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

海街日记/海街女孩日记(港)/

7.5 / 8,404人    128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演員: 綾瀨遙 長澤雅美 夏帆 廣瀨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xhhcc

2015-07-02 03:47:35

齋藤工 專訪 是枝裕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齋藤工 X 是枝裕和

齋:首先,恭喜《海街日記》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

是:謝謝

齋:說到坎城的話,一般作品都會早於日本公映,是枝導演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作品是不是不僅僅面向日本觀眾,您是不是有面向全世界製作映畫的意識呢?

是:有的。當然,考慮到日本國內票房成績,我必須考慮到更多日本觀眾的想法,包括整部電影的宣傳工作。但是,就我個人而言,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我的第一部作品《幻之光》就有幸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當時的體驗我至今都覺得非常滿足。當然這並不是因為獲得獎項的緣故,在《幻之光》之前我都是拍攝電視作品,電視確實也能夠進一步的擴散並影響到不少人與事,但這隻侷限於日本國內,再大的反響在當時的社會中「日本」已是終點。所以,拍攝一部電影,開始一段新旅程,從國內發展到整個世界,由外側各方視角帶給我的建議與影響對我而言是非常珍貴的。我當然也非常重視日本國內的觀眾,東京的觀眾怎麼看待我的作品,札幌的觀眾怎麼看待我的作品,和紐約觀眾,巴黎觀眾一樣是並列存在的。只是,我並不會因為大家的感受去改變我製作電影的思維和方法,例如我不會因為傳達不到觀眾心理就放棄自己滿意的片段,也不會因為加入「段子」可以吸引更多觀眾就「順應潮流」。

齋:這部作品的舞台是鎌倉,這種地域性元素的加入對這部作品非常重要。但是,海外觀眾大多數不知道:「鎌倉」這個重要元素。那麼,導演在權衡這個問題上是如何考慮的,是否非常在意海外觀眾,還是並非如此,我個人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另外,關於原作漫畫,我原來並不知曉。在觀看電影后,我拜讀了原著。整部電影已經不是特意對準封面上的某個人物的表情,而是登場人物所在的整幅「人物風情」。就這點而言,我個人已經聞到了「是枝流」的氣息了,原作的精髓已經展現在作品之中。是枝導演在拍攝「小說改編」「漫畫改編」的作品時,是不是會去認真尋找「原作的本質精髓」呢?

是:我基本沒有這麼做。我映畫的基本原作就是「原創」,即以自己的思路製作。為了創作映畫去看小說,看漫畫,我基本不會這麼做。不過,我很喜歡吉田秋生先生的作品,他對我而言是一位「只要出新刊,就會去讀」的漫畫家。所以,當我讀了《海街日記》後,我覺得自己拍攝這部作品應該是最合適的。

齋:如果真的拍攝電影呢?

是:這部作品我覺得肯定會被拍成映像作品,既然如此我覺得我應該是最適合的人選,雖然這聽起來有些傲慢。

齋:沒有沒有,這說明了你對這部作品的愛

是:我真的覺得我非常適合拍這部作品,所以我很罕見的舉起了手


關於廣瀨絲絲的「發現」

齋:關於本片的演員,估計所有採訪都會問到吧,應該說她們都是國民級別的女演員了。

是:是的(笑)

齋:首先,我想問一下廣瀨絲絲,她真的是一顆閃亮的原石。在坎城或許也會發生當年和柳樂優彌一樣「現象」吧。這個選角對於導演而言,應該是非常理想的選擇吧

是:是的。但是,「四女」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決定以海選的形式招募,我真的見了很多人,沒想到真的遇見了這個「完全匹配」的演員。

齋:名字都一樣吧

是:是的,這種命運般的角色「相遇」。或許演員們都會遇到幾次,所以這對絲絲而言應該是一樣的感覺吧

齋:廣瀨絲絲的存在感在這一年裡浸透到了這個日本社會中。電影故事中「四妹」的成長和整個拍攝過程中向「姐姐」們學習後自身的成長很好的結合到了這部電影中。這與其說是之前就朝這個方向努力拍攝的,倒不如說就是那麼「順其自然」

是:按結果論的話,確實如此。在海選的時候,她剛剛開始CM的工作,基本上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女孩。所以,這也算是一種偶然吧。但是,說真的我沒有想到她如今能夠如此出名。

齋:確實如此

是:所以,對於我這個「大人」而言,要「靠」這麼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來做主力宣傳是有點「不情願」(笑)。心理其實想著「沒有沒有,我早就開始宣傳了」

