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霜月落

2015-05-25 21:06:18

一幅精妙的法治浮世繪


2009年末,正值轟動全國的「重慶打黑案」越演越烈之時,文強、黎強、龔剛模等政商大佬紛紛落網,那時剛進大學的我讀的是法學,自然對其充滿了關注。對於這一票子罄竹難書的團體,全國上下是一片罪不容誅之聲,這並不奇怪,令人驚訝的是為他們辯護的律師一併被「株連九族」,同樣成為社會輿論怒目相向的對象。當時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為黑幫頭子黎強辯護的律師趙長青被人冠以為「黑社會的狗頭軍師」,老爺子很氣憤,說感到不可思議,當年馬克昌教授為「四人幫」辯護的時候還被視為司法的進步,怎麼現在反倒不如80年代了?
  
   五六年過去了,代替當年打黑的是席捲全國的反腐風暴,為貪官們在法庭上辯護的律師同樣不受待見,老百姓很不理解,也很憤怒:你們為什麼要幫這群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說話,這不是為虎作倀嘛。
  
   對罪犯的憤怒,乃是出於人類最淳樸的善惡觀,然而純粹的道德審判卻也是我們所提倡的法治精神最為忌諱的一點。《十二公民》這部話劇式的影片,其表達的主題思想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言相對平常,但置於普通社會大眾的層面上來說則是一部振聾發聵的法治教育片。從最初的11:1到最後的0:12,從一開始幾乎所有人都不假思索、義憤填膺地認定富二代有罪,到逐漸在分析下開始對漏洞與疑點產生懷疑,到最後集體認同於證據不清的意見,既是作為一群自然人從感性趨於理性無比艱難的跳躍,更是十二個形形色色的社會公民法治意識萌動並覺醒的一個堪稱偉大的蛻變。如果國人都能看到何冰「一條人命就該怎麼吹毛求疵」那痛心而憤怒的咆哮的話,那麼相信每逢審判時那些「為何幫壞人說話」的無知而愚昧的聲音就很少很多。
  
   不過《十二公民》這部低成本、小場景的話劇能獲得2014年羅馬電影節最高獎的原因遠遠不止於單調的說教,其生花妙筆在於借陪審團之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批形色迥異的現代中國社會群像。在用金字塔的各個階層的碎片拼湊而成的「陪審團」中,有西裝革履的上流入士,有胼手胝足的普通百姓,有通情達理的知識分子,有刁鑽蠻橫的市井小民,有人沉默寡言,有人舌燦蓮花,這群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通過意見的碰撞,既是對每份判決書宣讀前控辯雙方激烈角力博弈的微觀縮影,同時也是以中國法治環境為主題的一幅躍然紙上的浮世繪。
   除去何冰這個法治意識良好的人民檢察官之外(有人說這個身份有點主旋律的意思,不過我覺得一來他最初投反對票的動機能說得通,二來平時當檢方此時當辯護方的角色轉換也挺有意思),十一名反對的陪審團成員代表了三種在法治社會中持有不同態度的群體:第一種是以計程車司機、包租公和小店老闆為代表的感性派,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對法治的認知完全基於最原始樸素的善惡觀,殺人償命是他們幾乎全部的法律觀念,同時又蠻橫無理、油鹽不進,其中由韓童生扮演的計程車司機將這種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他們也是法治社會建設中最為棘手的一批人;第二種是包括房地產商、醫生、紋身男、老者、警衛、主持者在內的理性派,他們或是受過不同層級的教育,或是出於自身經歷有所感悟,他們同樣持有基本的善惡觀,但是在案件的細節方面沒有專業人士那種錙銖必較、吹毛求疵地去深究的素質,但同樣也容易接受案件中的蹊蹺之處,並認可合理的懷疑,屬于思想認識上有獨立性的公民;第三種是數學老師和賣保險的,一個點頭哈腰,一個首鼠兩端,屬於跟著輿論隨大流的群體,雖然沒什麼主見,倒也人畜無害。
   這幾類人群觀念與意見的碰撞,基本就是當下諸如貪腐、惡性兇殺等大案發生時社會輿論形勢的微觀體現,感性派奔走相告、疾呼千刀萬剮,理性派持保留意見,沒主見的管我鳥事,專業人士在法庭內外按規矩來,亂鬨鬨的,其中本能的覺得該死的人居多。就像計程車司機痛心疾首的說,這富二代殺了他爹,然後跑了,樓下的老大爺和對面的女人清清楚楚的都聽見看見了,這麼簡單一件事,我不知道你們都怎麼了,還有沒有良心?但是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不知道感性派的三人最終投了無罪票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法治的含義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陪審團和現實中的辯護律師對證據「吹毛求疵」的本質並不是力求幫人開脫罪行。在本片中,陪審團最終的討論結果並不是說富二代無罪,而是諸多有瑕疵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富二代有罪,這也是律師這個職業幹的事,和說富二代沒犯罪完全是兩碼事,這也是現實中很多人對「幫壞人說話」的模式十分難以接受的原因之一。
  
   不過本片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瑕疵。一個是這個「陪審團」的出現就極為不合理,我本身也是法學本科,在中國的高校中用模擬法庭這種高大上的方式來補考的還真沒見過,再就是把一群五湖四海的家長聚到一起旁聽並且組成陪審團討論的情形完全是匪夷所思,且不說中國沒有陪審團制度,就算在英美國家,在高校里要把一群家長聚集起來也是頗有難度的吧;第二是陪審團討論的背景是家長們已經旁聽過學生們的庭審,而且本案作為轟動性的社會案件網上討論極多,那麼這些證據中的明顯瑕疵為什麼會沒有人先說出來(何冰說模擬法庭里被告方的辯護人完全是消極對待,但是15秒這種十分明顯的漏洞沒有理由發現不了)?第三是前半部份的劇情推進極為緩慢冗長,何冰在找不到具體證據的情況下用「只想討論一下」這個十分勉強的理由拖延了近一個小時,之後才開始著手分析證據,這段入戲前的準備動作顯得太過拖沓;第四是計程車司機、包租公和小店老闆這三個「感性派」的屈服十分勉強,均是聲淚俱下地大倒苦水一番後莫名其妙的就投無罪了,導演想通過他們反映世間百態的初衷不難理解,但是這種突然的倒戈,私以為則有趕時間的意思。
  
   綜上,《十二公民》作為一部小成本的話劇式電影,主題思想耐人尋味,人物刻畫惟妙惟肖,雖然劇本有漏洞,但是瑕不掩瑜,在一票子噼里啪啦拯救世界的大片中生存的比較艱難(我去看的時候5個人包場,一天就一兩場,有些電影院還不上映),推薦所有人一看,畢竟在法治一詞日益重要的當下,作為一名現代社會中的普通公民,擁有足夠的法治觀念早已不只是是法律人士所必須的素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