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吉嶺有限公司--The Darjeeling Limited

穿越大吉岭/大吉岭有限公司/大吉岭特快车

7.2 / 216,807人    91分鐘

導演: 魏斯安德森
編劇: 魏斯安德森 羅曼柯波拉
演員: 歐文威爾森 安卓亞布洛迪 傑森薛茲曼 阿瑪拉‧卡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ivert

2015-06-29 01:25:24

《穿越大吉嶺》的兩次葬禮


看韋斯·安德森的電影,觀眾很快樂,沒有生活的憂傷和沉重,也沒有人生的悲傷和絕望。它的顏色永遠明媚,故事永遠輕快,甚至連對死亡的畏懼也包裹在糖衣里,觀眾沖水服下,不僅人畜無害,還有點兒甜。

韋斯·安德森偏好明亮飽和的色調,宛如童話繪本,配上甜膩的流行小曲,喻示著導演總會給你一個明亮的結局:電影裡,有矛盾會消除,有包袱會放下,有誤會會達成和解。他給你的,有別於好萊塢那種全家喜樂、皆大歡喜、油膩膩的大團圓,是一個結結實實並且小清新的大團圓。

因而在他的電影裡,死亡要極力避免,衰老要裝扮為滑稽或者睿智,以便美化死亡投射的陰影。唯有如此,他才能讓電影變成一場童話般的幻夢,讓人暫時脫離生活沉重的負擔。就像動畫片《貓和老鼠》里Tom每每被玩得團團亂轉甚至燒得焦透時,這本是極恐怖的畫面,觀眾見了卻哈哈大笑。因為觀眾知道,下一秒Tom又會健健康康、活蹦亂跳地出現在螢幕之上。觀眾只有在不感受到威脅的前提,才會感受到幸福,但人生的終極不安全感是來自於死亡。

在《天才一族》的結尾,父親被不可逃避的絕症奪去了生命,但死之前,他促成了整個家庭的和解,電影也以他的葬禮結尾,每一位家庭成員出席了,並都獲得了改變。《布達佩斯大飯店》古斯塔夫的蘧然去世,是另一種無法避免的死亡,應歸咎於大魔王納粹的過錯。第一次,韋斯·安德森將目光投射至人類和歷史的層面,也僅僅是蜻蜓點水般掠過而已。況且,他還為古斯塔夫(茨威格)留下了Zero這個傳人,所以電影結束,觀眾只感到淡淡的憂傷和悵惘。

但《穿越大吉嶺》中出現了兩次葬禮,其中一場是以蒙太奇、閃回倒敘的方式出現。我們觀察到,導演為什麼要在電影的此時此刻出現或指涉死亡,並完整地拍攝一場葬禮的過程?難道他要表現的不僅是印度的異域風情,而是非常巧妙的別有所指?

弗朗西斯、彼得和傑克三兄弟一年沒聯繫了,大哥弗朗西斯將他們召集到印度,準備開始一場心靈之旅。從對話中得知,三兄弟最後一次見面是在父親的葬禮上(電影上頻頻出現由Marc Jacob設計的LV行李箱上刻的JLW,就是他們父親的名字:J.L.惠特曼)。同時電影還表明父親是死於交通意外,老二彼得趕到了現場,見到他最後一面時,他懷裡抱著父親,渾身是血。所以說,父親的葬禮其實是兄弟不和的引爆點,也是電影時間的開始,而旅行的目的和終點是為了尋找母親,達成和解。

旅行途中發生許多意外和不快,兄弟三人被扔下了「大吉嶺號」列車,拖著行李在印度的沙土路上艱難前行。這時,他們看到幾個印度兒童準備通過一條河流時發生意外,三人躍入水中救人。因河水湍急,筏子發生傾翻,彼得儘管拼盡全力,仍有一個兒童頭部撞到石頭不幸去世。第二場葬禮,便是為這位在電影中根本沒有露臉的印度兒童舉行。

很顯然,導演安排的第二場葬禮是對第一場葬禮的映射,兒童的死亡過程是父親死亡的重演:J.L.惠特曼死於一場交通意外,同樣,印度兒童也是死於交通意外;父親死在了彼得的懷裡,渾身是血,印度兒童也同樣渾身是血地死在彼得懷裡;兩個事件在文本上形成了對應。

不同的是,第一場交通事故他們失去了父親,引發了兄弟積累已久的矛盾,在第二場交通事故中,三兄弟是以英雄的面目從天而降,拯救了多數落水兒童,並且受邀參加了葬禮(對比他們差點沒有及時參加父親的葬禮),在離開時,還受到全村人的致敬。

參加完充滿異域風情和宗教感的第二場葬禮,兄弟三人的心靈似乎得到了淨化,葬禮結束,他們兄弟間的矛盾、內疚和誤會基本化解了一大半,順利過渡到在電影結尾的喜馬拉雅山脈附近的教堂,和母親見面並達成和解。整個過程顯得理所應當。

在這部電影裡,韋斯·安德森設計了一個令衝突集中爆發的葬禮,又用另一個葬禮化解了衝突。而兩場葬禮必需要經歷的死亡被極力沖淡,印度兒童僅僅作為一具乾淨的屍體出現。逃避死亡的恐怖,逃避嚴肅和反思,是韋氏電影必須做出的犧牲和取捨。一句話,他不會讓觀眾不舒服。但真正的大師會讓同時代的觀眾感到不安。

一直以來韋斯·安德森被批為太資產階級趣味,極度布爾喬亞,「too white」,因為這是他最擅長的東西,也限制了他。在他的電影裡,你可以欣賞他優雅的品味,享受他漂亮的攝影,一絲不苟的美術和唯美的童話故事。他有不錯的審美,會令你感到舒服、幸福和快樂,但你不要期待他是塞林格或者伍迪·艾倫,因為他跟憤世嫉俗、諷刺以及其他稍微嚴肅的一些東西,還有非常非常遙遠的距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