齋:呵呵。不過,如果真的能夠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她,我覺得很多人都會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她的魅力。另外,關於電影中的細節。電影開始階段,就是姐妹們父親的葬禮部份。絲絲的弟弟在那場葬禮戲上完全沒有集中起來,那究竟是不是真的在「演戲」,我之後已經完全弄不清楚了,感覺已經很自然的被「電影」所吞噬了。

是:你注意到這段場景了啊,果然厲害

齋:呵呵,包括那個弟弟的扮演者在內,大家都好像沒在演戲一樣。請問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是:弟弟,張著嘴對著天井。我感覺這麼一直下去有點誇張了

齋:一直下去?

是:我當時什麼都沒說。後來可能因為我自己也覺得那樣也蠻好的。於是,也沒有多加考慮,就這麼使用麥克風進行「孩童」拍攝。這是第二次。之前是《無人知曉》的時候

關於標題

齋: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主人公我覺得是鎌倉的美景。「移動的四季」拍攝日程在調整時間以及幕後工作上都應該非常麻煩吧。絕不使用CG,讓自然風景就以它自身的面貌呈現給觀眾是是枝作品的精髓之一吧

是:從吉田秋生先生那裡得到映畫拍攝權之後,他完全沒有任何條件和要求,隨便我怎麼處理,即使是原作中沒有的場景。唯一提到的就是希望我能夠好好拍攝「鎌倉的四季」,那樣他就滿足了。我也覺得四季的拍攝,以及四季變化時「光影中」如何拍攝四姐妹是本片最重要的部份。這可能是我太喜歡原著,完全被其吸引的緣故吧。另外,故事在什麼部份「切斷」,在儘可能接近「原創」的同時,做出如何安置「姐妹」的判斷。這兩方面對於整部作品都很關鍵吧。影片的標題「海街」後接著「日記」這個詞,這點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最終故事還是圍繞著「小鎮」展開,此外故事並不是《海街物語》,而是《海街日記》,也就是說是小鎮日積月累的「生活點滴」串起來的故事,我想讓觀眾們留下這種「印象」。四姐妹在那個小鎮生活,在那裡有她們的家,周圍就是「小鎮」。這樣的話,和故事一同「擴大化」的風景中,你可以發現人是怎麼生活的,人是怎樣尋找屬於自己的場所的。這和我到現在為止的作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我覺得我的想法和原作的世界觀很好的結合到了一起,這也是我拍攝這部作品的最根本目的。關於綾瀨遙小姐,我拍攝之後才發現她是一個骨架很大的女演員,我覺得到目前為止大家應該很少關注到這點,所以在看《海街日記》時,觀眾或許會體驗到屬於綾瀨遙的新鮮感吧。

齋:是枝導演在評論本片時也提到綾瀨遙小姐擁有「昭和味」,我自己也這麼覺得,雖然和原節子女士不一樣,但和其他三名女演員對比,確實能夠發現不同的「存在感」

是:我也經常說她「昭和顏」。她扮演的「幸」因為家庭的緣故不得不提早結束學業,以「母親」的身份來照顧兩位妹妹,其實她們的年齡並沒有相差多少。但是和絲絲坐在一起是,確實有點「母女」的味道,而正是這微妙的「角色」定位,展現出了她的別樣的美,給人一種「長者」的感覺。她自己表示可能是因為之前有過時代劇拍攝經歷的緣故,我覺得特別是穿上浴衣後,她的與眾不同就更加顯著了,完全有別於其她三個姐妹。

人物設定的真實感

齋:同樣是演員,四姐妹的對話,特別是作為後備的廣瀨絲絲和前輩們之間對話的真實感,以及逐漸融入三位姐姐世界裡的故事情節,我覺得看上去是如此的自然。四姐妹的對話是忠實於劇本的嗎?還是有不少在拍攝生活中誕生的「原創」台詞呢?

是:首先,關於絲絲的角色,我一開始就沒有給她準備劇本,在拍攝現場我對她說「千佳(夏帆)是這麼說的,你就這麼回答」,只傳達「聲音」

齋:沒有給她劇本?

