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媽咪--Mommy

妈咪/亲爱妈咪(台)/慈母多恶儿(港)

8.1 / 48,870人    139分鐘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編劇: 札維耶多藍
演員: 蘇珊克雷蒙 安妮杜爾瓦勒 安托萬奧利弗波尼安 派帝姚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sach

2015-06-18 20:10:23

Born to Die, Or to Lif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瑕不掩瑜

    儘管有許多人詬病多蘭MV式的拍攝手法和過於直白的內容表達,但我不得不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我覺得這正是多蘭的聰明之處:讓觀眾了解自己的用意。
    1:1的畫面使我們不得不更加聚精會神地盯著人物的眼睛,感受他們的嬉笑怒罵。演員歇斯底裡的表演更加牽動著觀者身上每一根神經。
    鏡頭的表達方式十分直接了當。有一幕,Diane、律師鄰居、史蒂夫三人在地下車庫爭吵,當「替母親教訓兒子」的律師鄰居一個耳光打在史蒂夫臉上的時候,作為母親的Diane毫不猶豫的回擊了鄰居一個巴掌。鏡頭一甩,原本和鄰居處在同一個景別裡的Diane即刻轉換立場,站在了史蒂夫的景別里。所有人都看得出來,Diane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的兒子史蒂夫,即便是在這種有求於人的狀況下,她也決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她的兒子。這種直截的鏡頭語言更能讓觀眾讀懂導演的用意,讓觀眾的胃口得到滿足,這種滿足感帶來的觀影感受不是晦澀難懂的所謂畫外語言能夠給予的。

    畫幅兩次展開,兩次縮窄

    畫幅第一次展開無疑是最驚艷的變化。
    Diane,史蒂夫,Kyla三人在相處之中第一次在生活的困境中找回了平衡感。史蒂夫用雙手將畫面撐開時,我先是一愣,又倒退回去確認了好幾遍,隨後才跟著他們一起喜笑顏開。這是我發自心底為電影主人公感到高興。然而好景終究都是不長的,Diane收到律師函後逐漸縮窄的畫幅又將我的心情打進了谷底。
    第二次是一場美麗的夢,也是點睛之筆。
    畫面虛化,Diane所有對未來的幻想,所有對生活的企盼,所有對兒子未來的寄託都展現在我們面前,但背景音樂中嘈雜的人聲預示了這一切終究是幻夢,是致命的海市蜃樓。多蘭在這裡聰明地用了另一個演員來演繹這段情節,使得夢境更加有真實感。但隨著背景音樂fade out,畫幅變窄,觀眾又被強行拉回現實。

    Born to Die, Or to Life

    在影片結尾,打雷姐的Born to Die響起,史蒂夫掙脫束縛,義無反顧的朝著窗外奔去。也許這麼說對於那位在餐廳火災中被燒傷的孩子來說不公平,但比起從字面去理解,我寧願相信史蒂夫沒有死,起碼給Diane一個好的結局吧。史蒂夫已經明白了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已經懂得用更好的方式去愛他的媽媽。我祈禱,玻璃碎滿一地後,窗外,等著史蒂夫的,是無垠的草地,是寬廣的藍天。

    「我最想說的是我好想你,還有我愛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