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son

2015-05-22 04:33:33

[原創]《暴風語》之巔峰性解答


    本以為《暴風語》是一部向《Arlington Road》致敬的作品,但最後電影是以一爛俗性、套路性的結局來結尾,甚是讓人失望。在這裡我就以《Arlington Road》的思路來解析一下《暴風語》這部電影,顛覆一下編劇的初衷。

    首先說一下我所找出的電影中「預留」的伏筆性矛盾

    1、作為精神病院的院長至少需要兩種能力:一是高人一籌的醫學能力,二是高人一等的和稀泥能力(因為作為院長來說,會遇到很多人情世故方面的矛盾與糾紛,所以boss這種崗位需要在位者有可以調節各方矛盾的和稀泥能力),而影片中院長也給人展示出了這兩種能力,但為何具備以上兩種能力的院長卻要「力排眾議」一定要支持黃曉明的意見:把病情還不是十分明朗的劉青雲放出精神病院。

    2、方中信轉達院長生前對黃曉明的評價:自負、固執、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在第一個矛盾中我已經解釋清楚做為院長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但已經把黃曉明的人格障礙看得很清楚的院長在臨死之前為何還要「一意孤行」把院長的位子留給黃曉明?

    3、具備和稀泥能力的院長既然已經把院長的位子留給了黃曉明,做為院長生前左右手的方中信可謂勞苦功高,在院裡為院長鞍前馬後的服務,在生活中還要定時去院長的「書房」餵養烏龜,從人情世故的角度來說,院長為補償方中信,就應該把房產留給方中信,但為什麼院長最後還要如此「偏心」的把房產也留給了黃曉明?

    4、古語:一山不容二虎,連黃曉明白己都說方中信比自己適合作院長的位置,但院長為何臨死之前不利用自己的職權逼迫方中信退休或是把方中信調離精神病院,還要把方中信留下,並且要求方中信幫黃曉明?

    以上四點就是我在觀看電影過程中找到的四個最大矛盾。

    下面我就說一下為何我會從這四個矛盾中得出不同於電影結局的「真相」,而這個「真相」為何我會說和《Arlington Road》很相似。

    而解釋這四個矛盾的關鍵就在於第二個矛盾:為何院長一定要黃曉明做院長?

    影片對於這個矛盾給出的解釋是:院長太過「疼愛」黃曉明,所以不僅「選擇性忽視」黃曉明的個人障礙,而且把院長和房產都留給了黃曉明。

    對於這個矛盾的解釋,可以通過反證法來證明:假設院長確實疼愛黃曉明,院長既知道黃曉明家族有精神病史,受不了太大的壓力,否則會有又發家族病史的危險,院長又知道黃曉明白身的經歷讓其形成自負、固執的性格,院長更知道以黃曉明這種年輕氣盛的年紀根本不具備和稀泥的能力,所以如果黃曉明做了院長,其結果只能是在多重壓力下精神崩潰,所以院長所謂「疼愛」黃曉明的解釋根本就是一種假像。通過以上的反證可得出結論:院長並不是真心想讓黃曉明做院長,而是在臨死之前讓黃曉明做了一個傀儡院長。

    論證出這一點,其他三個矛盾就很好解釋了,對於第一個矛盾:為何院長要支持黃曉明放劉青雲出精神病院,因為劉青雲一旦在外面發病,做出過激甚至是犯罪的行為來,做為院長的黃曉明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

    對於第三個矛盾:院長為何偏心把房產也留給黃曉明,因為院長知道劉青雲發病後,黃曉明怕自己被牽連一定會把劉青雲藏起來,而黃曉明是一個「敬業」的人除了醫院和家裡,根本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收留劉青雲,所以院長臨死之前替黃曉明把這個大難題解決了。

    對於第四個矛盾:院長為何不調離方中信,因為院長心中中意的繼任人選是方中信而不是黃曉明。

    當然也有人會問如按照我的解釋,院長這麼中意方中信,為何一開始不把院長的位置留給方中信,而要兜這麼大的圈子讓方中信坐上院長的位置。

    原因很簡單:在討論劉青雲是否要放出精神病院的討論會上,院長提到了一個細微的線索:精神病院的資金不足,人手不足,是一個爛攤子。

    所以院長為何要兜圈子讓黃曉明做傀儡院長,讓方中信拉黃曉明下馬就很明朗了:院長先是讓黃曉明做傀儡院長,被黃曉明放出精神病院的劉青雲一旦為非作歹,必然會引起社會的關注,而這種壓力也必然會引發黃曉明的遺傳精神病,從而讓社會認識到精神病院因為資金不足導致精神病人隨意被放出精神病院,引發公眾安全受威脅,而人手不足導致黃曉明這種有人格障礙的人做上院長位置,讓問題更加複雜,所以這一系列結果只會導致政府更加重視精神病院的投資和增加入手問題,所以院長的初衷就是如此:利用犧牲黃曉明為方中信拉黃曉明下馬後,立刻取得足夠的資金和人
手來發展精神病院的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