是:是的。所以,她是在拍攝現場聽完對話後,自己反射出來的「演技」。到現在為止,我作品中的子役都是這麼做的,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才15歲,海選和綵排聯繫時,有劇本和沒劇本的兩種形式我都試過,她都OK。我認為兩種形式她都能夠勝任,於是問她希望哪種方式,她想挑戰「沒劇本」的形式

齋:這很了不起啊

是:之後,拍攝現場我會和她說明「台詞的內容」,然後進行拍攝。她果然耳朵非常好,很自然的就完成了表演,可以說她如「製造現場」般存在。三位姐姐我都讓她們讀了原著,唯獨絲絲沒有,然後我把絲絲的「台詞」告訴了「姐姐們」,就這樣「串起」了台詞。這點上確實看上去很生動,非常有新鮮感。但是即興的台詞也不算很多,但整個拍攝現場非常自由,我拍攝時看到長澤小姐在給工作人員吐指甲油,然後就想寫一段給絲絲塗指甲油的場景,於是就找長澤小姐商量,讓後她欣然接受了。此類「改變」存在不少

齋:關於屋內的動鏡,比如餐桌的設定,以及姐妹們的位置等讓人感到一股很自然的「姐妹感」

是:誰坐什麼位置,這真的非常複雜。三人姐妹是的設定和四人姐妹是的設定完全不同,從廚房端菜進屋的是幸,所以幸就坐這裡。固定了一個座位之後,然後開始設想,比如「佳乃(長澤雅美)要去拿啤酒了,那就坐這裡吧」這樣設定位置吧

齋:原來如此,好有趣

是:這方面通過綵排來確定位置吧。不過她們四人真的非常懂得如何「共演」,我真心覺得選了四個好演員,她們真的很出色

齋:也就是說,除了廣瀨絲絲之外,就想導演之前說得和長澤小姐之間的對話那樣,拍攝現場是是枝導演和演員們交流後繼續進一步的拍攝?還是就按照您的指示進行拍攝?

是:現場沒有細微到和每個演員交流,只有在拍攝遇到困難或者必需要聽取她們的意見時才會交流。所以,只要演員沒有什麼障礙,拍攝就如期進行。例如綾瀨遙小姐在拍攝期間異常嚴肅,為了打破這個狀態,我會安排她去觸碰門窗,牆壁。相反,為了抑制「好動」的長澤小姐,我會暗示她減少「多餘的動作」。這麼說,每個人的表演方式其實完全不同,但她們卻結合的很好。

關於「吃」

齋:我認為影片中另一個重要的舞台就是「海貓食堂」

是:恩,內容可能比原作更豐富吧

齋:食堂裡的「炸魚定食」,以及莉莉先生小店裡的「小魚麵包」,還有四姐妹家裡的普通飲食,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包括餐桌在內,我覺得「吃」應該是本片的一個重要元素,導演是怎麼考慮的呢

是:首先,我很喜歡拍攝「吃」的場景,餐前準備以及餐後整理也包括在內。不過,這些東西原作里都有,這次真的是因為「原作」的緣故,很多問題都變得非常好回答。其實,原作里對「吃」的描寫也非常細緻,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吉田先生會這麼描寫。關於這部電影,始於一場葬禮,然後進行了法事,最後又描寫了一場葬禮。在這過程中,「吃」的場景,也就是說「活著」,為了活著而做的事情不好好描寫,整部作品都會朝向一個「淒涼」的故事發展。如果這樣的話,那四個年輕的姑娘的魅力就會減少許多,所以我重點拍攝了「吃」。這也是我為什麼很重視「海貓食堂」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另外,作為整個小鎮的象徵,沒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場所,會使得整部作品都顯得非常散漫,所以我把一些故事都彙集到了這個食堂里。四姐妹一起去食堂的場景,原作中應該是沒有的,這也是我在拍攝途中加入的故事。之前在醫院中,幸(綾瀨遙)和二宮(風吹純)的對話中有這麼一段,「很懷念店裡的炸魚套餐」,「歡迎再次光顧哦」。我想既然說了「歡迎再次光顧」,她(綾瀨遙)應該會去的。雖然當時的劇本里沒有這樣的情節,但我依舊堅信她回去,於是就安排了四個人一同去食堂用餐的場景,這也會對之後的劇情帶去別樣的影響。所以,這是看了「醫院」場景後誕生的新故事,特別是綾瀨遙小姐的表演。其實,綾瀨遙小姐和風吹純女士之間一直非常親密。

齋:是嗎

是:她們好像一同拍攝了大河劇(《八重櫻》)。她們真的關係非常好,綾瀨遙小姐對待風吹純女士的態度像對待親戚一般。「最近好嗎」之類的對話一直能夠聽見。風吹純女士還對我說道:「這麼好的人,現在的娛樂圈真的沒有,能夠長期活躍於第一線,性格還那麼溫順的,我只遇見過她(綾瀨遙)」。所以,她們之間的關係很適合這部作品,我就是這樣看著現場的變化來添加劇情的,這種方式我非常喜歡,所以我不太適合拍攝有原作的東西

齋:但是,吉田秋生先生不是不介意嗎

是:是的,吉田先生真的非常善解人意

與攝影瀧本干也的相會

齋:櫻花那段場景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絲絲和男同學一起騎車下坡的場景。途中有一片花瓣飄到了絲絲的頭上,我當時就認為這是不是故意而為之的呢?我稍微有點想當然了,是不是想得太多了(笑)?那真的是偶然嗎?

