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十行不行--TWENTY

二十/二十行不行(台)/二十岁

6.8 / 1,286人    115分鐘

導演: 李炳憲
編劇: 李炳憲
演員: 金宇彬 李俊昊 姜河那 庭沼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亞琪~

2015-05-20 02:02:40

《二十》:「八分青年」的泡菜青春


從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蘇有朋的《左耳》,大路觀眾已經被青春題材電影虐到疲軟,再有力度的宣傳、炒作《匆匆那年》依舊擺脫不了爛口碑的厄運。80、90後所剩的那點兒記憶,被翻出來販賣,買單的同時開始懷疑,這是我們的青春嗎?似乎總差了點兒什麼。直到看到韓國電影《二十》才恍然大悟,原來青春更像是這樣,年少的我們太過健忘,在暗戀與被暗戀中歡天喜地的走過了那段時光。在最能胡鬧的年齡,放肆的昂頭傻笑,一邊發愁這次考試退步了兩名如何跟父母交代,一邊逃課去天台上胡扯校園八卦。多年後,同一直陪在身邊的好友出門逛街,轉角看到一輛藍色單車,不經想起當初暗戀的隔壁班男生,已經快要消失在記憶中。恍然大悟,原來友情的份量永遠比愛情要重的多。

《二十歲》的導演李秉憲,和趙薇、蘇有朋一樣,也是曾經炙手可熱的演員。作為轉行導演,選擇青春題材的不謀而合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此類題材容易把握,因為故事性強(觀眾主要看故事)對拍攝手法、鏡頭語言的運用要求就不那麼嚴格。其次,「男色」時代、「粉絲經濟」下,只要選擇有號召力的年輕演員,故事邏輯、完整性也可以忽略,總有人願意為偶像買單。最後,「情懷」牌在各國還是有市場,觀眾對青春片還是有一種莫名的執念。

所有的青春片都離不開穿校服的姑娘,操場上的綠色草地,夢想與現實的衝突但李秉憲另闢蹊徑找到了一條有趣的道路。讓看慣了「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的中國觀眾品嚐到青春的另一種滋味,誰的青春不迷茫,但也遠遠沒小說那麼苦大仇深,韓式喜劇下包裹著荷爾蒙的胡鬧,給影片增添了色彩。影片故事很簡單,三個無論遇到什麼大事都嚴肅不起來的逗比男孩兒,在20歲這個自己認為異常重要的年齡,經歷的愛情和友情。導演將重點放在刻畫男孩兒的友情上,同時愛上一個女生、打過架、猜過拳、回頭又和好了。最狗血的一幕——暗戀的美女學姐其實是已婚老師的女朋友,只是被一筆帶過,之後就展示了備胎的自我修養。

電影是設計、書法、音樂中的一種急性狀態,情緒一到同時完成,越急性越能發揮,金宇彬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劇本願意低價參演,他表示「片場因為笑聲不斷總是NG,拍攝期間最痛苦的事就是憋笑」,螢幕上魔性略帶誇張的表演,將小組織「首領」的角色詮釋的恰到好處。對著電視,學《春光乍泄》中「哥哥」跳舞,卻跳出了自己的「風格」,大部份時間說話都沒節操卻讓人感覺陽光、灑脫。偶爾說出來像大人的話「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哭,反正明天還是很難」 不正像我們年少時,急於長大,一邊看著郭敬明、韓寒一邊說著他們小兒科,多愁善感的看張愛玲、學海子「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如果說日本青春題材電影是現實主義,最接現實生活,有寫實、殘酷的一面,那韓國青春題材電影就是泡菜味兒的,辣中帶甜。《情書》中悠長的暗戀直到最後都沒說出口,《壞孩子的天空》里年少時走的彎路,表面上因為年輕,所以有犯錯的權利,「混蛋,我們的青春還沒開始呢」雖然有希望,但無時無刻不在表示未來是屬於學霸和富二代的。不像國產電影,無論主演們怎麼叛逆、對自己不負責任,十來年後依然能成為社會菁英。韓國電影好像中和了這兩者,不再是90年代千篇一律的虐心悲劇,題材、風格、拍攝手法更加多元化。《二十》中導演有意的想要迴避青春的煩惱、刻意的影像處理將最有意思的細節戲化、放大,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的,雖然剪輯上些許不流暢,但總體上將20歲男孩愛幻想、重友情、陽光燦爛、偶爾憂傷的人物特徵表現出來,算是及格之作。

我們都會長大,時間推著我們不斷的做出選擇,也開始天天早出晚歸為生活忙碌,就要變成規矩的大人了。還好有電影,帶我們重返二十歲隨著這三位男孩兒繼續歡鬧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