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ypnosis

2015-06-03 06:00:58

現代公民指南


「公民」二字是這麼扎眼,記憶範圍里和知識範圍里,我們好像都沒有作為這個身份被正式對待過。這兩個字自然滲透出法制社會的語境,牽涉現代生活方方面面的特徵,為本片賦上了一層《現代公民指南》的意旨。
這是一場只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的討論。民眾吃飽了肚子,受過了教育,也被允許在政治生活中發言,可以切實參與到司法決策中,不過是最近一個世紀才有的事。限定時間和地點,給出證據和證詞,不分高低貴賤,各抒己見,用觀點說話,有理者勝,這本身就是「公民」的題中之義。要知道口才絕非口技,在如此強調presentation的現今,一場討論調動的是一個人幾乎全方位的知識儲備、綜合素質、禮貌教養、情懷格局,是以小見大的最好例證。從《十二怒漢》開始,我對這個文本的熱愛就一發不可收。這樣一場純文戲,除卻了場面、動作、愛情、懸疑,幾乎僅靠語言的力量就能讓人高潮,透著深深的對智力、知識、理性、辯才等等現代社會高度肯定的品質的激賞。近期的一集the good wife里,A姐母女在家裡看電視,看到類似情節,Grace對A姐說,I love it when someone makes a speech and people change their mind。A姐會心一笑,I know, me too。我才意識到這種對於語言力量的崇拜深植於廣大中外(女?)知識分子心中。
更不用說這個故事絕不僅僅是關於言辭的四兩撥千斤,一個高度壓縮的時空從各個角度嵌入了對時代世情深刻的洞察。陪審團制度只是外衣,故事映射的是現代人生活的諸多典型困境。每個人隨身攜帶的傲慢與偏見,在公開討論的平台上,隨時準備彙集成將人斬首的大刀,而偏偏這又是每個人最難以覺察和克服的心魔。作為絕對少數派如何堅持立場,孤立無援的表決中,你那個和其他所有參與者都不同的手舉不舉得起來,能否清晰明確地說明白己的立場,堅守陣地。對他人的選擇性漠視、同理心匱乏,因為感受不到嫌疑人和自己的切身聯繫,所以並不介意用輕率的決定送他去死,誰又能說我們不是每天都在這樣的氣氛中生活。整個過程又是多麼像一個實驗,隨機選中的參與者1比11進來,幾個小時後12比0齣去,這其中的戲劇性和逆轉如果深挖下去,可以找到多少傳播學、法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的切口。
而八號陪審員毫無疑問被處理成了一個優秀「公民」的典範。我相信每個認真的觀眾最後都會感受到從心底長出來的對他的尊敬,覺得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光芒萬丈。這是一個幾乎沒有什麼槽點,用言行踐守著深刻的正直、正義、正派,但又不主旋律得讓人生厭的角色。這個人的存在,為我們在秩序重建中的社會中如何做個好公民做出了一點表率——就事論事,摒棄情緒。尤其不要輕易將個體生活經驗中的挫敗上升為對某類人的仇視,「外地人」也好,「不孝子」也好,「富二代」也好,清楚自己同樣面臨著分分鐘被貼標籤的危險,不讓任何一個疑似歸屬於某個群體的人為無謂的仇視買單。
——說出疑問,不介意成為眾矢之的。在其他十一人已經全部在心裡判了嫌犯死刑的局面下,要求不少數服從多數,堅持「討論討論」的提議是那麼不合時宜,好像動了所有人形形色色的起士,但八號陪審員頂著巨大的壓力,一夫當關, 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取了越來越多的支持,最終力挽狂瀾。真理從來不一定在少數人手裡,但若是連點離群的勇氣都沒有,也就不配擁有討論的一席。
——實事求是,實證精神。事實和常識是比雄辯更有力量的武器,那經不起推敲的快速移動,隆隆作響的城鐵,算不得罕見的彈簧刀,插入軌跡奇怪的傷口,鼻子上常見的眼鏡痕跡,都是壓倒想當然和好像是的一根根稻草,這或許需要一點推理能力,但更需要的是一點求真的精神,而已。
——保持涵養。八號陪審員在明顯感覺到其他人的惡意甚至是敵意的時候,保持著禮貌和風度,沒有進行過任何人身攻擊和下作咒罵,同時儘可能用其他人能夠理解的方式陳述自己的理念,不卑不亢,這太加分了。真理原不必窮形盡相,青筋暴起和苦大仇深,往往透露著虛弱的本質。
我們終於遠離了饑荒和蒙昧,有能力追求更美好、更公正的生活,我想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是站得比一己私利更高一點,明白自己在本質層面上和世界以及他者的聯繫,儘可能地追求一點真理。八號陪審員身體力行地示範了一個現代公民應該怎樣履行這一份使命。同時他也讓我們看到,堅守真理的道路多麼艱辛、孤獨,甚至屈辱,充滿了冷眼與嘲笑。神話英雄造山填海,亂世英雄劫富濟貧,漫畫英雄拯救世界,真實生活裡的英雄我相信可能就是何冰這個樣子,也要為生活奮鬥,有家長會要出席,得到一些,可能失去的更多,卻自有不容僭越的底線,為了維護麵包之外的東西,可以橫眉冷對千夫指。用擲地有聲的陳情破除了現代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迷局。
但片名終究叫《十二公民》而不是《一位公民和十一位攪局的》,是意在將成為「公民」的基礎攤薄,門檻降低。其他十一位陪審員縱然時而無理取鬧,時而高高掛起,終究在八號的理據和感召下紛紛破除偏見,擁抱真理,投出了自己神聖的一票,改寫了故事的結局。這是在告訴我們說,作為現代公民,你可以不必絕對正確,可以懵懵懂懂,也可以只是來打個醬油,但只要加入討論,就意味著你要時刻做好被說服的準備,在根本上認同參與討論的人是在朝著一個共同方向努力。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才是具有實踐意義的公民教育,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嘛。
當然,故事為我們鋪設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公正的平台,只要有一個為真理鼓與呼的分子,一個集體就可以產生驚人的自淨能力。只要給予一個充分討論的空間,看似水到渠成的結論都會在嚴謹的實踐面前敗下陣來,一切站不住腳的證據都會分崩離析,一切或支持或質疑的發言都讓結論離謬誤又遠了一分。在這裡,沒有脅迫,沒有收買,沒有集團,真理真的越辯越明。無需親身經歷,多看兩套律政劇就知道就算有個八號陪審員,故事在十二個人沐浴著陽光走出討論室的時候還遠遠沒有結束。現實中法律的踐行絕非一場置身public sphere的論戰,更多是不同利益集團圍繞著條文框架進行的角力和各股勢力的制衡。但作為公民意識教育片,不妨烏托邦一下。
說多少都不能表達我對於這個狗尾續貂的結局的厭惡,給孤膽英雄安上一個執法者(檢察官)的身份,這恰恰衝突、甚至消解了影片的片名和原作的題旨,因為說到底它把對真理的追求權力又交到了權貴手上,變成了一種特殊職業的職業精神。這不再是十二公民,而是1VS11,它告訴我們體制是清醒的、公民是蒙昧的;體制是正義的,公民是胡攪蠻纏的;體制是以一敵眾的,公民是潰不成軍的。還用片尾「真兇落網」的字幕迎合了大眾在陪審團制度缺失的慌亂中對於「善惡有報」的期望,用一種完全功利主義的態度來為這樣一個原本浪漫到悲壯的故事註腳,是用起重機吊飛屋,DNA找灰姑娘,餘韻全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