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付珊

2015-07-06 00:49:48

握手言和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口,缺口越大執念越大。但總有一天我們需要和自己握手言和,那時才會發現所謂的執念只不過是太過於害怕受傷。而受傷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成長。

                                                      
                                                                               ——題記

       唸唸,唸唸,唸唸,什麼東西會讓你一直在念;什麼東西糾纏著你無法釋懷;又是什麼讓你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口,缺口越大執念越大。也許正如印證了那句話「唸唸不忘,必有迴響」所以張艾嘉導演才給這部電影取了《唸唸》這個名字。說實在的電影很平淡沒有起伏,但是你看到最後卻會很動容。
 
        這部電影有文藝式的憂傷,有離奇的穿越,更有奇葩的沒有影子的男人。但所有的原素不過是為那個傷口做鋪墊。有時候當傷害受到一定的程度幻覺便會出現。唸唸不忘的必定是內心最愛的。育美無法從母親難產而死的陰影里走出來,阿翔從小缺失父愛,育美的哥哥育男渴望家庭的溫暖。每一個人都給自己畫了一個怪圈,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走不進去。在這個怪圈裡你跟自己叫著勁,你突然覺得悲傷,想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你總是幻想著無數次時間倒退結局會不會變的不一樣,可是現實永遠殘酷得將你打入只有一種悲傷的結局,傷口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潰敗腐爛,而逃避是你唯一的選擇。

       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開始明白為什麼育美那麼難以面對新生命的到來;為什麼阿翔即使眼角受傷卻依然固執的想要打比賽;育男為什麼不願意去尋找親人。內心最深處的傷,不過源自於對家的執念。年前的時候有在看一本書叫《家人為什麼會傷人》,也許這本書會給很多人一個想要的答案,有時候不是家人會傷人,而是我們太愛家人。家人對自我成長的影響伴隨著我們一生。而這樣的影響有好有壞,好的影響可以保留,壞的影響卻要我們在後天的環境裡學會自我癒合。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如同育美的掙扎。直到最後她看到整條生命的誕生,才突然明白母親的不易,開始體會母親並原諒母親。阿翔見到父親的影像並自我原諒,育男走出小島開始尋找親人。當傷口癒合,我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執念其實不過是太害怕受傷,而受傷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成長,傷口癒合了你也就成長了。有時候人類雖然看似很強大,但是其實人類才是世間最脆弱的生物以致於我們不斷的尋求著自我保護。

        結局的最後,育美和育男相遇。他們彼此微笑,育美摸著育男的頭。突然眼眶濕濕的,內心好像有個聲音在跟自己說我們不在較勁好不好,我們握手言和好不好。張艾嘉在處理這部電影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讓我想起她的另一部電影《心動》。很內心化的一些東西,被她處理的雲淡風清。有人說你可以從一個人講故事方式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我突然會好奇張艾嘉導演內心世界是怎樣一個模樣。(微信公眾號:fuberyl2015)
評論