是:恩,真的只是偶然。我們不可能擁有這周高超的攝影技術,就算想這麼做,也很可能會失敗。但是,拍攝那段場景的時候,我都沒注意到這點,是攝影瀧本先生告訴我「遇到了絕佳的拍攝時機」

齋:真的非常棒,這個場景是在太漂亮了

是:是的。那之後,絲絲還面向著鏡頭,整個特寫在我看片時,真心覺得非常棒

齋:瀧本先生一起是活躍於「拍照」最前線的攝影師,把他帶入電影界的是是枝導演吧

是:也不能說是我帶入的,我只是提了個建議,問他要不要試試看。瀧本先生在《空氣人形》時,是以照片攝影師的身份一同參與拍攝的,這是我們合作的開始吧。其實,在《幻之光》的時候,他作為攝影師藤井保的助手就曾經來過我的片場,我是之後才知道的。然後,在《空氣人形》拍攝時,我覺得他拍出了很多「精彩的照片」,絕對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一張張照片已經超越了電影劇照的「屬性」,但是當時我沒有像想到會讓他來拍攝電影。瀧本先生說他非常認真的看過李屏賓先生的攝影。之後,他自己的CM拍攝方法也發生了改變,那攝影機的動感好似受到了李屏賓先生影響一樣,非常出色。對於模特兒而言,他也是最出色的攝影師。我看了他拍攝的大和不動產的CM,絕對擁有拍攝長篇映畫的能力。之後,偶然間我看了深津繪里小姐和莉莉先生合作的CM,當時我就發出感嘆,這個攝影師是不是拍過電影?之後,我一查才發現,拍攝這個CM的正是瀧本先生。隨後,我馬上電話和他聯繫,然後就是《如父如子》的拍攝了。在這之前,瀧本先生似乎收到過不少電影公司的邀請,但一直抽不出時間。我和他的相遇算是緣份吧。

美麗的生活

齋:之後可能會有很多觀眾觀看這部作品。看到了她們在鎌倉的生活,會不會感到並沒有必要一定得住在大城市中呢?

是:好可怕,我現在只能住在東京(笑)

齋:我也如此(笑)。但是我感覺現在對農業感興趣的年輕人,開始了遠離都會的生活。這是不是所謂的順應時代潮流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生活在東京中心」這個概念會被不斷質疑吧。這部作品中鎌倉自身魅力十足也是一個原因,感受「地方都市能量」的人現在也不少吧。

是:這也是原作的緣故吧。原作自身的魅力造就了原作中小鎮的魅力吧。那四姐妹的生存方式也告訴了眾人原來可以如此生活。然後,生活可以如此美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會像她們那樣可以如此輕易的過上這種生活,包括我在內。但是,清爽與美好確實是生活的必備品。吉田先生這麼創造了這部作品,我算是對原作的解釋,也算是一種回信吧。原來人是可以這麼描寫的!特別是幸的生活方式,那種背負著重壓但一直向前的生活態度,可能是本片的核心思想吧。好好地按照自己的人生道路行走,人會是美好的

齋:看完這部作品後,我很能感受到「時間的差異」,或許是地方的歷史特色,也或許是繼承先祖,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但背負著這些的只有幸一個人,其他妹妹都自由的生活著,而且是在她們都將離開這個「家」的前提下。怎麼說呢,我充分感受到了「屋子」和「住在屋子裡的人」之間的距離感。

是:是的,幸一個人守護著這個家庭。所以,幸在「屋子」裡的描寫是最多的。而佳乃(長澤雅美)的登場不是在家裡,而是在男友家也算是暗示著哪天她將離開的意思吧。這部《海街物語》是姐妹們尋找「家」的故事,關於和這個「屋子」之間的故事,每個人當然是不同的,存在著不一樣的距離感,我也是按照這個思路拍攝的。

