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盆

2015-05-31 16:03:35

法不外乎人情


影片結束時,放映廳裡有人鼓掌,這挺少見的。我也在鼓掌之列。這確實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算得上國產電影中的精品。

電影改變自美國電影《十二怒漢》,原版我至今只聞其名,未見其面。但是能看出來本片的本地化做的不錯,以一起兒子涉嫌殺死生父、人證物證俱在的案件為脈絡,有對案件本身的討論,還涉及到地域歧視、仇富、民意裹挾司法等當今中國社會比較突出的問題。十二名陪審員,形形色色,三教九流,基本上代表了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之間的衝突往往不是個人之間的矛盾,而是所處階層之間的矛盾。團長的要求每每被眾人置若罔聞,也許象徵著矛盾叢生的社會中,已經沒有了一呼百應的權威。當然,可能是我想多了。

不過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畢竟中國沒有英美法系的陪審制度,所以只能讓十二個人組成模擬的陪審團,說是為了法學院學生補考幫忙。十二個人裡面有學生家長,也有學校請來的配合人員。由於是模擬的,影片的戲劇衝突一下子弱了很多,因為這些人的爭論並不能真的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有種過家家的感覺。於是,片中多數人一開始是不認真的,只想著走個形式,形成個一致的結論交差就完了。偏偏何冰扮演的8號非要煞有介事地討論一下,以一敵十一。因為是模擬,影片在一個人的堅持與其他人的「犯得著麼」之間浪費了不少時間。影片最後揭開了何冰的身份:本案的檢察官。這一方面是為了樹立我檢察官的光輝形象,另一方面也是給何冰一個如此執著的理由。光是說為了孩子,為了將來從事法律工作的年輕人們,這還是牽強啊,檢察官可是真把這兒當作陪審團來頭腦風暴了。可是,在案件調查階段,檢察官跟案外人士討論案情這真的合適嗎?

不管怎樣,8號憑一己之力使討論步入正規,其他人漸漸開始認真起來。起初認為有罪的十一個人中,認為有罪的原因不盡相同。十二個活生生的人,或多或少地將自身的經歷和感情投射到對案件的判斷中。電影散場時,聽到兩個女孩議論說想讓自己的父親來看這部電影,因為他們就像韓童生扮演的3號一樣固執。我心說,姑娘,3號固執是因為他投射最多,代入最深,他將自己當成了那個被殺的父親。刀子就插在他的心上,他怎能不固執呢?在這方面,反倒義正詞嚴的8號顯得單薄了。他身上閃著司法衛士的光環,個人面目卻模糊不清。

法不外乎人情。無論是法官、檢察官,還是陪審員,都無法避免自身對案件的投射,形成的看法也不可避免地是「偏見」。十二種偏見在一起碰撞,最終形成更為公正穩妥的結論,這正是陪審制度的用意。影片中,從11有罪比1無罪,到12無罪比0有罪,各個階層達成了一次握手言和,每個人物也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

我還注意到的一點是輿論對司法的干預。片中多次提及,電視台、報紙和網路已經將案情事無鉅細地報導了個底朝天,人們已經掌握了與本案檢察官一樣的資訊。「富二代」喪盡天良刺死生父的故事早已深人人心,所以人們早已在心中判了嫌疑人死刑。陪審團中的十一人起初如此確定有罪,這固然有個人的投射和代入,但更多地還是輿論造成的先入為主。

也是從認真討論時開始,編劇的功力開始發酵,演員們的演技開始發光。人物之間的幾次衝突水到渠成,毫不突兀,每個人的袒露心跡也都自然而然,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演員們的表演更是大大的加分項。十二個人,性格各異,各自精彩。何冰自然優秀,只是受到人物限制,發揮空間有限。最搶眼的非韓童生莫屬,他在片中呈現了影帝級的表演,把人物演活了。你會認為他就是一個樸實又市儈的計程車司機。

不過,也正是因為表演過於閃光,讓我覺得是在看一部話劇。片中的時間與現即時間基本上是一比一的,場景也極為簡單,影片就像是一部話劇的演出實況。雖然有一些電影語言來營造氣氛和烘託人物,但這些同樣也是舞台語言可以辦到的。

最後說幾處片中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一是8號頭上的創可貼,還有人提到他腦袋破了云云,但是沒有交代原因。「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電影中不該出現沒用的內容。我懷疑是修改留下的bug。二是模擬陪審團的構成主要是學生家長,而7號和11號是跟學校有關的人來配合工作,但是3號的兒子出走了,10號的兒子沒上大學,他們是怎麼進入的模擬陪審團呢?三是3號的兒子已經出走,老婆跟他離婚,片尾等他的少年又是誰呢?

微信公眾號:小盆喲「littlebasinyo」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