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輩子

2015-05-16 18:37:30

碉堡了的中國電影人,又貢獻了一個新類型


《十二公民》是徐昂的電影處女作,在此之前,他更為人熟悉的身份是成功的新銳話劇導演。在2011年,徐昂執導的話劇 《喜劇的憂傷》創下了人藝建院60年來最高票房紀錄,這齣話劇讓體制內的他聲名大噪,也讓他有足夠的資源涉足大螢幕。

《十二公民》翻拍自美國的 經典電影《十二怒漢》,這對於徐昂來說是一個穩妥的選擇, 原作本身就是小空間做戲。 《十二公民》被定位成「戲劇電影」,影片的絕大多數篇幅都發生在一個封閉空間裡,一如徐昂的話劇,舞台 才是最大的載體。

《十二怒漢》的魅力來自對正義的孜孜追求,而其載體就是美國法律的陪審制度。翻拍這部經典影片的重點,從來都是如何將追求正義的主題,恰當地放入具體的國家和時代里去。比如俄羅斯的翻拍版本里,就讓美國法律下的真相與正義,變成了車臣帶出的歷史、政治、法律主題。 關於正義的主題固然亘古不變,但它需要被載入貼近國情和時代的故事裡才能成立。

徐昂的《十二公民》不幸成為了反例,它為我們示範了如何拍一部空中樓閣的現實主題影片。在影片裡,徐昂 將原作的陪審團制度,彆扭地植入了中國法律的體系里:某政法大學的學生們組織了一個模擬法庭,而案件則是社會上熱議的「富二代弒父」,學生們來扮演法官、公訴人、辯護人等角色,而電影的主角則是被拉來的父親們。

案件是虛構的,法庭是模擬的,而陪審制度則是在我國不存在的。影片中的陪審員(家長們)的激烈爭論,出發並不關乎什麼真相和法律,而只是為了保證孩子們順利畢業而已。在原作《十二怒漢》中,衝突的張力來自一個少年是否犯下殺人的重罪,同樣的緊張感在《十二公民》卻無法找到,因為其本身就是一場模擬的遊戲。

假如《十二公民》出現在話劇舞台上,它的現實感或許是成立的,但在電影的載體裡,它完全不具備起碼的合理性。徐昂試圖由家長們的爭論出發,折射出當下中國的種種現實。為此,家長們被刻意安排為「典型身份」,或是檢察官,或是計程車司機、或是房產商、警衛、混混、小賣部店主。影片的全部衝突,來自不同出身和階級的家長們的立場,但在一個「讓孩子們順利畢業」的前提下,家長們忽然代入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因此痛徹心扉,簡直突兀到讓人莫名其妙。 在一場模擬法庭的遊戲裡,優秀的演員們也無法彌補張力的缺失,他們 越是慷慨激昂,越是煞有介事,就越是顯得小題大做。

這就是《十二公民》的尷尬,一方面它的整個故事被放置在舞台感極重的空中樓閣里,另一方面它又試圖觸及當下中國的一些現實熱點。
電影的主演何冰說, 「我們沒有陪審員制度,但在網路上,類似的爭論每天都在發生。大家交換意見時前三句還能好好說,到第四句就罵起來了。」你看,把網路的言語交鋒,和美國的陪審制度相關起來,這居然就是影片主創眼裡的現實關聯。

《十二公民》在試圖探討的現實問題,但它故事的發生就脫離了起碼的合理性。 在脫離了現實之後,一部以反映現實為出發的電影,就失去了它賴以紮根的土壤,變成了空中樓閣, 不再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十二公民》或許有機會成為一部不錯的話劇,但它毫無疑問是一部糟糕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 把綜藝搬到影院,叫做「綜藝電影」,把話劇搬上螢幕就叫「戲劇電影」,這種忽然發明一個新的類型電影的玩法,可以休矣。

@鳳凰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