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跳火山的人--Joe Versus The Volcano

魔岛仙踪/跳火山的人(台)/火山代表我的心

5.8 / 30,980人    102分鐘

導演: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編劇: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梅格萊恩 Lloyd Bridges Robert Stack Abe Vigod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69er

2015-06-07 23:16:12

字面意義上的「畫風突然變了」


真是一部怪片。一個「銀翼殺手」一般陰沉黑暗的反烏托邦開頭,經過三次裂變,詭異的最終成了一個明亮歡快的電影。

本片導演/編劇John Patrick Shanley寫的故事一向有點怪,比如他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Moonstruck," 那裡面尼古拉斯凱奇的手在切麵包的時候被剁掉一事是一個重要的劇情點。配合尼古拉斯凱奇歇斯底裡的表演,很有點莫名其妙,你不知道這到底是該笑還是該嚴肅。

John Patrick Shanley說他寫完"Joe Versus the Volcano"這個劇本原是要給史匹柏拍的,史匹柏問他,你想自己導這個嗎,他說他想,於是就他就成了導演。

第一個電影,三千萬的預算,大卡司,並不一定是好事。

這電影的問題在於導演想表達的思想太多了、隱喻用的太多了,但他終究是沒有什麼指導經驗,於是被他製造出來的隱喻的海洋淹沒了,自己把自己繞進去了,癥狀就是表達混亂。有的想法比較成功的闡釋出來了,但更多則不然。

成功表達出來的,是這麼一個主題:你愛的永遠是同一個靈魂在不同肉身上的映射。Meg Ryan一人演了三個女的,其中前兩個和Tom Hanks沒有「牽手成功」,最後一次兩人則終於"happily ever after."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感覺——你愛的永遠是同一個靈魂,而感情的成與不成,在於你和她當時所處的人生階段,在機緣巧合之下,你看到了哪一個側面的她、她看到了哪一個側面的你——就像柏拉圖說的「洞中投影」。所以,Tom Hanks兩次說,"I felt I'd seen you before."

於是我們看到了三個Meg Ryan,一個囿於Tom Hanks不能再容忍的瑣碎(以紐約隱喻)之中,幼稚如孩子;一個是個Tom Hanks從此側生活(紐約)到彼側生活(航行)轉變之時(洛杉磯)的過客,自大而空虛;最後一個則和Tom Hanks終得共度旅途。Tom Hanks終於遇到了對的人,於是他們就成了。其實也有三個Tom Hanks,雖然他們都叫Joe Banks:一個是行屍走肉,一個幼稚,一個成熟。

這個主題是很有點意思的,而且用一人飾三角來表現,也很巧妙。另外,這電影裡兩人的表演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其他的主題則不然。電影裡重復出現的那個像閃電一般的線段符號,開頭「1984」一般的工作環境,猶太和玻里尼西亞島民文化交融的島,都沒有成功的引向一個明確的、完整發展出來的主題。後工業化和人的異化?浮士德和魔鬼做交易?人的啟蒙和覺醒?

線索太多,像一坨五顏六色的毛線團,留下的只是混亂。

主題之外的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拍攝手法。這是個荒誕的、奇幻的、"quirky"、"whimsical"的故事,但是導演卻運用了很多很老套的鏡頭語言和表現手法,比如配著絃樂的在海上掠過的鏡頭。而且導演駕馭能力很有限,像在島上的段落,「猶太土著人」這個點子的喜劇性沒有拍出來,而且幼稚、俗套、傻里傻氣。也就靠著酋長扮演者Abe Vigoda(教父第一部裡的叛徒Tessio)的表演才讓整個段落不至於慘不忍睹。

而且取捨也有問題,這電影起碼能剪掉十分鐘,比如在海上漂流的那段戲,比如釣魚的那場戲,比如在曼哈頓買衣服的那段戲,都是冗筆太多。

音樂配的也很成問題,一部份配樂是布魯斯和60年代搖滾,但還有一部份配樂是法國電影作曲家Georges Delerue弄的合成器音樂和管絃樂,這兩部份在風格上反差太大,很不協調。而且配樂太密,比如在海上漂流的時候,音樂一直不停,太膩了。

歸根結底:這是一部怪異的電影,很有些不同,也有一個比較成功的哲學性主題,但電影的攤子鋪的太大,線索和隱喻放得太多,導致電影顯得很混亂。如果抱著浪漫喜劇的期待,別看。如果抱著cult片的期待,則值得一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