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明日世界--Tomorrowland

明日世界/未来乐园/未来世界

6.4 / 191,874人    130分鐘

導演: 布萊德柏德
編劇: 布萊德柏德
演員: 喬治克隆尼 茱蒂葛瑞兒 休羅利 凱瑟琳哈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貓頭

2015-06-08 06:48:12

我為什麼給《明日世界》打8分


現代人是充滿矛盾特質的,一邊期待著生活更美好,一邊又期望著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一邊希望看電影時最後來個轟轟烈烈大場面決鬥,壞人死光,正義再一次得到論證。一邊又期待「意外」——主角們鬥爭失敗。身為一枚普通影迷,落地到看《明日世界》這樣一部電影的體驗或者自己平常心態,都十分契合。執行製片沃克曾這樣評價飾演「雅典娜」的小演員拉菲·卡西迪——「當憤世嫉俗成為時髦,誠實樂觀和博愛不太流行了。但在拉菲身上看到這種正能量,她就是這部電影的精神所在。」

 

我直到看到這樣一段話時,才明白自己正在成為這樣一個人——憤世嫉俗的那一面。因為覺得「認清」現實,而選擇麻木、冷漠、逆來順受、得過且過。但某些時刻又滿懷憧憬,好像兒時夢想復甦、輕易地感受到了希望。這就像《查理巧克力工廠》中,Willy Wonka是世界的造夢者,因為無法釋懷和家庭的過往實則擁有一刻冷淡的心,冷淡而孤單,直到被小孩Charlie喚回童真。喬治·克魯尼飾演的Frank Walker形象和Wonka同出一轍。都是感覺被世界傷害,而選擇表現成忽視。Wonka童年吃到甜蜜的糖果所感受到的美好,和Frank初次抵達「明日世界」的激動心情無二。

 

讀關於華特迪士尼的傳記,發現華特迪士尼是一個真正的夢想家,也是一個十足的實幹家——是這個世界最為需要的那類人。當他還在堪薩斯畫插畫時,他就已經盤算著自己想創造的「畫布」。他一邊聯絡著同好,一邊執行自己的計劃;並傾聽民眾的意見,尤其是孩子的意見。記憶深刻的是,在成立迪士尼公司後很多很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進取的迪士尼,有一次質疑了這個時代的看法,認為時代的種種表示人們「迷失了通往未來的道路」。那是二戰結束後,50、60年代開始了,應該說是世紀後半葉無限可能蹦生的新世界,在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電力革命、資訊技術等各種時代新秀接連而生後,人們最先積極樂觀,卻逐漸好像步入了困境。

 

現在想來,那並不是最好的時代,也沒有變得更壞。迪士尼的擔憂同樣被本片製片林德洛夫的注意,這才誕生了《明日世界》。當然這僅僅是對於一般性影迷、或者說大多數影迷。拋開結局什麼的不談,能夠注意到這本質是一個關於未來夢想的故事。說是迪士尼影業花2億美元給迪士尼公園打的廣告也好,說充斥的僅僅為單調的想像力也好,這都是華特迪士尼本身的夢想。怎麼說都不過份。

 

人們在災難來臨之前,如果沒有兒童般的希冀,那麼災難已經來臨。所謂「要嘛好好活著,要嘛趕緊去死」,當世界上眾人的哀悼比災難還要迅猛時,那麼世界末日已經來臨,不需要等待。紀錄片《浮生一日》也說,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未知。電影裡所謂觀測,從科學角度來說,實際上類似於「薛丁格的貓」,當沒有打開盒子時,結果無從得知,你可以認為這是一隻「非死即活」、「似死似活」甚至「半死不活」的貓,是否活著都有一定機率。但當打開盒子時,結果就坍縮成唯一了。而就《明日世界》里,在混亂不定的世界大背景下,結果無疑是劣勢悲哀的。更可怕的是,當知道這是「最後」的結果時,人們便坦然接受這一切,認為毀滅就該到來。人們對待負面事物的相信度總是比你告訴他「明天會更好」要高得多。

 

實際上毀滅觀測機器並不能阻止壞事態的來臨。但你至少開始知道,這不是唯一的結果。只要還願意相信一切會變好,人們努力去改變,世界就一定會進步。

 

《明日世界》的缺陷很明顯,高潮基本是從開篇到結尾一路降低,懸念殆盡,對於抱著期待科幻大作心態的人來講,故事太平,沒有一個強大的爆炸式結尾,宣傳陣勢遠勝個人體驗。但是很感動啊。當布麗特妮·羅伯森飾演的凱西·牛頓觸碰到徽章發現自己在麥田裡時,她被嚇了一跳,我看著很開心。

 

而當凱西乘坐在汽車裡,卻發現自己在另一個明媚的世界飄行時,那種心靈悸動不亞於兒時吃到人生的第一顆糖,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買到心儀的禮物,甚至更多。一個長長的鏡頭凱西拉入明日世界,噴氣飛行包、太空山、單軌列車……世界就擺在你的面前,真實而夢幻,仿若觸手可及。就算這是在電影裡,又怎能、怎能不為其感動。

 
新浪部落格:@是喵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