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色童話集--Tale of Tales

故事的故事/异色童话集(台)/原味成人童话(港)

6.4 / 29,514人    133分鐘

導演: 馬提歐賈洛尼
編劇: Giambattista Basile
演員: 莎瑪海雅克 文森卡索 陶比瓊斯 約翰萊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喬酒

2015-05-19 11:53:26

故事的故事,電影的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幾年,魔幻題材是票房保障是顯而易見的。哪怕是美劇《冰與火之歌》,都在以歐洲神話敘事傳統的持續生命力作為支撐。義大利人坐擁幾乎整個文藝復興的文化寶藏,改編的又是本民族的方言故事集《五日談》,按耐不住要親自挖一把這個金礦也是情理之中。
   簡要複述一下故事脈絡。(沒看片的請繞道,我已經友情提示了哦)片子講了三個王國的故事。第一個王國,國王夫婦想要有個孩子,黑袍術士神秘到訪,給了方子:取出水怪的心臟,找一個處女烹飪,讓王后吃下就能懷孕。國王夫婦依次照做。國王在殺死海怪過程中受傷死去,但王後果真順利產胎。烹飪心臟的女僕也在烹飪過程里受孕。王子和女僕的兒子是長得一模一樣如雙胞胎。王后一直拼命阻攔王子和「兄弟」膩在一起,但無奈命運早已將兩個孩子締結在一起。王后為了生子採用的暴力必須以暴力償還。最終為了喚回兒子,她變成怪獸的模樣想殺死女僕之子,而被趕來的自己兒子刺死。
   第二個故事,文森特卡索飾演的國王是個荒淫的肉慾者,一天被少女的歌聲吸引一心想要佔有那個少女,然而少女的聲音實則來自一個醜陋的老嫗,老嫗用計在黑暗中和國王交媾,終於看到老嫗真相的國王驚慌發作把她從塔樓拋下。老嫗掉落在叢林裡,被一個女巫救下,以乳餵之,竟將老嫗變成了美麗的少女,她而後被打獵的國王再度發現,驚為天人,娶為王后。 婚宴上老嫗的妹妹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也想讓自己像姐姐一樣倒回青春,只能在現實中被颳得鮮血淋漓。而所有的魔法都是有時限的。
   第三個故事,侏儒國王有個秘密,他以自己的血養大了一隻狗一樣大小的跳騷,跳騷死後,他以跳騷皮作謎面,猜中者就可以贏娶他的獨生女。他以為可以以此讓女兒陪他終老,沒想到人群中突然出現一個半獸人,一下就猜對帶走了公主。公主百般掙扎,國王卻堅持信守諾言。被帶走的公主在半獸人的山頂洞穴里備受煎熬,直到遇到一家好心人將其營救,並將奧克斯扔下山谷。本應峰迴路轉,半獸人卻再次殺出,虐殺了一家人。公主奪路而逃,面對真心愛她的半獸人,她再無可逃,終於依偎在他背上,然後給了他割喉的一刀。公主帶著半獸人的頭回到父親的宮殿。國王跪在她面前。公主被加冕。
  
   作為元老級的骨灰哈迷,首先要說Desplat的音樂很對味。滿片鋪得到處都是,好在做的的確不錯可以忍受。看了一半時本來想說,類似這樣的黑童話,誰都能寫一堆扔出來,但片子裡這三個故事比我起初理解的黑童話要走得遠。 因為黑暗童話不只是反童話和對常規敘事的狗血反轉,而是在敘述中對故事背後那些層出不窮的現實邏輯的勾引。如果只是單純改編幾個四百年前拿坡里方言故事集裡的童話故事,又有什麼意思呢。
   片子有趣也不同尋常的也正是每段故事敘述的過程里,對故事落腳處的暗示不停地滑動。如同片名《故事的故事》所暗示的一樣。觀眾在觀看敘事的過程中必須主動的不斷推測不斷落空不斷迷失。只是在最後在片尾才好似能夠找到一個落腳點,命運的公平,有得必有失的報償,以及能者當自強的論點是從故事母本《五日談》里就看得到的東西。除此以外,仍能感受得到義大利電影從帕索里尼時代起就沒變過的主題:子輩與父輩間的鬥爭,或者說是子輩的成長如何獨自肩負主宰命運。(看得出來導演Garrone是想當大佬的。) 最後一鏡凌空的走鋼絲者,把命運,公平和勇氣這些個關鍵詞隱晦地表達了出來。站在童話對「真善美」的歌頌的反面,《故事的故事》呈現的是現實的殘酷,個體和命運不屈不撓的鬥爭,沒有天生的幸運、權力或美貌,也沒有永不凋零的幸福花朵。Garrone絕對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左派,他對強者的崇拜和其認知命運時的殘酷保守,都透露了這一點。
   但這些立意落腳點說實話就是扯淡,是不得已而為之。後現代童話最反對的就是童話(或者說所有傳統敘事)構建而來的那個邏輯和初衷,也就是立意。可是他又必須放些隱性主題進去以供觀眾去表述。 王后吃心,國王水下殺妖,老嫗「整形」,國王飼養巨型跳騷,公主割喉半獸人……這些「駭人耳目」的故事元素披著黑童話和巫術的斗篷,行使的是驅散影像深度思維空間的使命。Garrone努力用每個鏡頭的雕琢放大它所能傳達的暗示資訊,以分散瓦解一個傳統線性敘事所要提供的「故事焦點」,他希望以影像的「駭人耳目」而使觀眾的注意力只停留在它的表層。我不知道他是否成功,反正我是看到他背地裡按自己的世界觀在故事內涵上夾帶私貨了。自我矛盾是一定的。因為電影說到底還是個現代性的產物。而這個時代早就甩現代性半個世紀遠了。
   老話重提:從內含上講,安東尼奧尼已經把電影作為世界觀的路走死了,從美學上講,阿巴斯也把電影作為藝術的路走死了。當然,從風格上講還是有很多可以創新可以嘗試的。比如這個片子,導演拿著本子講清楚他要的風格,其他的,攝影,美術,服裝,演員,做音樂的,你們好好忙活去吧,沒什麼不明白的也沒什麼好糾結的。能把美術佈景道具服裝做到位,也值得誇你幾句,畢竟也算為影像的飽滿做了大貢獻。最重要就是攝影和表演,要精準地服務於戲劇性,不能給觀眾留下離開故事進行思考的空間。
   別糾纏深層次的東西,是這個時代大眾電影成功的重中之重。敘事快感和影像的飽和比什麼都重要。如至多140字的「文字碎片」部落格一樣,在「時空碎片」電影裡,言簡意賅地把故事元素放上來,聰明的觀眾自然能從碎片以外的空間體味出別的內涵,絕大部份的「其他」觀眾也能在流光溢彩血腥暴力里獲得虛幻的快感。這個片子就是按著這個路子做的,所以它是安全的。安全當然是好的,可也是無趣的。Garrone從《格莫拉》開始就是個依靠劇情(戲劇性)取勝,認真幹好手藝活的優秀匠人。
   每一個電影,我們都應該把它放在整個電影史中縱向地看。片子起名叫《故事的故事》,但在這滑動的敘事裡,我看到的卻是「電影的電影」。這個時代的導演,要是真想隨心任性地真誠拍一部有「電影觀」的片子,可別自殺啊。



for《環球螢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