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

破浪/破浪而出/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7.8 / 72,511人    159分鐘 | USA:153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尚馬克巴爾 艾蜜莉華森 卡琳卡特莉吉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謝之艾

2015-06-28 20:27:19

真愛最悲劇的一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8.5分。

真愛確實有很多面,而本片也確實是「真愛」中真實的其中一面,只是它是真愛最悲劇的一面。

=========

這部丹麥電影是LarsvonTrier早期的良心三部曲之ㄧ,相當震撼的敘述一位弱智女子為了對愛情的信仰而付出一切的故事,這部片跟在黑暗中漫舞一樣都有著黑暗的主題和風格,不過在其中卻點綴著希望與奇蹟,片長3小時卻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無聊,很精采的演技和劇情。

這部的劇情大綱----------愛爾蘭小鎮裡,癱瘓在病床上的先生不願弱智的太太Bess為他守空閨,進而要求Bess去和別的男子做愛,單純的Bess竟也秉持著一顆純潔的心為了撫慰丈夫,乖乖照著他的話去做,甚至認為神會因此帶給他先生病情好轉的奇蹟……。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導演表達出那種愛情和信念的堅持與衝突,對Bess來說,難得找到的愛情她不願輕易放棄,然而一連串殘酷的現實卻逼得他活生生的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吶喊,Bess唯一相信信任的只有她的丈夫簡,在他哥哥去世的陰影造成Bess的創傷,讓他走出這塊陰影的是簡,因此她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簡身上,甚至是自己的快樂和悲傷都繫在簡身上,其實這種受過創傷的弱智女子會完全依賴自己信任的男人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可是在他新婚過後,面對簡必須去外地工作的現實,也可以想見對Bess的心靈會造成多大的衝擊,她唯一的寄託和慰藉,就是自己在教堂自言自語和上帝說話,扮演著上帝和自己,來說服自己能夠度過他最大的難關。

她不用上教堂根神父說話,在她的心目中,她可以直接和上帝對話,這種單純的信念就是引導他回復理性的關鍵所在,原本期待簡趕快回來的Bess,卻很不幸的收到簡意外癱瘓的噩耗,這種心靈上的衝擊,對一位弱智女子的確需要很多時間來平復,而把自己的所有寄託在簡身上的她,也努力想為簡做點事情,當全身癱瘓的簡因為失去理智而對Bess提出叫她去和別人作愛,來喚起她對愛情的記憶時,這種想法一般人絕對無法接受,Bess一開始也是不能接受,然而在他和她虛擬的上帝談過話之後,這一切原本難以接受的事情,對她來說,變成了讓簡康復的救贖與犧牲,彷彿她接收到上帝的訊息,命令她去聽簡的話,做著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雖然做了不是很開心,不過還是盼望簡能夠開心,這種對愛情單純的信仰,外人看來可能會覺得Bess很愚蠢,不過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這個事件,整個解釋的角度又完全不同。

導演相當震撼的將一切巧合的劇情融合在一起,卻又極度真實,當所有人都對簡復原的希望渺茫,只有Bess始終相信上帝會讓她的丈夫復元,只要她遵照著丈夫的命令做事,然而最後遲來的奇蹟,卻將這一切錯過的機遇,幻化成一場場的悲劇,會讓人去回想到底Bess是不是在跟上帝說話,還是她因為精神疾病而自言自語,而這一切的巧合卻使得簡重拾對生命的希望,到底這真的是巧合嗎?我們不可得知,不過導演的確挑戰著觀眾對愛情和信仰的衝擊,當自己所信仰的愛情,會帶著自己走向毀滅之路,妳會不會說服自己去完成伴侶的心願,因為這種單純的信仰,而引燃了所有的契機,然而從醫學的角度來看,Bess也許只是一個因為過度依賴簡,而致使自己走向自我毀滅之路,不過不可預知的信仰和巧合卻會讓人反思自己對理性的堅持。

我很喜歡導演用分章敘述的方式,來呈現Bess在各種時期所經歷的事件,而且分篇還有特殊的風景畫和歌曲來表達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念,個人覺得很有意思,主要都是以海邊的風景攝影為主,卻很恰到好處的點出該章的主題。另外我要提的是女主角EmilyWatson從影以來最震撼人心的演技,飾演那位心靈脆弱的弱智女子Bess,不但把她在這段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苦難所做出的情緒反應和決定,詮釋的動人心弦,卻會讓人心中激起對Bess的同情和不捨,很多因為受不了打擊的情緒崩潰戲,看了讓我心中也開始淌血,實在太過真實自然,卻又悲傷至極,相當出色的演技!男主角StellanSkarsgård也是硬底子的挪威演員,個人也蠻肯定他在這部片的演技,飾演全身癱瘓卻又要強忍悲傷重拾對生命的希望的簡,的確也演的相當不錯,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喔。

得獎事蹟:

藝術電影節最佳外語片

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凱薩獎最佳外語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倫敦影評協會年度最佳新人獎

