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非普通教慾--Canine

狗牙/非普通教欲(台)/犬齿之家(台)

7.2 / 111,567人    94分鐘

導演: 尤格藍西莫
編劇: 尤格藍西莫
演員: 艾格麗琪‧帕普莉亞 瑪麗‧索尼 希斯多‧巴薩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肥鏡

2015-05-26 07:43:39

選擇與自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想到更深入的政治、集權方面的隱喻。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的確一直都在想著1984。從語言入手禁錮住思想,這簡直是最高明的控制手段。

以前學歷史課學亞里士多德,一直都覺得他的存在不都是被一直在推翻推翻推翻嗎?到底推崇他什麼?但是後來明白了,因為他創作了許多「概念」。很多問題在寫進入類的歷史之前,是不會被意識到的,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很多問題與思考,這一步從「無」到「有」,也是最艱難最偉大的一步。

於是《1984》中的那個「社會」和《狗牙》裡的那個伊甸園高明地從源頭掐斷了任何可能會引起「反叛」的因素。沒有「枷鎖」與「鐐銬」這樣的詞語,就不會有任何不平。沒有可以與外界聯繫的電話機,沒有遠在天邊的大海,沒有需要出門的遠足,而只有飯桌上的鹽罐,只有柔軟舒適的沙發,於是就沒有「外面的世界」,天上的飛機也會墜落到自己家裡的草坪上。家裡便是伊甸園,外面只不過是充滿了危險、充滿了會把人拆吃入腹的怪物「貓」、而且永遠只能用汽車保護住自己的世界,而家裡有會孕育一切的媽媽,家裡有能從字典里讀到的一切東西,外面什麼都沒有,沒有「外面」,又為什麼要「出去」?

真是非常非常成功成功的禁錮與「保護」。所有東西家裡都有,所有就不存在引誘子女出去的東西;沒有出去的慾望,就不會出去。永遠幸福又無知地生活在這個伊甸園,玩著幼稚的遊戲,撿著天上掉下來的飛機,期待著觀看「家庭錄影帶」。

他們會期待狗牙掉落的那一天嗎?反正外面什麼也沒有,不是嗎?然而人類總是有好奇,大女兒好奇晚上會發光的螢光發卡——看起來似乎沒有危險,而且家裡沒有。她會好奇錄影帶裡的影片,會模仿其中的動作和台詞。於是一個精心被構造的伊甸園被從內部撕裂了,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並且想要出去看看。

片中姐姐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然後讓妹妹喊她。她興奮地背過身去,聽到叫聲轉過來答應,答應,答應。一起看電影的同學說「這不就是教育的啟蒙嗎?」

因為看到了另一個世界,所以出現了「選擇」,姐姐放棄了安逸的伊甸園,選擇了砸掉自己的犬齒——這是她最美的一個笑容——然後鑽進後備箱——也許是聰明地為了讓父親載她出去,也許是以為只有坐在汽車裡才可以出去。

然後我就一直等一直等,她卻沒有從後備箱裡出來。我私下裡認為她可能悶死了。

其實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想這家的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像訓狗一樣訓練子女?為了滿足自己變態的控制欲?為了建立一個集權?或者只是單純地想要保護自己的子女不受外面世界的污染與傷害?片中那個「哥哥」,我也一直都在揣測他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若是真實的,父母莫非是因為哥哥的去世而傷心不已進而變態地想要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子女?若是虛構的,那無疑也是為了如此來使子女對外部世界產生恐懼。

然而後來在豆瓣上看了個評論,其中援引了一篇對導演的採訪,本著學英語的想法我去努力藉助各種翻譯件看了一遍那篇採訪,原文見http://www.electricsheepmagazine.co.uk/features/2010/04/05/dogtooth-interview-with-giorgos-lanthimos/ 。
然後才知道導演只是想拍一部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會是什麼樣。所以原因並不重要,結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從思想根源禁錮掉人們對世界的了解以及選擇的權利的話,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NOT KNOW, SO NEVER CHOOSE.

而當提到這種教育模式時,若撇去父母對子女的暴力,我們假設他們是為他們好,仍然覺得最有效的教育是給他們看這個世界,交予他們分辨的權利,然後去自由地做出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