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驚雲

2015-05-24 04:09:08

沒看的說不好,看過的各說各的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般來說,翻拍片「東施效顰,自取其辱」的標籤差不多已經貼牢了了。從創作人員的角度來說,翻拍經典片輕鬆省力,畢竟是現成的劇本和已經累積好的人氣,創作不是從0到1,而是從1到whatever,隨便撈點錢差不多就成了,要是還想賺口碑,真是「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從觀眾的角度來說,看見翻拍片直接罵就成了,管你的whatever究竟是什麼水平,反正誇原版好、罵新版糟就是了,起碼證明白己博覽群片,品味高雅,尊崇原創。
負面評價是《十二公民》上映前都能預想到的;而正面評價是看了《十二公民》後才能理解的。
翻拍片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否吸納了原作精髓,二是是否成功本土化;至於超越原作,嘖嘖,那是更大的野心,而有更大野心的人不選擇翻拍片。話劇導演徐昂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顯然還不錯。
從劇情上看,《十二公民》基本上照搬了1957年美國版的《十二怒漢》,故事仍然發生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陪審團要討論要不要給一個嫌疑犯定罪的案件。12位陪審員詳細地討論了嫌疑犯作案的可能性,卻又在別人的案件里講自己的故事。同原作一樣,電影的空間有限,不用視覺奇觀,戲劇張力全部來自於性格迥異的角色間的衝突與矛盾,這實在是考驗劇本。就像讓一部電影卸了妝,露出真金白銀的素顏,好不好看全在基礎。
在劇本滿分的情況下,本土化就成了導演作業的必答題。57版原作里,12個人物風格迥異,寥寥數語就將每個人的職業、階級、年齡、性格展現的面面俱到。徐昂版做的不賴,12個角色都成功地進行了本土化。富二代,乾女兒,資本家,外地人,冤獄受害者,求學警衛……他們不會永遠出現在《何以笙簫默》《小時代》裡,也不會出現在《復仇者聯盟》《玩命關頭》裡。導演還對中國式討論進行了深入的描摹。畢竟咱們常見的討論,很多時候既不講邏輯,也不講證據,嗓門大氣場足就佔據了絕對主導,榮華富貴的人生贏家說什麼都是對的,少數服從多數,較真就是罪行。
導演直面中國現實問題,對源自生活的靈感進行揉搓摔打煎炸蒸煮,最終烹製出含有12味食材的大雜燴。眾口難調,可我自己覺得好吃。
不過電影結尾真的把我看傻了。首先是8號陪審團跳了身份——檢察官。難怪他這麼剛正不阿、條分縷析、正氣凜然,引導了整個審議的走向。這讓劇情合理,卻讓人很失望,說好的公民呢!片名的「公民」二字著眼於普通人(average Joe),而檢察官的職業身份又將8號陪審員這樣的理性、堅持歸因於專業素養。這是對檢察官職業的歌頌,也是對普通人的諷刺。看到這我簡直認為8號在「釣魚執法,誘人上鉤」,他當然沒說謊,可我覺得被騙了!
離開陪審室,12個陪審員走進一片暖融融的光里。親人團聚、戀人相見、朋友偕行,世界走向了一片大和諧。最後字幕赤裸裸地告訴觀眾,他們的審議是公正的,真兇一個月後被抓到了。這樣肉麻兮兮、過份抒情的畫面成功地嚇哭了觀眾。這當然可以被解讀為導演對理想狀態的想像和描述,可還是讓人覺得像一種敷衍的浪漫主義。
再次回到題目,「十二公民」的意思是十二個公平的人民嗎?顯然不是,不然小賣部老闆怎麼暗諷房地產商最懂權錢交易,北京土著怎麼張口閉口外地人如何如何,而老頭因為談到想被關注而被呵斥。他們濃縮著社會的不公平,卻終於有機會在這個密閉的空間進行對話,而導演又善良地給了他們皆大歡喜的完美結局。
話又說回來,十二公民就是指十二個公的民嗎?57版《十二怒漢》的人物全是白人男性,尚且可以用「那時候覺悟不高」的理由搪塞,可2015年的中國電影,還是以漢族男性為絕對主體。但願有一天,我們的公民,不再只是公的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