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七
2015-06-05 05:34:27
《入殮師》——恐懼源於無知
2015.6.4 晚
直到此刻,腦子裡依然迴蕩著片中的大提琴曲,久石讓的《Memory》。這部片子剛上映沒多久時,曾買過碟子和家人一起看,但當時圍在飯桌前很是熱鬧,當然也沒靜下心來,看了不到一半,就關掉了。
這次認真看罷,也用力哭罷,要記錄下的心情亦很多。
大悟是片中的主人公,從幼稚園開始學大提琴。婚後終於找到了樂團演奏的工作,可不久就被告知樂團解散。他花了幾萬還是幾十萬買的大提琴,也只得轉手賣給二手琴行。迫於生計的大悟,帶著老婆美香回到家鄉,在逝去母親的住所里準備開始新生活。誤打誤撞,大悟被一家殯儀公司聘用,儘管他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公司的具體工作,而僅是被薪水折服。
他跟著社長開始了入殮的工作,一開始當然是各種不適應,奇怪的流程、惡臭的氣味、旁人看不起的眼光,還有老婆知道後要求他立即辭掉工作的決絕。辭職的念頭接二連三,但最終還是做了下去。為什麼呢,因為這份工作不僅是表面看到的那些,還有太多情。
大悟看到社長對遺體清洗時每個動作的輕柔,或是用亡者生前最愛的口紅,以給離世者一個最美的時刻;他也看到那些死者家屬對入殮師最真誠的謝意,以及不同現場,人們對待死亡的各種表情。不出意外的,這些都很真實。
大悟本就是個真實而真誠的人,當他借了那麼多錢買大提琴時就體現出來了。但當大提琴的夢想不能繼續時,你又能計劃出生命接下來的軌跡嗎?世事無常,而此刻,這個需要深情的職業遇到了大悟,讓他重新得到生命的一種意義。
職業對有些人來說,只是獲取生活資本的一種手段,這與職業的內容並無關係,而只看你有沒有用心。片中也穿插了,火葬場的人隨意抬放逝者屍體的場景。工作的種類很多,而怎樣賦予情感,是片子想要展露的一個方面,即便是這樣一個冷門而略帶黑色基調的職業。你若能在其中不斷髮現那些溫暖人心和叩問內心的亮點,這定是條有意義而有色彩的路。
當然,片子對生死的探討更多。生者對死者不住地說對不起,原來我們對在世的親人可以多表達些愛意;兒子要求送母親最後火化的一程,原來我們之前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大悟看到當年拋棄自己的父親,多年來都在想念兒子,原來有那麼多的誤會,其實都只是誤會。
但是這些原來,都是在有了死亡之後,我們才會發覺。而死亡,「是另一扇門」。它並非終點,而是一個中點,以開啟一段新路。
生時,要珍惜,死時,要放手。
既然此刻依然好好地活著,那就好好去愛那些該愛的人吧。既然人人都有逝去的那一天,若是真正到來,就順其自然地讓它來吧,並過去吧。那位逝者,或許是他或她,或許是你或我,但下一個世界怎樣,又有誰知道呢。
片子看完,旁邊的朋友告訴我,她的一個朋友不敢看入殮的場景,所以這次就不來了。想起之前看《筆記大自然》時,書中提到孩子們害怕蜘蛛,其實是不了解它。此片亦然,這個職業亦然,只有你深深體會,你才會拋卻自己強加的恐懼外殼,去體會內部的深情,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