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來自星星的傻瓜--PK

我的个神啊/外星醉汉地球神/来自星星的傻瓜(台)

8.1 / 201,668人    153分鐘 | South Korea:129分鐘

導演: 拉庫馬·希拉尼
演員: 阿米爾罕 艾魯絲卡·沙瑪 桑傑達特 蘇特·辛·萊杰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5-06-09 06:05:12

我的個神啊:悄然感動





有關愛情。《我的個神啊》讓人感動之一,是愛情。

對男主角PK來說,他經歷的簡直就是一個至尊寶式的愛情悲劇。《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愛上了紫霞。紫霞則唸唸不忘她的意中人是一位蓋世英雄,會有一天踩著氣色祥雲來找她。但是,她猜中了開頭,卻沒能夠猜中結局。其實,不是她猜不中,而是她沒有能夠逃脫宿命。至尊寶是註定要成為英雄的,因為他本是蓋世英雄孫悟空的前身。紫霞愛上的是肉身的至尊寶,而她猜到的英雄是孫悟空,現實是她只能愛上至尊寶,而不能夠擁有孫悟空,因為那本來就是兩世,是不同的人。對於肉身的至尊寶,他有愛,有對紫霞深深的愛戀,但是他的能力有限,當眼睜睜看著紫霞陷入為難之中,他幾乎沒有選擇。但命運還是讓他面臨兩難,要嘛成為孫悟空,要嘛眼睜睜看著紫霞死。而成為了孫悟空,又有先決條件,就是要承擔更大的愛,放棄自我的小愛,不能夠再去愛紫霞。有能力,卻須捨棄;而想有愛,就無法擁有超能力,更遑論救人。兩難之下,為了救紫霞,至尊寶選擇去做那個孫悟空。終於,蓋世英雄踩著五色祥雲飄然而來,讓紫霞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幸福的開頭,但是戴上了緊箍咒的孫悟空卻已無法再愛。甚至,即便是成為了孫悟空,還是無法拯救自己的愛人,紫霞終究還是死去了,從虛無到另一個虛無,至尊寶失去的,不只是肉身,還有愛,宿命之間,最終,悲莫大於心死,曾經的至尊寶只能像狗一樣,去守著一個師傅,去打怪,去取經,去成為別人眼中的英雄。

《我的個神啊》,外星人PK自從他來到地球之上,就註定了他要回去,就像至尊寶的出現,註定要成為孫悟空一樣,有一個不可逆轉的結局。至尊寶遇到了 紫霞,並愛上了她,而且,紫霞也愛上了他。PK則不是,儘管他也遇上了一位女子,而且她還會時時在他的身邊。但是,她並不愛PK。於是,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都猜到了這樣的開頭,但是我們也同樣猜錯了結局。我們以為PK在人世間一定能夠學會了生存,我們也以為PK也可以收穫愛情。看起來,他的確有了愛情,只是,那是他的單相思。PK愛上了片中的女神,但女神的存在,出現在他的身邊,只是在療傷而已。她的內心之中,還有另外一個人在。悲傷的PK,單純的PK,不會說謊的PK,終於在人的世界裡學會了一些壞東西,學會了說謊,學會了裝模作樣。他愛那個叫嘉古的女孩,但為了那個女孩,他只能委屈自己,將深深的愛,都藏在心裡。他帶走了嘉古的聲音,回到他的星球,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表明什麼。在他的星球,在他的家中,他的後半生又將是如何煎熬,如何思想他曾經愛過的地球人。想一想,都是無盡的傷悲。

這是一個喜劇片,卻有著這樣一個悲傷的愛情結局。有那麼幾剎那,讓人恍惚。這就是一個男人的愛情,愛上了她,又不去驚擾她的生活,將自己的那一份愛收納在自己的心中,承受著煎熬,承受著磨礪。有關愛,我只希望你過得幸福,我可以承受各種傷害,但我不能看到你受任何傷害。這種付出,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



有關宗教。《我的個神啊》之所以是一部佳作,還不在於它的愛情有多麼的偉大與感人,而是它擁有著更深邃的主題,即對於宗教的揭露與探討。

實際上,印度片中早幾年前還有一部名叫《偶滴神啊》(omg , oh my god),講的也是宗教的話題,結果被很多人搞混,以為《我的個神啊》就是《偶滴神啊》(這欠抽的中文翻譯,不混才怪呢 )。其實《我的個神啊》原名(pk)意譯過來是「外星醉漢PK地球神」,現在偏偏翻譯成這個樣子,相當讓人無語;而《偶滴神啊》倒有些名副其實,是直譯的,不過翻成 「我的個神啊」也沒啥不妥。這傻傻讓人分不清的名字,甚至都是有關宗教話題的探討,難怪有人會亂。

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絕大多數人都有宗教信仰。按照199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佔人口的2.32%;錫克教徒,占1 .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猶太教的信仰者約占0.43% 。不要覺得0.43%就很小,要知道按照最新的人口統計,印度人口已經達到了12億。12億人的0.43%也是擁有絕對數目相當龐大的人數,可以抵抗歐洲數個國家的人口。

