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DK

2015-05-27 06:04:58

單獨看和對比看的《十二公民》(劇透警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天晚上剛剛在學校的大禮堂看了《十二公民》,至於其原版《十二怒漢》是在一月份從學校回家的動車上看的,因為沒多久很多細節還記得比較清楚,個別記不大清楚的剛剛回寢室也進一步確認了。本文想從單獨看《十二公民》和與《十二怒漢》對比的兩個角度去評價這一部電影。
------------------------------------------------分界線------------------------------------------------------
    單獨看:影片一開始是通過電視、廣播新聞的方式介紹了案情,並且重現了案發當時的場景,可以說是為後來討論埋下了一個伏筆,至於這個有沒有必要,對比的時候再說。接著簡單交代了一下背景,大概說這個「陪審團」是在一場英美法補考的一個環節中需要的,這12個人大部份是由補考學生的家長組成,職業、性格形形色色。接著就到了陪審團討論的時間了。於是陪審團進了一個 什麼??體育器材室??!!政法大學就把家長們丟到體育器材室討論??連一個配空調的會議室都不能提供??(默默再槽一句,根據後來警衛、的哥、社會大哥的襯衫都汗濕了來判斷七月的北京還是挺熱的但是房產商和8號居然西裝一穿倆小時不動,也是挺厲害)。
開始討論了也沒什麼稀奇的,一副證據確鑿的樣子,似乎沒什麼好討論的可以迅速定罪了,但是投票偏偏是11比1,8號不同意,認為有疑點,接著我很關注一點,在中國的大背景下,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肯定大家糊弄糊弄就過去了,大家肯定得勸8號改立場啊,那麼這12個人繼續討論下去的動機是什麼呢?這個時候8號對7號正氣凜然的說了:你在投他有罪的時候,他在你心裡就死了。一副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不足以讓大家繼續好好討論吧,還得有原因,為了孩子嘛,這終究是孩子補考的一個環節嘛,為了孩子好好能通過考試,咱們坐下來好好討論討論。成,那就接著討論吧。
然後這十二個人的內部矛盾就開始慢慢顯露,10號作為一個老北京的排外,和11號河南警衛的矛盾,7號作為一個被拉來配合的小賣部店主想快點結束和8號想好好討論的矛盾,的哥對犯罪嫌疑人「不孝」和8號合理懷疑的矛盾,以及3號勞動人民和4號資本家的矛盾。但隨著8號提出的一個個關於證據的疑點,一步步的合理懷疑成立,11個人逐漸改變觀點,到了最固執的的哥,最後也改變了,12比0,結果出現了大反轉。
整個故事情節推下來,比較流暢也沒出什麼問題,而且戲劇性很足,隨著一個個「鐵證」被質疑,一個絕對壓倒的結果轉向了另一個絕對壓倒的結果,故事本身而言非常精彩。而何冰,韓童生老師都是老戲骨了,演繹的也非常到位,整部電影效果非常好。
此外,電影中還有一些細節也令人僅僅樂道,下面列一些我覺得較為有趣的:
1、10號老北京排外,對外地人的歧視,而事實上這其實是支撐他投有罪的最重要的理由——外地二道販子除了抽菸打架還會幹嘛啊。
2、4號陪審員房地產商的家長身份竟然是學生的「乾爹」,但與映像中的大腹便便富商包小三不同的是他們是奔著結婚去的,這一點在後來交談中不經意的有人提到他是資本家以及可以花錢鏟事兒的時候他發怒都反應了很鮮明的社會現實。
3、 2號一開始試圖用「反證法」去說服8號,然而這個反證法其實就是遵從的有罪推定原則,這也反映了其實廣大人民心中還是覺得你不能百分百證明一個人無罪就應當判刑。
4、忘了是誰說了一句比較激進的話以後,某位陪審員說了句幸好咱們中國不是這種制度(陪審團),要不都讓這種人投票都得投死(具體記不清了),這句話真是大實話,得虧咱們不是陪審團判決,要不按現在社會輿論導向來看,基本上判案子也跟文革沒什麼兩樣了,大家一揮手,都批鬥死了,所以啊也別天天瞎嚷嚷民主什麼的,就目前這個國民素質,民主真不是什麼好事。
5、9號老人作為第一個投向無罪的人,一方面他的理由是想聽大家繼續討論討論,一方面還敘述了自己大躍進時期被打成右派被批鬥的經歷,也印證了第四點裡面說的那時候的民主是挺可怕的,雖然幾十年過去,但我們只是把思想固定在了網上而已,也只是不能隨隨便便去抄人家,不能當街批鬥別人了而已。
6、5號社會哥改變的時候講了自己冤獄的例子也迎合了近來聶樹斌案、呼格案等冤案。
7、小賣部店主最後控訴他的話沒人聽反映了社會對於底層勞動人民發聲的忽視。
以上七點都是我覺得很反應當下社會現實的小細節,非常耐人尋味。
此外,有一個小疑問,的哥兒子16歲跟他吵架跑了,接著6年一通電話都沒,那後來那位少年是誰吶?

