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781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denyLau

2015-06-02 00:39:17

狐狸獵手:隱秘而偉大?


IMDb:7.4 Metacritic:81/7.1 Rottentomatoes:87%(7.9)/74%(3.7)

對於這部電影來說,最恰當的評價恐怕是生不逢時。
今年的頒獎季如狼似虎,前有《鳥人》後有《少年》,橫插一個敲鑼打鼓,怕是一批沖奧的傳記電影都要撲街。《模仿遊戲》《萬物理論》和《狐狸獵手》,十有八九都是奧斯卡的陪跑預定了。
但從其電影本質上來說,貢獻了從影以來最驚人表演的三大主演,甚至是導演貝尼特米勒的最好作品的《狐狸獵手》,當之無愧是頒獎季的群星中,最不可忽視的那一顆。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克制、冷靜、壓抑、古怪而又瘋狂的優秀作品。

如果沒有被溫吞水的節奏嚇跑,那麼你一定是入了魔了。
而這魔性,八成是來自於喜劇之光史蒂夫卡瑞爾。
從未見過一名喜劇演員能在大螢幕上帶來如此令人戰慄的表演。去年頒獎季開始,就有一大批優秀的喜劇演員接觸正劇角色(《內布拉斯加》和《菲洛梅娜》),年中又有怪阿姨和史小芳帶來的《崩潰姐弟》,終於,年末的《狐狸獵手》將這一趨勢推上了最高潮。
我曾經以為,在喜劇演員中,最先得到傳統的老傢伙們的肯定的會是本斯蒂勒。沒成想10年河東10年河西,03年還在給金凱瑞當沙包的卡瑞爾,一輪後昂首闊步踏入了奧斯卡的殿堂。
但論其表演特色,卡瑞爾在喜劇角色塑造上實在是有著相當的雷同,一部份是因為其從《40歲老處男》開始的男屌形象深人人心,以致於長期的角色都有著類似的設定。這種被動的定型,無疑是很讓人頭疼的。
但在卡瑞爾的身上,出於某些原因,轉型要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06年《陽光小美女》,11年《瘋狂愚蠢的愛》,12年《末日情愫》,離開主流喜劇平台的他,建立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一炮而紅的《卑鄙的我》,則是從另一個方向打開了一扇大門。
《狐狸獵手》中的上佳表演,有4成要歸功於化妝的加成(馬克魯法洛也是),另外6成,就是卡瑞爾多年來養成的老怪胎形象的一次集中展示。
不得不為選角喝彩。

卡瑞爾的大鼻子,魯法洛的大額頭,同時造成了齣戲和入戲雙重效果,簡直欲罷不能。
馬克魯法洛此番繼11年的《孩子們都很好》之後再次入圍奧斯卡,如果單純從表演上來看的話,毫無疑問他是三人中最出色的。心理拿捏到位,感情自然生動,毫無痕跡,已經如臻化境一般。塔圖姆看得出努力,但奈何段位相差太大,如果不是傻大粗的角色設定幫了忙,違和感恐怕相當重。
但無論如何,本片的各位演員在表演上是相當值得肯定的。
BTW,禿裘的老相好西耶娜米勒竟然參與了兩部頒獎季電影,《狐狸獵手》和《美國狙擊手》。當年在《特種部隊》里和塔圖姆打情罵俏的公爵夫人,現在成了兄嫂……
要不哪天來個景陽岡試試?
相比於演員們的表現,影片的節奏就不那麼人見人愛了。嚴格來講,本片在前三分之二的時間裡是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良好的氣氛鋪墊,毫不浪費的設計和表現,尤其是可以給90分的配樂,讓這部電影在這段時間裡如同炸藥桶的導火索一般,緊張、恐怖而又期待。但這種狀態在塔圖姆的角色失意之後顯得過於拖沓,本來是最為關鍵的情節轉折點,觀眾期待的就是雪崩一般的化學反應,結果一看,導火索用完了,接了一節蠟燭。
太讓人洩氣了。
如果一般的印度電影需要把兩秒剪成一秒才更好看的話,那麼《狐狸獵手》的後半段起碼要3秒甚至5秒地剪。
回到故事本身,在紀錄片出家的貝尼特米勒的掌控下,《狐狸獵手》將主觀意見盡力做到了最低,同時不乏創作者的視角和態度。人物刻畫不失層次和深度,三名主角之間的人物關係複雜且異常清晰,因果盡顯,毫無距離感。富豪家族光鮮背後的母子暗流,缺乏認同的親子關係導致的人倫悲劇,和舒爾茲兄弟之間的情誼有著有趣的參照和對比作用。雖然塔圖姆的角色不太出彩,但相當出色地完成了串聯故事的任務。
《狐狸獵手》的明線,是馬克舒爾茲的獨立和成長,與杜邦的認知危機既形成對比,又是相輔相成。而暗線,則可以從摔跤運動甚至是商業體育的角度去做更多分析。至於像馬克跟杜邦之間到底有沒有肉體情愫這種八卦話題,能從這麼嚴肅這麼陰暗的電影裡看出這種意味,也是蠻辛苦的。
但終歸一點,摔跤的確很基。
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87089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