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

==========

我喜愛丹麥怪傑導演拉斯馮提爾的電影(愛讀小說的讀者不能錯過的導演啊)。雖然某種角度來說,他的故事總是比觀眾所預期的更背離所謂的常識性,但在乍看有些誇張的劇情之下,刻劃出的人性永遠是那麼樣的深刻。

(接下來有故事劇情)「破浪而出」的劇情,在愛爾蘭小鎮上,一個篤信天主教、有點精神問題的善良女性貝絲,愛上了是外地人、認真盡責油田工人楊,兩人順利成婚。貝絲的性啟蒙就是他的丈夫,過著新婚生活的他們相處愉快、彼此相愛,在性方面兩人也是熱情的。但一次因為工作機械造成的意外,讓楊全身癱瘓。貝絲不離不棄照顧,但是重傷的丈夫未見起色,終日躺在床上的楊突發奇想(或是因腦袋受傷的緣故),要求自己老婆與其他男人性交,回來後將過程告訴自己,讓自己能藉由這樣的過程,得到性的愉悅。

在良心三部曲打頭陣的「破浪而出」,無疑是個悲劇地故事,拉斯馮提爾將故事表麵包裝成「畸形地愛情故事」,但打開包裝紙,內含物絕對比想像中更複雜。在這之中涵蓋了許多「意識」在裡頭。觀眾看到精神有輕微障礙的善良女子,面對這個社會的無能為力。貝絲在電影裡頭,隻身承受整個社會的壓迫。她沒有反抗,不是因為懦弱,是因為她幾乎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爺爺不想認這個精神處於不穩定的孫女、親生母親畏懼著受到壓力就會失序發狂的女兒、連原本跟她相知相惜的大嫂都動念把她送走。另外拉斯馮提爾在設定貝絲精神醫生,是具有巧思的,貝絲聽了丈夫的話,脫光衣服誘惑年輕帥氣的醫生時,醫生基於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倫理而斷然拒絕,之後第二次獨處一室時,卻推翻了自己本來固有的道德觀,主動佯裝不經意觸碰貝絲的身體,對貝絲吐露愛意。從這邊可以看出,拉斯馮提爾對於人性是充滿不信任的,認為人是個不穩定的個體,讓我聯想到杜思妥也夫斯基「罪與罰」當中的角色,處在一種曖昧搖擺地狀態裡頭,就像裝在桶子裡面透明的水,不能去評判善或者惡,唯一能夠確認的,是只要外力稍有介入,水就會晃蕩。他在電影中挑戰醫生的道德觀的同時,也等於在挑釁觀眾的道德。醫生是個壞人嗎?很難說是。會關心貝絲狀況之外、也避開第一次的挑逗。但你能說他是好人嗎?同樣很難說是,他有跟病患發生關係的念頭,而病患是個丈夫癱瘓、精神又有問題的弱勢女子!而貝絲的丈夫又如何呢?他工作認真、對同袍有義氣、在尚未癱瘓前也善待貝絲。但在癱瘓之後,說唯有「愛」才能讓自己活下去,而要維繫「愛」,必須藉由貝絲與其他男人發生關係才能達到,甚至露骨地說出不是為了貝絲著想、這麼做都是為了自己。

拉斯馮提爾也諷刺宗教,除了點出宗教無情的歧視之外,拍了許多祈禱的畫面、對照貝絲遭逢的種種不幸,也是用一種隱晦的方法表達對宗教的看法。拉斯馮提爾電影中的「惡意」,是他的電影總是如此吸引我的原因之一。或許對於他來說,被他認定的「虛偽」,無法進行勸說,因為人們根本不聽勸,所以他以毒攻毒,用「惡意」奮力與之相抗衡,儘管明白難以抵擋虛偽巨獸。他的惡意不是為了惡而惡,而是屬於他「良心」的表現。

電影中有兩處悲愴的情節,至今深深印在我腦海中,一處是貝絲遭到一群頑皮小孩羞辱,叫妓女、丟石頭的畫面,明明是個再「芭樂」也不過的情節,在這電影裡卻顯得張力鼓脹,前面堆疊的感情,在這刻爆發,彷彿感受到痛覺、自己也被石頭扔到似的。要佩服艾蜜莉沃森的演技(這部她的演技真的太驚人啦!戲份也挺重,角色設定也有一定發揮空間的男主角相形下則太過平淡)。也要佩服拉斯馮提爾節奏感,我稱之為拉斯馮提爾的「後搖大爆炸」。另一段則是當貝絲重傷到了醫院,聲嘶力竭地喊著丈夫的名字,明明與丈夫的距離是那麼樣的近,癱瘓的丈夫卻在自己的病床上無能為力、連表示安慰都做不到。如果孤獨也有所謂的等級,那麼這畫面真是「孤獨核子彈」,有深度、有破壞力,烙下難以抹滅的記憶痕跡。「同床異夢」的悲哀程度一點也不夠看了,這可是「同夢不同床」啊。別被片名唬弄,看完這部電影,不會有破浪而出的爽快感,而是快被大浪給淹沒了,連片名都來個翻轉,拉斯馮提爾真夠嗆的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