還是離開了。有些人,註定是要背井離鄉,在異鄉才能活下去,這位母親就是如此。

    她帶上了自己的女兒,將兒子留給了丈夫。女兒、兒子不一樣的遭遇,卻被同時種入了觀念的種子——母親不愛我。女兒的理由是媽媽把她一起帶了出去,而兒子的理由則是媽媽沒有帶他走。於是,在往後的人生里,他們開始了各自與這個觀念相鬥爭的歷程,到母親去世,依舊還活在不被愛的自卑陰影之中。

    阿德勒認為,每個個體對事實的看法觀念,而非事實本身,決定了我們行動的方向。育美一直活在母親應該最愛自己的觀念之中,然而她離開綠島去往台灣,這件事情就意味著,相比於自己,外面的世界對於母親來說更為重要。所以,母親的愛對於她來說,要嘛全部歸她所有,一旦被其他人事分割,就是全無。從全有跌落至全無,在這種極端對立的認知世界裡育美長大並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生活。

    相比於育美母親不愛我的絕對觀念,育男則是活在母親不愛我的懷疑之中。他沒有育美般強烈的情感表達方式,而是將所有的情緒化得像風那樣輕淡、雲那樣遙遠。看上去,過去對他並未有太多影響,他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裡為工作而輾轉,只有在回到綠島時,才會想起過去種種。

    最後,育美走到了母親的位置。她才明白,一個人身上集合母親與自我這兩個身份,會是什麼樣的狀況;目睹一個女性生小孩的過程,她才知道,女人把小孩帶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痛苦與神聖。而育男則是以夢的形式,回到過去,看母親在燈下給他縫補,聽母親說愛他,才確認原來母親雖然離開,卻也同樣愛著自己。

    故事就是如此。當一個人終於與某種錯誤的觀念和解,將其對事實的理解重新建構,Ta或許就能夠往更加寬廣的方向行走。育美從母親不愛自己的自卑中走出來,將所有母親遺留下來的故事,變成了自己的童話書,因而實現了自我的超越。育男雖然還是獨自一人,但他跑步、行走,過著健康自律的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