---------------------------------------------------分界線---------------------------------------------------
對比《十二怒漢》來看:
1、從動機來看,十二怒漢中由於是真真正正的陪審團,他們的決定是真正關係到犯罪嫌疑人最後生死的,因此他們有理由也有義務去認認真真的討論。但是片中顯然很難找到這樣一種義務,因此扯出了為了孩子考試過這個理由,雖然讓人不太信服但是也不得不接受了,因為現在對於中國的廣大家長來說,為了孩子真真是天大的事了。
2、從人員構成來看,為了凸顯出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不同想法和階層之間的矛盾,需要十二個人形形色色各具特點。原作中陪審團自然具有這種特性,而在中國湊出這麼十二個人可不容易,思來想去,學生家長真是妙招。不是據說衡水中學一個班的家長可以遍佈各個領域麼,這個設定還是不錯。
3、十二怒漢中英美法系下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無罪推定,因此十二怒漢中大家對於有合理懷疑不能定罪是很自然可以接受的,對於觀眾亦是如此,所以影片在展現中只需要敘述出合理的疑點即可,但可能導演考慮到國內觀眾很難接受這種靠不確定判無罪的思路,在影片開頭加了情景重現,但在我看來是有些矯枉過正了,這其實是告訴了觀眾事實上兩個證人證詞虛假,如果有罪則是被冤枉,而整個過程是一個推翻冤案的過程。然而我覺得並非如此,事實上有沒有罪的事實依然不知道,但我們對於證詞的合理推敲是可以通過證據不成立或者不足來說罪名不足以成立,關鍵在於不足以,並不是事實無罪,真像被人發現了。因此我覺得這個伏筆或者說是引入有些畫蛇添足,可以不必要有。
4、十二怒漢中設定了一場暴雨前悶熱的環境,烘託了一個很壓抑的環境,十二公民中照搬不誤,為了沒有空調不惜把會場搬到了體育器材室,甚至剛進場時7號試圖打開一個電風扇沒打開都照搬不誤,這樣就顯得比較生硬了。
5、整個作品的中文化做的非常好,取幾個小點說:十二怒漢中是一個貧民窟青年殺了人,公民中是富二代,應該說都是那時美國和當下中國極富爭議性的人群;由於電影中是模擬法庭無法提供證據的刀,採取了電腦圖片展現,很機靈,然後刀的來源也改成了淘寶66元包郵,蠻接地氣的。包括整個電影裡的京片兒,表達意思都很到位,但是互相稱先生,是不是略有些生硬。
6、十二怒漢中的鏡頭只有幾個角度,而十二公民中更多的角度和變換,而十二怒漢中更多的是以台詞撐起整部電影。而公民中還有一定的音效,比如重現老人出門的時候配有下臺階的聲音,再比如開頭的情景重現已經把犯罪現場給你構建好了,也許這樣更直觀,但我覺得純粹聽台詞的話更有充分的想像的空間,觀眾也相當於第十三個陪審員一樣做出自己的選擇。
-----------------------------------------------------分界線------------------------------------------------------
綜述:十二公民是一部成功的翻拍片,在保留了原來情節的情況下做了很好的本土化,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背景的適當調整,改編的都還比較順暢,不會有太多生硬的地方,從電影院的反應來看,對於大多數沒有看過十二怒漢的觀眾來說,反轉情節還是相當有力的。
但是,倘若這是一部影視學院學生畢業的作品,或是平時作為作業的模仿,我覺得可以接受,但倘若就是一部翻拍片的話,不禁很為之可惜,畢竟整個故事的構架是別人的,而改編中雖然添加的很多中國特色的東西:地域歧視咯,保養咯,仇富咯但這些的表現不是非要依靠這樣一個法律的框架去做的,這部電影到底還是反映著無罪推定,合理懷疑,以及法律的客觀性來說的,我高興看到錦上的花,但更願意在以後看到我們有屬於自己的錦。
以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