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空那個明

2015-05-24 08:34:30

十二公民影評 ——呼籲一種討論空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實打實的「小成本」電影,90%左右的場景都在一個地方完成。這也是一部看完只能知道一個角色名字的電影,其他的都以號數代替。作為一個臉盲,先花了一點時間整理了人物再來說這個片子吧。
       1號陪審員(雷佳飾),整個討論的主持人;2號陪審員(王剛飾),從事數學相關,分分鐘算出列車通過定點時間;3號陪審員(韓童生飾),的哥;4號陪審員(趙純陽飾),房地產商;5號陪審員(高冬平飾),錯判入獄者;6號陪審員(李光復飾),醫生;7號陪審員(錢波飾),學校小賣部店主;8號陪審員陸剛(何冰飾),檢察官;9號陪審員(米鐵增飾),曾在文革中被批鬥的老頭;10號陪審員(張永強飾),北京本地人;11號陪審員(班贊飾),河南警衛;12號陪審員(劉輝飾),推銷保險者。每一個人物形象充滿「中國特色」,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有邏輯的電影,每個人物在改變自己的決定都有一定的推理可言。
       很多人都覺得8號陪審員的檢察官身份設定充滿槽點,但是我認為符合當下。在一個對法律討論度不夠參與度不高的本土,若8號沒有法律思維的背景,很難在最開始就投出「無罪」票並且盡力來說服大家繼續下去,雖然開始是以討好的面孔;很難敏銳的察覺到為嫌疑人辯護的律師其實一開始就認為他有罪而非參照「無罪推定」原則。
所有的證詞在一步一步被合理懷疑:一把初看獨一無二的刀——可以66元包郵買到;老頭的證詞他在列車開過時候聽到了樓上的喊叫以及屍體倒地的聲音——列車經過聲音很大很難聽清楚;老頭在15秒內完成從睡的房間「跑」到樓梯口看到富二代跑了——老頭有腿疾很難做到這點;向下向內的傷口——比生父矮的富二代更有可能插出另一類型的傷口;女人隔著列車窗戶看到案發的一切——近視的她不太可能在睡覺時候戴眼鏡故而很難看得清楚。所有的懷疑由各位臭皮匠慢慢來推出,大多人都在為更清晰的案件呈現做出自己的貢獻。有深意的是大家對證人撒謊動機的推測,一個第一次被重視的老人和一個愛美的姑娘,他們說出的證詞很有可能是受輿論所捆綁的,因為輿論認定富二代有罪。
       當證人證據產生了「合理懷疑」的時候,陪審員的投票開始反轉。第一次:10比1。最後一張無記名投票為「無罪」——也讓這場討論有機會繼續下去。在案件還沒被深入討論而唯8號一人苦苦堅持說服大家繼續討論的這個時候,為何一個人會改變?9號老頭追憶自己在文革時候遭受到的痛苦經歷,然後告訴大家若不是那個姑娘的一絲善舉估計自己已經自殺,他的改變是因為8號的說服讓他覺得他也可能就成為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微小力量。第二次:9比3。曾經被錯判的5號陪審員以切身經歷告訴大家萬分之一的懷疑對當事人來說就是一萬,就是一種命運的變化。然後6比6直到最後的0比12。
       整個變化中,其中兩個堅定唱反角的老北京人和的哥的態度皆有其身份背景及經歷來做支撐。10號本地北京人,自己靠著租房給外地人生活但是矛盾的一面是子女的教育資源被搶佔,作為一個父親,他對外地人的不滿延伸為用一個人的背景來判斷整個人。所以,從小被遺棄生長環境不太好的「富二代」被其先入為主的認定為壞人。3號的哥,因為自身從小生活在傳統中本就對現在小孩的不尊重有所意見,加之與自家孩子的一次決裂,所以幾乎是對殺死父親這種事懷有一種義憤填膺並迫切希望處之而後快的意識。好在,私下以為在真正的陪審員審查中,這兩位先入為主的立場被察覺以後,應該不會被招為陪審員。
       但正是因為這兩位的加入,整個辯論似乎是一場「反標籤戰」,一個被貼上「富二代」的「紈絝子弟」,當他被貼上多個標籤的時候,似乎就已經在報紙、網路的討論中被判為死刑。然而我們所呼喊的「正義」最終還是實現,我願意把它歸結於一種開源和理性的討論。
而我們真的太需要這樣的討論了。
       當網路充斥著標籤戰,用「水軍」動搖他人立足根基、以「五毛黨」嘲笑對方觀點、將短小精悍的謾罵作為自身的攻擊武器的時候,我們賦予標籤標籤的力量,享受著這種無需論證張口即來的方便快捷。或者說,我們已經失去了聽冗長邏輯論證的耐心,甚至於理性思考的能力。
       而這個大事有領導與專家決定、小事還未需我考慮的社會正是這種改變的土壤。沒有決策力的民眾,便很難對公眾議題來進行討論。但是公眾沒有這種討論的能力嗎?並不是。15秒的時間是2號算出來的;女證人的近視是9號老頭髮現的;刀插入的傷口異樣是5號證實的......要相信大眾的力量,當他們去關心的時候,在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細節上都有可能出現專業。而讓他們關心這個社會最簡單的方法,是讓他們能夠參與討論和表達。百家爭鳴的土壤,更有可能有更理性的果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