從家到小鎮,從小鎮到海

齋:為了和是枝導演對話,我事前看了好幾遍電影。最終自己的情感花落何處,果然還是這個「家」。(笑)大家肯定會在哪天離開這個家,建立新家後喜悅的心情,在那裡還存在著「父親」,「奶奶」。我忘加揣測 ,覺得這個「家」或許是本片最成功的要素吧

是:確實。這個故事就是「家」看著她們四人,整個小鎮看著她們四人,或者是看著絲絲。看著絲絲後你或許才會發現其他人,所以尋找「絲絲」是本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吧。另外的一個因素,也就是你提到的「家」了。這不是在攝影棚裡拍攝,能夠找到一個能讓她們四人生活的「家」是本片的一大難關,真的很不容易。如果稍微時間上有偏差,或許就錯過了。正好是房東準備改造前的事情。

齋:在影片中,幸給絲絲測量身高,然後在家裡的柱子上留下標記,並留下名字。那根柱子是真的「柱子」嗎(房子裡的原物)

是:一開始我覺得直接用原有的柱子非常失禮,所以在柱子上鋪了一層板,之後房東對我說就直接使用沒問題後,我就直接使用「原物」了。所以,拍攝時也要求一氣呵成。

齋:那麼,那個「絲絲,15歲」還留在那裡嗎

是:恩,留在那裡

齋:啊,那真的太好了。

齋:絲絲搬到鎌倉後沒過多久的事情,有一次要遲到的早晨,她和姐姐一同跑向車站。我感覺到了「原來這個「家」到車站就這點距離啊」。之後,漸漸地知道了「家」的真實身份,然後開始感情移入,愛上了這個「家」(笑)

是:你看得真仔細,謝謝。整個流程是最初的季節拍攝四個人,然後是搬家,以及「家」的登場。最後,到了冬天逐漸從家展開到整個小鎮。而為了說明「家」在哪個地方,你可以一開始就加入「小鎮」的鏡頭來暗示,但是我希望是以絲絲的視線來看整個世界,所以最初是姐姐們,之後是家,小鎮,以及大海這樣慢慢擴展。說實話,「海街物語」中,海很早就應該登場了。但為了照顧到絲絲的視線,所以就「遲到」了

齋:考慮到鎌倉這個元素,我一開始覺得會有很多海的「元素」,原來導演有這樣的意圖。關於海的場景,是四姐妹道出真心話的地方,即使不說話,她們的樣子也和「家」裡的存在區別。所以,我覺得故事的主要舞台還是「家」,而不是「海」。「海」就想教堂裡的懺悔室那般存在吧

是:原來如此,好有趣的解釋

超越表演的表演

齋:日本的觀眾因為都知道這四個演員,所以一開始就是以對「演員」的目光來觀看這部電影。但是,這部作品中從一開始就給我一種感覺,即四姐妹像真的姐妹一樣,這應該只有是枝導演您做的到吧。把四姐妹拍得如真的姐妹般存在的作品,就連長篇的大河劇或者日劇都很難做到。一般情況下,她們都會成為「商品」,被當作宣傳道具。這看似「四重奏」版的共演真的一開始就如同現實生活中那樣自然,絕對是本片的壓卷點。怎麼說呢,是希望吧

是:恩,真的非常好。但是,把她們四人變成「真正的姐妹」是這部作品對於我而言最重要的任務。怎麼說呢,她們都是可以出演主角的優秀演員,像以前東寶映畫那樣「全明星四姐妹一同登場」一樣,給我佈置了一個嚴峻的課題(笑)。她們能夠成功的演繹出「四姐妹」真的非常出色。

齋:影片後半段,綾瀨遙小姐摸著絲絲的頭,這真的是姐妹啊,否則不會有這種場景吧?那是表演嗎?

是:不是的

齋:真的嗎?

是:綾瀨遙小姐在等待的時候,一直會拍著絲絲(笑)

齋:她們看上去只存在著姐妹間的距離感

是:剛剛提到的房屋柱子上量身高的場景,絲絲後退後,綾瀨遙小姐也做出了相類似的動作

齋:是的!

是:那已經不是表演了吧。我看著現場,也覺得非常了不起。但是這或許才是最好的「表演」吧

齋:恩,絕對壓卷!或許這部作品不僅是一般觀眾,也是我們這些業內人士,特別是創造電影的人士應該看的作品。能觀賞到這部作品,我真的非常高興

是:你說得如此之好…真的謝謝了

齋:哪裡。是枝導演,今天真的謝謝了


原載於《SWITCH 6月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