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餘歡

2015-05-28 18:24:53

《唸唸》不忘 必有失望


《唸唸》不忘 必有失望

也不說寫篇影評,就寫篇觀後感吧,有些好習慣總要保持的。
《唸唸》剛上映那會,電影院的排片大都排在上午十點前或是晚上十點後,也許電影院就想著這電影票房也不會怎麼樣,你要特別有誠意你就來看吧。我看這場電影已經是上映後二十多天的事了,要不是學校大禮堂弄了一場觀影展,恐怕我就只能等著在電腦上看了。
我對這部電影是有特別大的好感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我喜歡張艾嘉,我能在她身上看到經歷世俗的知性,俗稱「氣質」;二來是因為電影在前期宣傳的電影理念深深打動了我,「世間既有生死愛恨的深,也有相逢一笑的戲。世間既有萬劫不復的悔,也有卻上心頭的念。」主題曲劉若英的《唸唸》我也是戴著耳機循環了好久。
看完電影后,我是失望的,張艾嘉想要表達的很多,但電影直觀傳達給我的卻很少,甚至有些對白冗長的讓人覺得有點不耐煩。
這本該是部比較壓抑的文藝情感片,但是在大禮堂子百人,在放映電影的過程中觀眾們笑了好幾次場:
育男下雨打計程車,有人叫他一起打車,對於一個年老父親病危想要儘快回到綠島的成年男性來說,他應該是毫不猶豫的接受的,但是電影裡的育男竟然拒絕了好意,在別人再次的盛情邀請下才上了計程車。我不知道是這個男演員本身自帶笑點還是什麼原因,觀眾們笑場了;電影的最後育男吃麵把畫冊打翻的畫面顯得特別刻意和生硬,有觀眾就說「這是在考驗我們的智商嗎」;兄妹相見,妹妹摸了摸哥哥的頭,這個鏡頭給我的直觀感受是,這個女的是男的他媽嗎?
還有幾次無厘頭情節,讓人覺得是在看鬼片。比如育美看到育男在夜燈下走路沒有影子;育男本應該去火車站卻讓計程車停在了一家酒吧門口,計程車司機也沒有收錢,接著育男進了酒吧「看到了」自己多年不見已經死去的母親(他不應該要連夜返回綠島看自己的父親嗎?);電影裡的阿翔突然就出現在了公車出意外的海邊釣魚,和一個年老的大叔交談著,在觀眾本以為遇到了他的父親時,他的父親突然消失了,觀眾這才意識到這原來是幻覺…….大禮堂的唏噓聲一片又一片,可見這些回憶啊幻想啊讓人覺得恍恍然。
最後要說說,電影中過去與現實的鏡頭轉換十分突兀,電影畫面突然就回到主角的某個年齡階段。要不是飾演主角的三個年齡段演員長相差別並不大,觀眾並不知道這是誰,張艾嘉演員挑的好。
但是,不可否認,張艾嘉的誠意確實有。
她竭力的想表達的「真善美」,從她對電影的解讀中,就可以看到,我甚至在沒有看電影前就被這些解讀深深打動。但是,一部好電影的思想內涵,觀眾應該是可以自己觸摸自己感知的,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對這部電影是失望的。會有人說,很多好電影能理解的終歸是少數:為了看這部電影院極少排片的電影,我大晚上冒著雨從上海的閔行區坐車到普陀區,應該已經是人群中極少數的執著者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