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流離者之歌--Dheepan

流浪的迪潘/流离者之歌(港)/边境战魂(台)

7.2 / 16,821人    115分鐘

導演: 賈克歐狄亞
編劇: 賈克歐狄亞 湯瑪斯畢德坎 Noe Debre
演員: 安東尼泰森 卡莉絲沃里斯里瓦桑 克勞蒂維納斯汗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頓河

2015-05-26 07:13:30

《迪潘》:一場皆大歡喜的流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不是侯大師,也不是賈科長,金棕櫚給了並不算最熱門的《迪潘》。今年參賽的法國片多達五部,《迪潘》勉強算矬子裡的將軍,就導演雅克歐迪亞本人作品橫向比較,《迪潘》也難說是他最好的電影;但時機就是一切,在一屆略顯平庸的坎城,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迪潘》勝出,似乎也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安全的選擇。

《聶隱娘》略嫌老辣、《索爾之子》過於青蔥,《龍蝦》失之機巧,《卡羅爾》又顯太工整——和今年坎城其他幾部熱門比起來,《迪潘》的故事通俗曉暢易於接受(評委會那麼多美國人……),同時又抓住了移民融合、戰爭創傷、底層掙扎等多個得分話題點。有意思的是,過去十年中,法國電影三次把金棕櫚留下,從《牆壁之間》到《阿戴爾的生活》再到《迪潘》,無一例外地都是移民背景的故事。這顯然是法國時政的映射,也成了法國電影索取話題深度的一條捷徑。
 
電影《迪潘》的片名來自於影片主人公名字,迪潘是斯里蘭卡泰米爾麼猛虎組織反政府武裝軍一員,在戰爭中失去妻兒後借用他人身份偷渡來到法國,和他一起來法國的,還有因借用身份走在一起的臨時妻子雅麗尼和臨時女兒伊拉雅。在巴黎遠郊街區,迪潘以街區看門收信清潔為業,逃離戰火的他寄希望能將這個臨時家庭運轉下去,但事與願違,迪潘一家無可避免地捲入幫派鬥爭。影片不緊不慢從迪潘忍辱偷生展開故事,卻以結尾商業感十足的「以暴制暴」迎來高潮。
 
曾是戰爭英雄的迪潘試圖融入新生活,忘記自己喪妻失子的過去,影片人物細節刻畫生動,在獲取移民身份時迪潘編造理由「曾是記者的最政府尋求政治避難」,同族的翻譯沒有翻成法文而是直接對他說:「這個理由被用爛了,換一個」。因為部落格薪水不足以支撐全家生活,迪潘在勸雅麗尼也去找份工作同時,自己也兼職走街小販,把螢光貓耳朵飾物戴在頭上也毫不介意,這質感十足的細節,正來自導演雅克歐迪亞親身見聞,「生活中沒有人會去關注這些人背後發生了什麼故事,而我非常有興趣去探索」。

 雖然是以迪潘名字命名影片,但電影子乎以迪潘和妻子雙線視角展開,和迪潘全片爆發前的隱忍比起來,「妻子」雅麗尼的情緒要豐富得多,她被打發去做社區保姆,沒想到服務的是黑幫小頭目的父親,她和黑幫小頭目之間的互動是推動影片進程的趣味點所在。兩者身份背景相差懸殊,卻因某種微妙共通的「身不由己」感而彼此牽連,雅麗尼在過去生活文化中,很難體會到來自男性世界的尊重和肯定,這些竟然在這個危險分子身上得到滿足。與此同時,她和迪潘間又從臨時夫妻發展出某種相濡以沫相愛相殺的情感。
 
全片情感濃烈、細節豐富,在移民新生活的日常中呈現已黎遠郊社區的全景,故事推進緩慢卻張力十足,全程保持了某種「危險即將發生」的壓迫感。雅克歐迪亞的影片離不開「暴力」與「愛」兩個主題:講述愛的時候,伴隨的永遠是不知如何表達的粗魯蠻橫,而呈現暴力的時候,又滿滿皆是溫情。迪潘不安的夢境裡,反覆出現故鄉大象的特寫,透光陽光樹葉的大象目光柔和安逸,應和影片「流浪奔波」的主題,而最後一場絕地反擊的暴力戲,迪潘在一片煙霧中提槍上樓,雅克歐迪亞用俯角近景把這段危險的復仇拍得詩意十足。
 
 劇本紮實、表演細膩、影像冷峻、南亞風情的音樂也讓人耳目一新,雅克歐迪亞在一個討巧的題材里做了穩定的發揮: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關注移民話題:《我心遺忘的節奏》女主角是亞裔(背景是中國人,說的卻是越南話…),《預言者》是北非裔的監獄風雲,到了《迪潘》,雅克歐迪亞的視角則轉向泰米爾人。
 
和同樣著力移民題材,拍攝《阿戴爾的生活》的阿布戴·柯西胥不同,雅克歐迪亞家庭沒有鮮明的移民背景,這讓他作品保持了某種客觀的冷靜,視角平穩而不濫情,但也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出身,讓他每部作品都以皆大歡喜作為結束,《我心》雙宿雙飛、《預言者》出獄就是出頭,《迪潘》的故事同樣收束在略顯夢幻的家和人興一片祥和中。作為一部金棕櫚的作品,還真是有點兒溫暖得不像話。

可是呢,管他像話不像話,這就是今年,第68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電影了。在大熱的《預言者》屈居評委會大獎、上部口碑不錯的《銹與骨》一無所獲、空手而歸之後,驚喜不足的《迪潘》爆冷登頂,這枚金棕櫚算是授予雅克歐迪亞半個「終身成就獎」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