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科利奧蘭納斯(英國國家劇院現場) Coriolanus(National Theatre Live)

科利奥兰纳斯/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科里奥兰纳斯/大将军寇流兰

8.8 / 1,252人    192分鐘

導演: 喬西洛克
編劇: William Shakespeare
演員: 湯姆希德斯頓 馬克加蒂斯 海德利弗瑞斯 Jacqueline Boatswain Peter De Jers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S

2015-07-06 00:18:49

非常努力不去花痴--NTL馬拉松觀影之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什麼能夠讓妹紙們一秒變痴漢?回答:抖森!螢幕上抖森剛露臉,就是化妝間(大概吧)訪談那裡,劇院裡就「啊~~~~」起來了,連抖森的自帶低音炮都聽不見了,只剩下妹子們的花痴叫喊,為陪女票來的漢子們點蠟(不過估計他們應該已經習慣了~~~)。

    關於這部劇的深度影評太多,都是大手,基本已經被扒得不剩渣渣了。作為一個非典型迷妹,看完以後腦子裡都是抖森的版本與拉叔版本的對比(我真的不是來專門找抽的!!!)。為了能夠更好的理解這部劇,而不是單單去花痴抖森;特地先在網上看了這版NTL和拉叔電影,希望能夠熟悉故事走向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演員的表演上。小電的NTL自然不能夠和劇場的相比,劇場裡的感染力和代入感還是強太多。

    抖森的科里奧蘭納斯,演出了人的一面;拉叔的科里奧蘭納斯,演出了「戰爭機器」,也就是無情的一面。

    科里奧蘭納斯是常勝將軍,是戰爭機器,是生命的收割機,是勝利的同義詞。他有著常人難以匹敵的勇武與堅韌,也有著無以倫比的高傲與專斷。他對於賤民,或是平民的蔑視,更像是對於無能者的鄙夷;寸功未立的人有何資格指手畫腳,挑三揀四?在他這裡,軍功,是除了出身以外,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價值的唯一標準。他身體力行地貫徹著這一標準,毫不退讓,毫無妥協。

    抖森的演出總是時不時地讓我想起《戰馬》,同為軍人,也同樣有著崇高得不合時宜的堅持。略有差別的就是,《戰馬》中尼科爾斯上尉的堅持中透著一股脆弱感與悲劇感;科里奧蘭納斯的堅持則在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中殘存下了一絲人性的柔軟。抖森的演出,不論是眼神肢體還是台詞,都帶著貴族的驕傲,甚至是驕矜;然而剛性中混雜的唯一一抹柔軟,註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而拉叔的演繹,讓科里奧蘭斯更像是一台程序精密的機器,符合預設標準的,比如Aufidius,他的母親,可以得到科里奧蘭納斯的尊敬;而不符合預設標準的,比如平民,比如執政官,則根本無法得到科里奧蘭納斯一絲一毫的注意,尊敬什麼的就更無從談起了。在拉叔的演繹下,科里奧蘭納斯更像是一台無機質的戰爭機器,他對於友情,親情和愛情的反應總是透著一種程式化的感覺,所有都是「理應如此」而非「我想如此」。這裡的科里奧蘭納斯,似乎很難感覺到「我」的存在,存在只是被各種主客觀因素強化到極致的對於血與火,對於出身,對於武力的推崇。

    台詞啥的我不懂,只覺得每個人說的都特別符合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感覺。抖森演出了科里奧蘭納斯中的人性,不管他多麼高傲,多麼勇敢,他歸根到底是一個人。拉叔演出了科里奧蘭納斯身上的無機質的剛性,強大到幾乎可以吞沒自我的無條件的,無差別的剛性。

   科里奧蘭納斯的這兩個特質,正好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相對應:存在感和違和感超強的母親,以及存在感和影響力超弱的妻子。在家庭中,母親佔有了壓倒性的優勢;妻子試圖反抗,但母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其壓制下去。這也影射著科里奧蘭納斯性格中人性的柔軟與無機質的剛強之間的關係。科里奧蘭斯的內心是有衝突的,但是衝突幅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正如母親對妻子的壓制最終帶來的是破碎的家庭一樣,微小的衝突也最終導致了科里奧蘭納斯的死亡。

    在母親這個角色的處理上,我更喜歡拉叔那個版本。影片中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的軍事化背景讓母親不近人情的強硬態度更加合理;而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本人的演繹也讓母親的強勢態度更多的體現為對於強者的近乎盲目的崇拜。在這一點上,抖森版本中母親的強勢態度更像對於權勢的崇拜。劇場版的結尾就是科里奧蘭納斯倒吊而亡,母親哀痛的佇立一旁;而電影版中,一邊是科利奧蘭斯的死亡,一邊是母親一身戎裝,為她在和談促成中的「貢獻」接受褒獎。這種差別與兩個版本的克里奧蘭納斯的構成了精妙的呼應。在抖森的人性版本中,克里奧蘭納斯骨子裡的高貴對應的是母親世俗的權勢慾望;在拉叔的無機質版本中,科里奧蘭納斯以無機質的方式對己對人,最終他的死亡也只不過物化成為母親通往強者道路上的一節階梯。

    如果不是抖森,這麼晦澀而沉重的劇我是絕對看不下去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