在這種的一個宗教國家裡,公然挑戰宗教的價值,無疑是要背負巨大的責難。《我的個神啊》就是這樣,在一片爭議中上映,並在爭議聲中收穫票房。

影片對於宗教的責問,選擇的角度非常奇妙,讓一個外星人,突然去面對諸多的宗教,讓他去選擇哪一個才是合適的,這的確是一個難題,也很有意思。在這裡,還是要再次借用「無知之幕」的概念。pk身為外星人,突然來到地球之上,因為回家的鑰匙丟了,只好救助於人類,希望有什麼力量能夠幫助自己回家。有人告訴他,萬事問神,於是他走到宗教之間,向冥冥之中的神求救,希望神能夠給於他鑰匙。各種不同的宗教,就像是在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面前,一下揭開了「無知之幕」,讓他 自己選擇一個去相信。但是,不同的教義之間,又存在著相互打架的情況,不同的儀式,不同的禱語,都讓PK無所適從。同一件事,這家教派這樣說,那家教派那樣說,再換一家,又是另外一番模樣,但到底是怎樣的呢?卻無人知道。作為穿越而來的PK,為了回家,每一個教派都去嘗試一下,結果還是無法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反倒是讓他更為迷惑。

有句話說,上帝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宗教。前陣子看大喇嘛的自傳,他就寫道,佛教與基督教在根性上是一樣的,不過是教義不同而已。智者如他,能看出宗教的本源,惜乎眾生愚頑,執著於教義之上,弄出諸多分歧來,甚至為了教義的解釋權而大打出手,不惜發動戰爭。《我的個神啊》就巧妙地揭露了人為宗教的牟利性以及虛假性一面,更揭示一些所謂的宗教領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騙人錢財罷了,壓根不是為了蒼生,不是為了度化教眾。

宗教,往往都是內指的,直指人心,教人向善,追求純粹與純潔,從個人的角度上,是好的。但從社會的角度,如果將內指的標準過度外延化,並強求別人一致,往往會形成悲劇。人的根性不同,以聖人之本性要求一般人,只能是緣木求魚。以強力驅使別人同一,就更是要不得,但極端宗教勢力又總是如此,將自己當成聖戰戰士,將其他人都當成是惡魔,最後的結果,是整個社會的混亂與潰敗。以前的宗教戰爭以及今天的「伊斯蘭國」,莫不如此。《我的個神啊》,以喜劇的形式,探討的神非常深刻的宗教本源問題,在引人發笑的同時也讓人深思,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觀影體驗。



有關閒話。《PK》被翻譯成《我的個神啊》,《三個白痴》被翻譯成《三傻大鬧寶萊塢》,這種翻譯總讓人感覺有種惡取向,很有一些輕賤的意味。實際上,相當多的中國人都把印度視為比中國還不如的下等世界,總覺得自己比印度高一等,足夠揚眉吐氣。其實,這個很不必。

更有一些人一說起民主的不堪,就會拿印度當例子,云云印度搞了這麼多年民主,不還是沒有中國發展快嘛。實際上,民主是一種長效的制度機制,民主的發展可分幾個階段,即民主的變革或轉型期、民主過渡期和民主成熟期。用民主變革或過渡期的例子反對民主,這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很是不智。而實際上,近距離審視印度,它至今存在著延綿上千年的種姓制度,以及衍生出來的等級制度,還有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印度還擁有惡劣的地理條件,加上克什米爾這樣的區域矛盾,當然還有宗教矛盾,等等等等。從這些具體的國情看,印度能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不容易。如果沒有民主制度,印度可能會變得更糟,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存在,才使得印度沒有向更壞處發展。而且,民主與經濟也不能直接劃等號,說印度因為民主,發展才沒有中國快,這個判斷本身就存在著因與果之間的邏輯錯誤。

有民主,它只能保障經濟發展的更好,不能保障一定就能發展起來。而且,實際上獨裁對經濟的發展更有效,希特勒與史達林都曾經讓自己的國家一時間發展的非常迅猛,但獨裁不能保障經濟更長久發展穩定,也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民主則能夠,起碼它可以保證國家不會變得更亂。拿印度與中國比,有些不公平,拿印度與巴基斯坦比,才更公平。它 們本是同一個國家分裂出來的不同政治實體,如同南北韓一樣的關係。當今民主的印度與非民主的巴基斯坦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終究,民主還是勝過於非民主的。

而印度與中國的龍象之爭,假若印度能夠掃清上述所說的國情上的障礙,它的騰飛能力,是相當可怕的,屆時中國怕難以企及其之頸背。正常的中國人應心懷憂思,而不是一味狂妄自大,坐在小小的成績上沾沾自喜,冥頑不化。

作為影評,這個第三部份只是有感而發,與電影沒有太大直接關係。非要關聯一下的話,我想說的是,中國電影的票房儘管一路高漲,但在電影製作的想像力之上,其實我們還差好萊塢很遠,即便是近如印度寶萊塢,水準上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我的個神啊》帶給國人的震撼,反響一時,希望不只是震撼,還需要更好的反思。

字夠多了,意猶未盡,時間已經到凌晨2點了,先就這樣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