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明日世界--Tomorrowland

明日世界/未来乐园/未来世界

6.4 / 191,874人    130分鐘

導演: 布萊德柏德
編劇: 布萊德柏德
演員: 喬治克隆尼 茱蒂葛瑞兒 休羅利 凱瑟琳哈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何何

2015-05-29 03:49:33

樂觀主義者的烏托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明日世界》是一部理念十分獨特,然而敘事和人物塑造並不成功的電影。前一百分鐘的華麗鋪墊,以後三十分鐘的倉促說教結束;花了大量時間來凸顯明日世界的美好設定,而忽略了對劇情走向的解釋,還沒有達到高潮就開始了最後的煽情。影片想要激勵的是「夢想家」,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卻不是女主角或大叔,而是蘿莉機器人,副線有宣兵奪主之嫌。

可我還是會推薦這部電影,它和我近幾年看到的科幻片都不一樣。很多人將《明日世界》定位為兒童片,它也確實符合很多兒童片的特徵,但在我看來,它的低齡化主要是由於概念的復古。在人們初嘗科技發展帶來的甜頭時,期盼依靠科學發明的力量能夠獲得更美好的生活,早期的科幻小說的幻想要更加大膽,更加脫離現實,也更加樂觀。明日世界正是基於這種對科技的樂觀主義,從它的四位創建者就能看出來:艾菲爾,締造建築史奇蹟者;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之父;而愛迪生和特斯拉,難以想像兩位死敵竟然願意握手言和,這也表達了「發明家們為了共同的夢想團結在一起」的心願。這種樂觀主義很容易就和低齡化混淆,孩提時期,人們總是對未來充滿了希冀,而隨著成長,悲觀主義滋生;隨著科技的發展,它可能為我們帶來的福利也被有意識地淡化了。這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同一趨勢,也是反派豪斯大叔持有的觀點:科技好啊,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人該作死還是會作死,科技只不過成了作死和反作死的工具。

明日世界中,城市被一片金色的麥田圍繞,有藍天白雲,有極富未來感的高樓建築,也有綠色的植被,它的審美是一種大眾化的審美,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像是多啦A夢裡的未來世界。而很多科幻電影的想像中,確實為了追求效率化,林立的高樓擁擠不堪;工業廢氣,去植被化,貧富兩極分化導致的破落的窮人街,主角住在狹小不堪的房子裡,或是飛船里,整體是壓抑的,封閉的氛圍。觸手可及的科技背後不是夢想而是消費主義,最尖端的技術掌握在利益集團手中為虎作倀,最後靠個人英雄主義僥倖逃脫,這自然是現實的投射。在世博會上豪斯大叔對年幼的法蘭克說,發明的東西得「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這句話在《矽谷》中也反覆出現,然而在競爭者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現實的破產危機的映襯下,這句話的濫用顯得那麼蒼白可笑。悲觀主義是普遍的,它以大人的面貌出現,《明日世界》孤伶伶地站在其中,人們認為它如孩童般天真。

《明日世界》中的矛盾,是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觀點的碰撞,是餵養哪條狼的選擇。作為一個懷揣科學家情結的人,我也幻想過一個剔除了政客財閥,只由學者組成的城市,儘管這種假設是極其站不住腳的。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價值觀,是遺失已久,彌足珍貴的。然而糟糕的結局,把它變成了一篇只有結論沒有論據的三流文章,使得有人感覺受到愚弄。假如它能夠更務實地去看待這個問題,那麼一定會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當然,未來世界是一個過份理想的情況,現實要複雜得多。而我依舊相信未來會是明日世界的樣子:無論人種性別都有均等的機會,尊重文化和多樣性,科技在溫床中騰飛,個體自由地發展。聽從本真的憧憬和渴望,不要在憤世嫉俗中浪費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