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qiangscnu

2015-05-17 04:06:20

不成功的模仿?有勇氣的試驗?


    作為半吊子的法學生,律政電影是比較喜歡的類型。《十二怒漢》更是我逢人便兜售的三部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部落格上看到《十二公民》的評論,口碑不錯。找回清溪兩家影院,15日沒有排期。不放棄,昨晚特意打電話問過去,中影直接拒絕。意外之喜的是,未來影院竟然在十點五十排了一場,想來是觀眾比較少的緣故,之前的《夜鶯》和《唸唸》都短暫上映過。上午匆匆趕到影院,不出所料,包場。一邊看電影,一邊在影院踱步,評頭論足,也算難得。
《十二怒漢》在電影表現上最成功之處在於全片只有一個場景,一個半小時的陪審團會議全部發生在休息室之內,沒有驚人的轉折,沒有驚險的動作,沒有香艷的旖旎,只有平鋪直敘的推進。
《十二公民》照搬了《十二怒漢》的劇情設置,一樁證據「明顯」的殺人案——在案情方面有無關整體構造的調整。場景的選取上,導演取巧了一些,原作中不足四十平方米的休息室變成了巨天空曠的教室,色調方面也柔和大方許多,減少了觀眾的束縛和壓迫感。場景裡的群戲,大特寫和長鏡頭最是考驗演員的功底。幸運的是,導演有一套出色的班底,來自人藝和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扮演著的士司機、房地產開發商、小商販等形色人群,舉重若輕,細節刻畫上尤其出彩。特別是的士司機和北京土著,能收能放,入戲感很深。另一方面而言,我略覺得表演有誇張之處,某些地方顯得用力過重。對比原著中的「八號陪審員」亨利方達,「大宋提刑官」何冰似乎刻意了些。
精彩的表演意味著電影成功了一半,特別是在楊冪、黃曉明等「巨星」佔據影院螢幕的時候,更是令人佩服和感慨。回到主題和內容。作為大學生補考試題補充的模擬法庭,一群階層各異的社會人士,鄭重其事的討論要不要認定殺人案的年輕小伙子有無犯罪,而結果並沒有什麼卵用;一個奉行大陸法系六十多年,一個立法機關首長強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的國家,一本正經的用歐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度來決定嫌疑人的清白與否;這兩種對立,無疑充滿了形式上的荒誕感,主題如空中樓閣,無處受力。整個觀影的過程中,我多次因為這一點而齣戲,不得不強迫自己重新置入電影的討論,跟隨劇情前進。
《十二怒漢》的成功,影評者不會忘記稱讚編劇雷金納德·羅斯的劇本邏輯清晰,理性縝密。導演徐昂因此完全照搬劇本,但這必然造成非本土化的不適應,無法引起最廣大觀眾的共鳴——我觀察著導演也沒有全面普法的意圖,並會在諸多細節上造成漏洞。大方面來說,陪審團制度對於大多數國民,遙不可及,我們可是連人民陪審員都沒有怎麼真刀實槍過,所以片中的警衛嚷嚷了一句(大意如此),幸虧沒有陪審員制,不然這些不負責任的人還不知道搞得多糟糕。從小方面來說,檢察官可沒有權限攜帶刀具隨意走動,一位襯衫漏風,家境拮據的孤身老人估計也沒有條件住上大北京12米長的客廳吧。
但在人物本土花上,導演非常出色地描繪了一幅眾生相。陪審團的討論,不僅有對案情的追問和合理懷疑的探尋,也不乏陪審團成員本身經歷的挖掘和彼此的對抗。十二個陪審員,河南小警衛和北京土著的衝突,凸顯了地域歧視和本地人對外地人侵佔資源的恐懼;的士司機的辛酸淚和小商販的被迫與會反映了普通小百姓的生活壓力;5號陪審員蒙冤入獄的經歷暗示了這幾年飽受熱議的聶樹斌為代表的冤假錯案。兇手由出身平民窟變為富二代,更為近些年來仇富情緒的宣洩挖掘了一個出口。
重新審視這部電影,僅僅將其視為律政電影是狹隘了。在影片中,它大膽地披露了中國的過去,9號陪審員在反右中遭受非法對待,備受侮辱;它直言不諱地批評了現在,12個陪審團團員大多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程序意識,一個小時的陪審團會議都幾次散夥;它也矚目了未來,影片的末尾,以明朗化的濾鏡鏡頭表示了對法學院學生們的期待。導演用心良苦,不知憑欄意,有幾人會?
影片末尾,導演揭示了扭轉大局的8號陪審員的實際上是主理此案的檢察官,真兇也在公安機關的緝查下落網。影評者紛紛表示畫蛇添足,完全破壞了原片對法律精神和民主精神的頌揚。當然沒錯,但影片的拍攝總得符合中國國情啊,政法隊伍可是維護人民專政的重要力量,檢察官同志必須得英明神武。不然,一不小心走上了西方邪路,你電影還要不要上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